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礼乐|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

2022年3月3日,《百家讲坛》主讲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将在人民文学社视频号开展朝内166文学讲座“可以点亮人生的经典——《论语》”。

《论语》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儒家经典著作,更是礼乐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

何谓“礼”?吃饱、穿暖,然后有礼。所谓“礼”其实就是社会规范,一举一动都蕴含了传承千年的深层社会价值观。

礼乐|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彭林)

在彭林教授所著的《礼乐中国》之中,他详细阐述了人之所以要学礼的原因,以及如何成为儒家所认为的“人”。

儒家文化中,所谓的“人”,不是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更多的是从道德层次理解。

成人,不是生理结构上的成熟,而是道德上的达标,是人能自觉地与动物区别,能自觉地彰显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和光芒。

一个人,内心对礼有了感悟,躬身践履,言行符合规范,并经德音雅乐时时熏陶,如此内外双修,彰显出人性的光芒,方谓成人。

礼乐|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

(《礼乐中国》实拍图)

《礼乐中国》之中,彭林教授还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解析了很多《礼记》中的句子,让看似严肃的“礼乐”活了起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

【今译】

礼崇尚有往有来。只有往,没有来,不是礼;只有来,没有往,也不是礼。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不学礼,就失去了立身于社会的凭据。

《礼乐中国》

礼乐|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彭林谈礼说乐

·从周公“制礼作乐”说起 图文并茂展现中华三千年礼乐文明

·系统阐明礼乐文化的内涵精义和现实意义 娓娓道来礼乐经典的格言名句与历史故事

·追溯中国古代礼乐传统 树立礼义之邦文化自信

礼乐|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

(《礼乐中国》实拍图 摄影 by Juju)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