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甯:“立破融”同向發力 聚英才引領發展

“這些年,縣裡不僅給予政策和技術雙重支援,還搭建平台,幫助宣傳。接下來,我們将和坂坑村黨支部合作建立倉儲及電商平台,幫助更多農戶增收緻富。”2月28日,在周甯縣泗橋鄉天藍藍花卉基地,返鄉創業的“農創客”王永光正與公司夥伴讨論,為新一年基地發展做規劃。

近年來,周甯縣聚焦産業發展、民生事業、鄉村振興等實際需求,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從“樹立理念、破除制約、融彙力量”三方面同向發力,厚植人才成長沃土,為人才引領發展賦能助力。

“目前,周甯正處于高品質發展關鍵時期,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我縣通過‘立破融’,努力讓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助力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周甯縣委書記袁華軍說。

樹立理念,繪好“育才大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周甯縣立足縣情,圍繞“為周甯發展所用即人才”核心理念,研究制定《關于實施“周甯人才計劃”的意見》《周甯縣“雲端人才”評價認定辦法》等人才政策,從緊缺急需人才培養、本土人才培養和人才平台建設等方面形成完整配套、上下銜接的政策體系,為激發人才潛能營造創業幹事良好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立足特色産業,周甯縣将人才培育重心下移,通過産業引導、政策支援,送技能、送教育訓練,挖掘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甯德市“特支人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徐守臻幫助幾十名農戶、貧困戶變身職業菜農;甯德市“鄉土人才”(種植能手)陳小菊帶領50多名群衆在210畝土地上輪種茄子、花菜等蔬菜……通過“土專家”再培育更多新型農民,帶一批、富一片。

此外,該縣還積極探索實踐“鄉賢回歸+鄉村振興”工作模式,以鄉情為紐帶、以項目為依托、以政策為保障,持續改善軟硬基礎條件,做足鄉賢“引”“聚”“留”文章,帶動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12年,王永光在周甯縣“回歸工程”的号召下,回鄉發展高山冷涼花卉産業,如今,他的基地已種植300多個杜鵑花品種,年産值達500萬元。

五年來,周甯返鄉創業人才已達1000多人,像王永光一樣,蘇文達、黃雄、徐應回等一批從“山旮旯”走出的民營企業家,紛紛回歸家鄉,大力發展茶葉、高山晚熟葡萄、生态養殖等特色産業,成為周甯“緻富領頭雁”。

破除制約,奏響“聚才主旋律”

為了破解縣域人才匮乏、内生動力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周甯縣進一步破除推動人才工作的障礙和機制,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完善人才引育機制。

福安人彭永钰,長期在周甯從事社工工作、服務困境兒童。縣委人才辦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一事一議”方式,使他也能夠享受到當地人才優惠政策,還幫助他申報成為甯德市“特支人才”,打破了人才政策“地域限制”。

不僅如此,為了留住人才,近年來,周甯縣财政每年拿出400萬元作為人才工作專項經費,對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專業人才分層次給予1000元至4000元生活補助,對各級創業孵化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平台給予5萬元至50萬元配套補助,讓各類人才在周甯工作“有奔頭、得實惠”。

同時,通過發放雲端英才卡,建立在外高校人才聯絡員,解決人才子女入學和住房問題,開展縣處級上司聯系專家和優秀人才工作,不斷放大人才柔性引進效應,破解高層次人才緊缺問題。不久前,彭永钰入住了周甯縣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住房問題的解決讓我在周甯工作更加安心,沒有了後顧之憂。”

此外,該縣還針對各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在選址用地、稅收減免、貼息貸款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通過加大定向生培養,鼓勵建立名師、名醫工作室,給予省、市配套獎勵等方式,加強醫療教育人才培養與儲備;通過制定《關于加強直播電商人才培養八條措施》,在電商專業設定、直播電商人才引進培養、電商示範直播間建立等方面給予扶持,進一步強化直播電商人才隊伍建設。

融彙力量,彈出“用才協奏曲”

在練好“内功”,激勵更多返鄉青年參與和謀劃産業發展、培育更多“鄉土人才”的同時,周甯縣還巧妙借助“外力”,通過聘請外來高端人才、專家下鄉“傳經送寶”,聚集下派力量精準比對需求,将這些智慧力量融入周甯經濟社會發展這盤大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周甯縣探索政府顧問柔性引才機制,以“項目+人才”的模式,聘請各領域的專家顧問38人,深化校企合作和産教融合,助推周甯縣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同時,不斷深化院地合作,引進王慶森、薛珠鄭、尤志明等12位農業領域專家,合作實施寶嶺花生、食用菌等重點項目,解決茶葉、馬鈴薯、葡萄等企業科技需求。

并且,該縣通過成立縣鄉村振興人才協調服務中心,建立“156”鄉村振興人才聚集服務工作機制,制定出台《周甯縣集聚下派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試行)》《周甯縣鄉村振興下派人才服務管理辦法》,探索駐村一書、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等五支隊伍力量“一對多”輻射帶動模式,激發各類人才創業創新創造熱情,盡可能放大人才聚集效應。從去年3月以來,680餘名下派幹部認領跨村跨鄉服務項目175個、開展跨村跨鄉服務500多次、幫助農村解決問題200多個、推動項目落地123個。

蓄人才之水養發展之魚。周甯縣将繼續抓住人才這把“金鑰匙”,優化“立破融”,探索完善人才的評價、激勵、保障和服務機制,以體制機制激發活力,以重大人才工程帶動提升,讓人才紅利在引領周甯發展中釋放更多能量。(閩東日報 林子傑 詹元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