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禮樂|傳承千年的中華瑰寶

2022年3月3日,《百家講壇》主講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彭林将在人民文學社視訊号開展朝内166文學講座“可以點亮人生的經典——《論語》”。

《論語》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儒家經典著作,更是禮樂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标志。

何謂“禮”?吃飽、穿暖,然後有禮。所謂“禮”其實就是社會規範,一舉一動都蘊含了傳承千年的深層社會價值觀。

禮樂|傳承千年的中華瑰寶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彭林)

在彭林教授所著的《禮樂中國》之中,他詳細闡述了人之是以要學禮的原因,以及如何成為儒家所認為的“人”。

儒家文化中,所謂的“人”,不是從生物學意義上了解,更多的是從道德層次了解。

成人,不是生理結構上的成熟,而是道德上的達标,是人能自覺地與動物差別,能自覺地彰顯人之是以為人的理性和光芒。

一個人,内心對禮有了感悟,躬身踐履,言行符合規範,并經德音雅樂時時熏陶,如此内外雙修,彰顯出人性的光芒,方謂成人。

禮樂|傳承千年的中華瑰寶

(《禮樂中國》實拍圖)

《禮樂中國》之中,彭林教授還結合當今社會現實,解析了很多《禮記》中的句子,讓看似嚴肅的“禮樂”活了起來。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

【今譯】

禮崇尚有往有來。隻有往,沒有來,不是禮;隻有來,沒有往,也不是禮。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不學禮,就失去了立身于社會的憑據。

《禮樂中國》

禮樂|傳承千年的中華瑰寶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彭林談禮說樂

·從周公“制禮作樂”說起 圖文并茂展現中華三千年禮樂文明

·系統闡明禮樂文化的内涵精義和現實意義 娓娓道來禮樂經典的格言名句與曆史故事

·追溯中國古代禮樂傳統 樹立禮義之邦文化自信

禮樂|傳承千年的中華瑰寶

(《禮樂中國》實拍圖 攝影 by Juju)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