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愛耳日】耳聰一生,要從新生兒抓起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

【全國愛耳日】耳聰一生,要從新生兒抓起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才能讓兒童擁有健康的聽力呢?

孕前及孕期保健别忽視

準父母們需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一般而言,引起聽力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

一方面是遺傳因素,準備懷孕的女性建議進行孕前檢查,特别是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盡可能在孕前進行耳聾基因篩查,以預防或減少耳聾患兒的出生。

另一方面是孕期的環境因素,如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風疹、巨細胞病毒或帶狀疱疹等)、孕期耳毒性藥物的使用(鍊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高危孕婦(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是以,應注意疫苗的預防接種、加強體質鍛煉和孕期的營養、減少感染,盡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高危孕婦進行孕婦及胎兒監測,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寶寶出現聽力損失。

新生兒期的保健要重視

新生兒如果合并嚴重窒息、嚴重黃疸、重度羊水污染等可導緻聽力損失。早産兒發育不成熟,引起聽力損失的比例也會高于足月新生兒。新生兒使用某些耳毒性藥物,也可能損害聽力。是以,積極治療原發病,慎重使用耳毒性藥物,是預防新生兒聽力損失的重要措施。

如果新生兒期出現了聽力問題,可以通過聽力篩查來早期發現。是以寶寶出生後3天左右均應該接受聽力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寶寶的聽力問題。

寶寶出生72小時左右,應接受聽力篩查(初篩)。初篩未通過應在42天左右複篩。複篩未通過的寶寶,月齡3個月内應轉診至聽力診治中心确診。出生時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如黃疸、缺氧等)、初篩未通過的寶寶,月齡3個月内直接轉診至聽力診治中心确診。

若寶寶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說明目前聽覺功能正常,但不能排除遲發性聽力損失的風險,是以0~6歲的寶寶,每年都應該接受聽力篩查。

目前,多數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是檢測4個基因9個或15個或23個突變位點,目的在于發現遺傳性聾、攜帶者及藥物性聾易感者。有些寶寶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但耳聾基因篩查結果未通過,往往被家長忽視。其實,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結果不容忽視!

因為有的遲發性聽力損失在新生兒期還沒有出現,聽力損失是漸進性或者遲發性的,像大前庭水管綜合征這樣的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往往會出現陽性,提醒家長一定要重視。

另外,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的結果對于婚育指導,減少聾兒出生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兒童期的保健要關注

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感染性疾病(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藥物、頭部外傷、噪聲及中耳炎等是導緻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有的遺傳性聽力損失如大前庭水管綜合征,也會因感冒發熱或頭部碰撞等在兒童期出現聽力損失。是以,0~6歲的兒童每年應進行一次聽力篩查。

如果新生兒期有窒息、黃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3歲以前每年至少應進行1~2次聽力随訪,以便盡早發現聽力損失。

出生時聽力篩查通過的兒童,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有可能會出現聽力損失,會對兒童的言語發育和學習帶來嚴重影響。是以,兒童時期的聽力篩查必不可少。

如果發現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動作,或有耳癢、耳流膿等症狀,或有對聲音反應遲鈍等表現,請盡快到醫院耳科檢查聽力;有時感冒後耳鳴可伴随聽力下降,如果孩子主訴“耳朵嗡嗡響”,應予以重視,需要及時排除中耳積液。

切記,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家長應該先帶孩子去查聽力,而不是先看口腔科或者兒保科!

青少年的聽力健康要留意

目前由于電子裝置的廣泛應用,平時不健康的用耳習慣正慢慢侵蝕着青少年的聽力,導緻不易察覺的高頻聽力損失,這會對青少年的學習及生活産生不利影響。是以,對于噪聲性聽力損害,預防最為關鍵。青少年本身應該提高愛耳護耳的意識,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用耳習慣,提醒并減少噪聲暴露,如盡量減少去電子遊樂場的次數,減少使用耳機等。

作者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世界衛生組織防聾合作中心 黃麗輝

稽核 |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主任醫師、教授 韓德民

策劃 | 譚嘉

編輯 | 劉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