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批12台智能網聯汽車進行路測,成都無人駕駛公共汽車拟于大運會期間上線!

近日,成都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行駛号牌正式發放。按照規定,首批12台智能網聯汽車将在成都市内指定的公共道路上開展無人駕駛測試。

這些車輛要測試什麼?

3月1日上午,一排貼着“自動駕駛測試”字樣的小轎車、公共汽車正在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附近路段進行路測前的調試。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台車均跟随有從業人員保障安全,其中公共汽車後方還跟随一輛安全車提供保障。

據該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測試期間,從業人員将跟随車輛做好資料采集工作,并對車輛系統進行進一步優化。預計大運會期間,無人駕駛公共汽車将正式上線營運,不久的将來,無人駕駛計程車也将在該區域運作。

首批12台智能網聯汽車進行路測,成都無人駕駛公共汽車拟于大運會期間上線!

▲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附近路段 首批取得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輛行駛号牌的車輛

35個路口安裝500餘個路側裝置

對于新川片區的市民來說,以後将經常可以見到貼有“自動駕駛”标志的車輛在該區域行駛,也會看到一款迷你小巧,且車頂及兩側安裝着藍色圓形柱狀物的公共汽車行駛,這些都是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測試的車輛。

據了解,參與路測的車輛共有12台,其中8台小轎車、4台公共汽車,将在北至吉龍路,南至廣都地鐵站,西至雅和北二路,東到錦翰路的區域内開展路測。

首批12台智能網聯汽車進行路測,成都無人駕駛公共汽車拟于大運會期間上線!

▲無人駕駛公交正在進行路測

據百度智能交通四川業務部副總經理杜雨介紹,目前測試用到的自動駕駛車輛都是基于百度阿波羅自動駕駛平台開發,應用了最新的阿波羅的技術。雖然技術已經相對較為成熟,但為了保證安全,同時讓無人駕駛車輛更智能、更安全,仍需用道路樣本訓練算法,不斷讓人工智能學習如何在該區域駕駛車輛。

事實上,自動駕駛車輛本身裝有非常多的傳感器,如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通過多種傳感器的融合感覺算法,能夠對車輛周邊環境進行準确擷取,進而告訴車輛它應執行什麼操作。“比如說前面出現了人或者其它障礙物,車輛如何避讓,這就需要這些感覺裝置擷取資訊後,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確定車輛在運作過程當中的安全性。”杜雨告訴記者,除了車輛本身的裝置外,還對整個測試路段進行了智慧化改造。

“在自動駕駛車輛運作過程中,可以通過路側的智慧化設施,提前或者超視距地告訴這些自動駕駛車輛路口的交通情況,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高的行駛安全保障。”杜雨說,目前已經對測試路段中的35個路口進行了改造,共安裝各類路側裝置超過500個,其中更包含有雷射雷達、RSCU(路側計算單元)、RSU(路側無線傳輸裝置)、高清攝像頭等。

未來在新川片區有可能打到無人駕駛計程車

上午10時許,記者在新川國際會客廳門前看到,8輛取得測試号牌的小轎車和1輛公共汽車停在門前。據成都高新區電子資訊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都5G智慧城智能駕駛項目經理譚欣介紹,此次測試的公共汽車,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将于大運會期間上線營運。

首批12台智能網聯汽車進行路測,成都無人駕駛公共汽車拟于大運會期間上線!

▲停在路邊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而在測試期間,從業人員如何保證公共汽車的安全運作?

“從車輛自身來說,公共汽車頂部、兩邊、車後方均有1個雷射雷達,車身四周還分布有6個毫米波雷達,以及前後各兩組攝像頭。”據公共汽車自動駕駛測試安全員冀亞君介紹,通過這些設施實時感覺道路資訊,将資料傳遞至智慧中心,經過AI計算後,再将資訊發送給車輛做出正确的操作指令。

同時,路測期間,公共汽車前後各配備一名安全員,前面的主駕駛安全員是經驗豐富的A照司機,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他将快速接管車輛。車後安全員則及時關注車輛兩側資訊,及時向前方安全員彙報。此外,在公共汽車後方還配有一台安全車輛,以應對突發情況。

不隻是無人駕駛公共汽車,未來,在新川片區市民還有可能打到無人駕駛的計程車。

“目前我們進行的是不載人測試,之後當政策支援時,将開展載人測試。未來還可能進行收費的商業化示範運作,市民在通過打車軟體喊車時,就可以打到這些正在進行測試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杜雨表示,載人測試完成後,還将開展無駕駛人測試,也就是車輛主駕駛位中不再乘坐安全員,全程通過遠端監控車輛,通過5G雲代駕這種方式去接管車輛。

“未來,我們準備将測試的範圍、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将目前的30公裡測試路段擴大至60公裡甚至更長,同時植入全新的應用場景,如無線充電、室内基站定位、自主泊車等。”譚欣表示,下一步,還将在高新區建設智能駕駛的“試驗田”,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的植入,形成集産學研、孵化培育、遊玩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試驗田,通過試驗田帶動整個産業上下遊的良好互動和長久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闫宇恒 實習生 魏琳珊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譚王雨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