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汽車“欺詐門”

長安汽車“欺詐門”

文/樂居财經 李姗姗

近些年來,國内自主品牌集體向上而行,紛紛向高端化發力。例如,吉利汽車推出領克汽車、幾何汽車和極氪汽車;上汽集團推出岚圖汽車;廣汽集團推出廣汽埃安等等。

長安汽車同樣打造了緊盯高端市場的UNI系列,憑借其充滿科幻感的外觀和豐富的配置吸引衆多消費者。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UNI系列卻頻頻被曝虛假宣傳、銷售欺詐。

近日,關于長安UNI-K減配的投訴量飙升,截止發稿,車質網相關投訴達194條,黑貓平台集體投訴量61條。投訴内容涉及長安UNI-K宣傳中的燈光秀功能在實車中并未配備,此外宣傳中的自動泊車和人臉識别等功能也被減配。

此前,UNI系列的另一款車型UNI-T,在上市之初,就被打上了虛假宣傳的标簽,因其在官方宣傳中虛标發動機功率、零百加速時間、油耗量及自動駕駛功能。

除了高端品牌屢遭投訴,長安合資品牌汽車也在品質上大打折扣,導緻銷量“膝斬”,業績嚴重虧損。

截止2月28日收盤,長安汽車(000625.SZ)報12.94元/股,較2021年11月12日創下的21.88元/股高點,下跌近40%。

減配風波

作為一家老牌車企,長安汽車擁有十分豐富的産品線,旗下現有歐尚汽車、UNI、凱程汽車等自主品牌,以及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合資品牌。

UNI系列為長安的高端品牌,從早期的UNI-T,到SUV車型UNI-K,再到現在的UNI系列首款轎車UNI-V,均憑借着高顔值和硬核的産品力,擷取市場的關注。

2021年,長安UNI-K共上市6款車型,售價區間定在14.59-18.49萬元。該車在上市之初,便被長安汽車寄予厚望,董事長朱華榮還親自體驗了長安UNI-K的燈光秀。

而炫酷的燈光秀功能,也是吸引衆多消費者選擇此車的因素之一。然而,車主購買到的實車卻與宣傳中的描述大相徑庭,是以被大量車主以“虛假宣傳、銷售欺詐”的“罪名”發起投訴。

據車主稱,購車之前在各大平台上看到長安官方宣傳UNI-K的流水燈光秀,因被其吸引而購買了長安UNI-K 2.0T尊貴型,但購買後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該功能并沒有在車輛上配備。

還有多位車主表示,該車型宣傳中的APA6.0自動泊車、L3級别自動駕駛、人臉識别點火啟動汽車、副駕老闆鍵功能也被“閹割”,而車輛OTA更新多次也并未完善此等功能。

當車主向廠家反映問題時,廠家卻以各種理由推脫問題責任。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維權,卻被長安汽車公關打壓,一夜之間從投訴榜一跌至榜底。

投訴事件持續發酵,長安汽車至今未作出回應。

資料顯示,長安UNI-K 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為36503輛,其中12月銷量僅有2566輛,環比下降30.16%。

連遭投訴

實際上,此次并非長安汽車高端車型首次陷入銷售欺詐風波。2020年,UNI系列的另一款車型長安UNI-T上市之初,就被打上了虛假宣傳的标簽。

據悉,長安UNI-T搭載的是來自藍鲸系列的一款全新1.5T發動機,按照官方宣傳資料來看,該車發動機輸出的最大功率可達132kw,最大功率180馬力,最大扭矩達300N.m,零百加速時間僅需7.5秒。

如此亮眼的資料,一度成為長安UNI-T向消費者宣傳的賣點。

然而,車主在購買長安UNI-T之後發現,該車銘牌上标注的功率與宣傳中的并不相符。此車銘牌上标注的最大功率僅為123kw,與官方宣傳的132kw不同,相差9kw,相當于12馬力,而1馬力的概念為驅動150斤的物體以“一米一秒”的速度移動,由此可見12馬力并非一個小數值。

正是由于動力的不足,也使得長安UNI-T的實際零百加速時間與官方宣傳也有較大的落差,據多家媒體實測資料,均在9秒之上,甚至還有10.8秒的加速成績。

還有車主表示,長安UNI-T的油耗宣傳與實際情況也不相符。長安宣稱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0%,綜合油耗僅6.3L/100km,而實測油耗卻高達9.1L/100km。

除此之外,在長安官方IACC(自動輔助駕駛技術)介紹視訊裡,明确說明了有彎道自動減速、自動輔助劃線、自動跟車功能。然而無論從媒體的測評,還是車主的實際試用回報來看,UNI-T都與宣傳中所稱的L3自動駕駛相去甚遠。

于長安汽車而言,UNI系列高端産品是其品牌的重中之重,如今卻頻現虛假宣傳風波,嚴重損害其品牌形象。

目前,UNI-T的月銷量節節下滑。2020年5月上市後,市場一度火爆,從2020年7月至11月連續月銷量超過1萬輛。但在2021年1月達到11868輛的銷量之後,UNI-T的月銷量不及以往,2021年12月僅有4694輛。

合資品牌滑坡

關于長安汽車的投訴不僅僅聚焦于UNI系列,其他品牌的車型亦是問題頻發,尤其是合資品牌長安福特。

去年央視3·15晚會點名長安福特變速箱進水生鏽,其不但隐瞞翼搏車型自身設計缺陷,而且要求車主自費維修,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對長安福特的産品及品牌形象帶來巨大沖擊。

2013年,長安福特福克斯漏油事件之後,翼虎、蒙迪歐、銳捷甚至是旗艦金牛座陸續出現斷軸事故;2016年,蒙迪歐還被曝出“異味門”,設計車主超1700位。

合資品牌曾經是大多數車企銷量和利潤的“雙奶牛”,長安汽車亦是如此。但其合資品牌頻頻出現品質問題,再加上自主品牌的崛起,長安福特的處境已大不如從前。

據長安汽車釋出的2022年1月産銷快報,期内長安福特産量為25717輛,同比下降9.72%,銷量為24853輛,同比下降17.48%。

2021年全年長安福特累計銷售25.33萬輛,雖然與2020年的18.40萬輛相比有較大的提升,但與2016年銷量近百萬的銷量比起來,幾乎是“膝斬”。

銷量大幅下滑的同時,伴随着業績的嚴重虧損。資料顯示,2018-2020年上半年,長安福特淨利潤分别為-8.04億元、-38.57億元、-11.4億元,兩年半合計虧損58億元。

合資車虧損,加上汽車行業整體衰退,導緻2017-2019年長安汽車淨利潤3連跌,分别為71億元、6.8億元、-26.47億元。

直到2020年開始,長安汽車的業績才逐漸回暖。

财報顯示,2021年長安汽車前三季度營收792億元,同比增長41.83%,扣非淨利潤17.4億元,同比增長182.93%。

如今,國内市場新能源乘用車風頭正勁,而在這輪電動化、智能化大潮中,長安汽車入局較晚,尚未具備充足的新能源技術積累。是以,在其未乘上新能源的東風之前,更應守好燃油車基本盤,專注産品,守護老牌車企的品質标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