天天看点

写点生活|惊蛰:虫声新透绿窗纱

□黄岚

临近惊蛰节气,虽然天阴沉着,只有偶尔投射的几缕阳光,比起前段时间深长的雨水,这已经很让人雀跃了。入目处,柳条泛青,嫩芽已经悄悄绽开了小半叶片;草坪上低低矮矮的青草丛上,星星点点地冒着或白色或蓝色或紫色的小花;而最明显的是鸟儿的叫声更清亮了,小池边的水禽也快活地游来游去。

写点生活|惊蛰:虫声新透绿窗纱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唐代的元稹写过一绝《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 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冬至之后,阳气上升,到了惊蛰之时,韶光弥漫大地。看那桃花,就像蜀锦,多姿多彩,绚丽绽放。天空翱翔的老鹰,知趣地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树梢上飞来的春鸠。说到这个鸠,多指斑鸠,也称鹁鸠、鹁鸪,一种类似家鸽的灰褐色小鸟。现在生态好转,田野上也有出现。这春日美好时光,争相催促着万事万物生长,草木萌芽,树芽也互相按着一定的规则修剪成长。而农民们为了生计,也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春耕了。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首诗中,写到了其中两个。元稹的诗更像是节气的说明书,让人一目了然。

写点生活|惊蛰:虫声新透绿窗纱

而我更喜欢唐代另一个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人。他是匈奴族人,视角与众不同。人家写惊蛰,一般都写白天的春景,他却选择夜晚,把这个惊蛰夜写得极为生动。

其实现在的春夜,还有点寒冷。诗中所说的夜半更深,一半庭院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中的景色是常见的。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诗中的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名称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七颗星组成斗状图形,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在北半球天空中的方位不同,人们可以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认知季节。而南斗六星,则位于人马座,六颗亮星在南天排列成斗状,与北斗遥相呼应。

而此时,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仅是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表明了时间的流逝,更从情感上点出了孤寂的味道。但是,下联却荡开一笔,在这夜寒袭人、万籁寂静的时刻,却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哦,原来是地气动、惊百虫,这蛰伏在地下冬眠的虫儿最先感受到了春气暖了,醒来后发出了欢快的鸣声。这虫声,透过纱窗,来到诗人面前。苏轼曾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谁说只有鸭才会先知呢,这里,分明是“春来气暖虫先知”了。一个“新”字,更说明了这个“先知”呢。

写点生活|惊蛰: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的这首诗也正是选择从听觉来写惊蛰,惊蛰节气最主要的特点是响雷。所谓“春雷一响,惊动万物”,地下的虫子也是靠听觉,听到了雷声,感受到了地气的回暖,才纷纷醒来。说来也怪,好端端的天气,到了惊蛰这一天前后,夜里偏会听到隆隆雷声,我已经注意了好几年了,没有一次例外。

惊蛰的雷也像是“春天来了”的宣告,这个节气之后,江南也渐渐告别寒冷的天气,又将迎来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春天。让我写下这一阕《鹧鸪天 》记录这个即将到来的春天吧!

鹧鸪天 惊蛰

夜半声雷梦里惊,始知地气透窗楹。

柳梅桃杏飞莺燕,滩泽溪山着碧青。

风解冻,雨含情,一望耕作启农经。

江南又约繁华景,阡陌茵茵春色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