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因為你,我才這樣不好”:警惕關系中把你當替罪羊的人

文/老K

前幾天,接到這樣一個咨詢,來訪者剛剛畢業來到一家私企工作。

結果剛剛來到這裡後,她對任何人都非常友善,無論什麼髒活累活都搶着幹,但沒過多久,她發現自己開始呆不下去了,原因就是如果團隊的工作進展順利那麼基本什麼事情都沒有,可一旦工作出現問題後,自己組裡的上司就肆意把問題責任都丢給她。

據她說,最可恨的是組裡的人一起去滑雪玩,結果組長不小心把腳扭傷了,這個時候她上前關心看了一下,并叮囑了一些辦法,這個時候組長非但沒有領情,結果組長卻氣憤的說“都是你們這種不會滑的人影響了我”。當時場面一度非常尴尬。

看到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來小時候經曆的一件事,那會上國小,班裡有人丢了東西,老師找不到偷東西的人,就讓大家罰站直到同學把那個偷東西的人指認出來為止,很多同學後來就商量随便指認了一個在班裡不愛說話的同學,結果這個同學當場哭着跑了出去。

後來,同學聚會這個同學再也沒有來過。

上述故事講述的就是典型的關系中的“替罪羊”。

“替罪羊”成了犯錯者發洩口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就叫“替罪羊”效應,其講的就是一個人受到過挫折和侵略,那麼他就會以一種敵意和偏見的方式表達出來。并且會習慣把自己的問題轉移到别人身上,進而減輕自己内心的壓力。

有時候,我們的大腦并不是絕對客觀的,一個習慣把周遭問題責怪外界的人,是沒辦法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的。

也難怪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一句話:任何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随時都準備好了進行報複。

“都是因為你,我才這樣不好”:警惕關系中把你當替罪羊的人

一般出現替罪羊現象時會有這三種角色:

1、屠夫,施暴者

在其内心,所有出現的問題都是别人的錯,我自己是完美無缺的。

2、替罪羊

在群體關系中呈現比較弱的形象或者和群體中其他人有所不同。

3、旁觀者

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隻要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一般來說“替罪羊”在被甩鍋後會産生抑郁、焦慮、絕望感,嚴重的話甚至會形成心理創傷。

創傷修複專家Sharie Stines博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施暴的人和替罪羊,是掌控與被掌控、操縱與被操縱的關系。

什麼類型的人會成為“替罪羊”

一般來說替罪羊和施暴者同樣都是“自體虛弱”的人。

隻不過替罪羊習慣出現問題“内歸因”,而施暴者出現問題習慣“外歸因”。

總結來說,替罪羊具有一系列“老好人”的特質:

害怕拒絕别人:不敢拒絕他人提出的要求,過于草率答應他人的承諾,等到發現自己無法兌現時,又不敢面對現實,最好隻好找借口推卸責任。

害怕人際沖突:當自己的意見和别人的意見不一樣時,總是擔心别人不高興,選擇退讓,哪怕不認同對方也還是隻能附和與讨好别人。

害怕别人讨厭:會為了得到别人認可使出渾身解數,當别人不高興時習慣把責任歸結到自身,按照别人的标準來限制自己的言行。

“都是因為你,我才這樣不好”:警惕關系中把你當替罪羊的人

為何很多人會成了關系中的“替罪羊”,後來我和那個女孩聊天發現,小時候她媽媽總是鼓勵她成為“懂事的孩子”。

當自己和父母意見不統一時,父母會利用責怪、讓她産生負罪感等方式令她妥協。

久而久之,她離自己的内心越來越遠

小時候取悅父母,長大了取悅他人,唯獨忘了自己。

她回憶童年,自己被欺負後回家把内心苦悶和媽媽傾訴時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别人怎麼誰都不欺負,就欺負你呢?你怎麼不想想自己有什麼問題呢?是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好惹着别人了?”

“都是因為你,我才這樣不好”:警惕關系中把你當替罪羊的人

久而久之,當指責來臨時,替罪羊會習慣将問題攔上自身,即便内心痛苦不堪也不敢質疑或者面質施暴者。

替罪羊如何自救?

假如在關系中,你不小心被當成了替罪羊,這裡我可以給你提供幾個小tips幫你:

如果在整個過程中你并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什麼,或者團體中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問題,卻有人唯獨指責你不去指責别人時,你可以首先從内心先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的錯,隻是有人又把鍋丢給了自己而已。

其次也不要說服自己“這沒什麼”,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哪怕産生憤怒也不要壓抑它。

當你可以這樣做之後,你就不會陷入無限的自責和自我攻擊了,這也就很大程度避免了更嚴重的抑郁和憤怒等負面情緒了。

“都是因為你,我才這樣不好”:警惕關系中把你當替罪羊的人

除了心理層面上述建設外,行為方面也可以試着改變。

比如你可以離開丢鍋群體,避免持續受到傷害;

甚至你也可以把對方的鍋丢回去,完全不接受它扔來的任何傷害你的語言,如果你遭受了霸淩,甚至可以直接尋求幫助,乃至不惜報警。

然後你還可以尋找自己的社會支援系統(信得過的家人、好朋友、心理醫生等)把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向他們傾訴,與那些信任你并且支援你的人在一起。

我們這一生中,或許不可避免會受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有時候甚至都無法等來一句“對不起”。

但即便如此,黑暗終究不會一直黑下去,隻要你願意開始改變,一切都不算晚,一切終将會發生變化。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别的什麼,反彈回來,我們才會了解自己。

當一個人不再抱怨,而是通過外面的鏡子看到自己的内在創傷時,才有可能走出來自于原生家庭的故事腳本,真正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斯科特·派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成長不僅要學會承受痛苦,還要學會寬恕。責備他人,實際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和應承受的痛苦。

真正地愛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踐行在生活裡的初心和使命,是常懷感恩自省,不怨天不怨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