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不好”:警惕关系中把你当替罪羊的人

文/老K

前几天,接到这样一个咨询,来访者刚刚毕业来到一家私企工作。

结果刚刚来到这里后,她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无论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但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开始呆不下去了,原因就是如果团队的工作进展顺利那么基本什么事情都没有,可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后,自己组里的领导就肆意把问题责任都丢给她。

据她说,最可恨的是组里的人一起去滑雪玩,结果组长不小心把脚扭伤了,这个时候她上前关心看了一下,并叮嘱了一些办法,这个时候组长非但没有领情,结果组长却气愤的说“都是你们这种不会滑的人影响了我”。当时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看到这个故事,我也想起来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那会上小学,班里有人丢了东西,老师找不到偷东西的人,就让大家罚站直到同学把那个偷东西的人指认出来为止,很多同学后来就商量随便指认了一个在班里不爱说话的同学,结果这个同学当场哭着跑了出去。

后来,同学聚会这个同学再也没有来过。

上述故事讲述的就是典型的关系中的“替罪羊”。

“替罪羊”成了犯错者发泄口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就叫“替罪羊”效应,其讲的就是一个人受到过挫折和侵略,那么他就会以一种敌意和偏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会习惯把自己的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

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绝对客观的,一个习惯把周遭问题责怪外界的人,是没办法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的。

也难怪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都准备好了进行报复。

“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不好”:警惕关系中把你当替罪羊的人

一般出现替罪羊现象时会有这三种角色:

1、屠夫,施暴者

在其内心,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我自己是完美无缺的。

2、替罪羊

在群体关系中呈现比较弱的形象或者和群体中其他人有所不同。

3、旁观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一般来说“替罪羊”在被甩锅后会产生抑郁、焦虑、绝望感,严重的话甚至会形成心理创伤。

创伤修复专家Sharie Stines博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施暴的人和替罪羊,是掌控与被掌控、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什么类型的人会成为“替罪羊”

一般来说替罪羊和施暴者同样都是“自体虚弱”的人。

只不过替罪羊习惯出现问题“内归因”,而施暴者出现问题习惯“外归因”。

总结来说,替罪羊具有一系列“老好人”的特质:

害怕拒绝别人:不敢拒绝他人提出的要求,过于草率答应他人的承诺,等到发现自己无法兑现时,又不敢面对现实,最好只好找借口推卸责任。

害怕人际冲突:当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不一样时,总是担心别人不高兴,选择退让,哪怕不认同对方也还是只能附和与讨好别人。

害怕别人讨厌:会为了得到别人认可使出浑身解数,当别人不高兴时习惯把责任归结到自身,按照别人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不好”:警惕关系中把你当替罪羊的人

为何很多人会成了关系中的“替罪羊”,后来我和那个女孩聊天发现,小时候她妈妈总是鼓励她成为“懂事的孩子”。

当自己和父母意见不统一时,父母会利用责怪、让她产生负罪感等方式令她妥协。

久而久之,她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

小时候取悦父母,长大了取悦他人,唯独忘了自己。

她回忆童年,自己被欺负后回家把内心苦闷和妈妈倾诉时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别人怎么谁都不欺负,就欺负你呢?你怎么不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呢?是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好惹着别人了?”

“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不好”:警惕关系中把你当替罪羊的人

久而久之,当指责来临时,替罪羊会习惯将问题拦上自身,即便内心痛苦不堪也不敢质疑或者面质施暴者。

替罪羊如何自救?

假如在关系中,你不小心被当成了替罪羊,这里我可以给你提供几个小tips帮你:

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你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或者团体中其他人也有同样的问题,却有人唯独指责你不去指责别人时,你可以首先从内心先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只是有人又把锅丢给了自己而已。

其次也不要说服自己“这没什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哪怕产生愤怒也不要压抑它。

当你可以这样做之后,你就不会陷入无限的自责和自我攻击了,这也就很大程度避免了更严重的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了。

“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不好”:警惕关系中把你当替罪羊的人

除了心理层面上述建设外,行为方面也可以试着改变。

比如你可以离开丢锅群体,避免持续受到伤害;

甚至你也可以把对方的锅丢回去,完全不接受它扔来的任何伤害你的语言,如果你遭受了霸凌,甚至可以直接寻求帮助,乃至不惜报警。

然后你还可以寻找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信得过的家人、好朋友、心理医生等)把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向他们倾诉,与那些信任你并且支持你的人在一起。

我们这一生中,或许不可避免会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有时候甚至都无法等来一句“对不起”。

但即便如此,黑暗终究不会一直黑下去,只要你愿意开始改变,一切都不算晚,一切终将会发生变化。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当一个人不再抱怨,而是通过外面的镜子看到自己的内在创伤时,才有可能走出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故事脚本,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斯科特·派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成长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责备他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应承受的痛苦。

真正地爱自己,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践行在生活里的初心和使命,是常怀感恩自省,不怨天不怨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