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肌”不可失!肌肉減少使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72%

公孔雀華麗的尾羽、雄翠鳥婉轉的歌喉、獅子的鬃毛都是它們吸引雌性,獲得交配權的利器,人類男性的6塊腹肌,同樣發揮着類似的作用。

研究顯示,女性更偏愛肌肉男,比起沒有肌肉的男性,她們更願意和有肌肉的男性進行短期的約會。

相應的,有肌肉的男性也認為自己對女性的性吸引力更大,和其他男性相比,他們的性伴侶數量更多,發生首次性行為的年齡也更小。

不僅小鮮肉需要肌肉來增添性魅力,老臘肉同樣更是需要肌肉來保住健康,随着衰老,肌肉減少、肌力下降、肌功能退化,将導緻中老年人跌倒、虛弱、死亡風險增加。

肌少症的定義是:與增齡相關的進行性、全身肌量減少和/或肌強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減退。患者可表現為虛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難、步态緩慢、四肢纖細和無力等,其診斷有賴于肌力、肌強度和肌量的評估。

大衆很容易将肌少症與“老來瘦”聯系在一起,但是身材适中甚至偏胖的中老年人也有可能患肌少症,有些人看起來“狀”,隻是因為皮下脂肪代替肌肉,撐起了身體輪廓。

人到中年“肌”不可失!肌肉減少使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72%

圖注:a.肌肉 b.脂肪

肌少症在亞洲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一點都不低,約為6.8%-25.7%,40歲以後人體肌肉含量就開始下降,75歲以後,每十年下降15%,再加上蛋白質攝入不足、鍛煉減少、慢性消耗性疾病,都會促進中老年人肌肉減少,導緻肌少症的發生。

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可能患肌少症也很簡單,男性小腿圍<34厘米,女性<33厘米,也可以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環繞圍住非優勢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測量到的小腿剛好合适或小于“指環”,患肌少症的風險就會增加。

人到中年“肌”不可失!肌肉減少使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72%

圖檔由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旗下和年苑整理

還可以通過簡易五項評分問卷(SARC-F)量表進行自評,總分>4分的中老年人,就需要到醫院去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了。

人到中年“肌”不可失!肌肉減少使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72%

近期《柳葉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則揭示了肌肉與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重要關聯——患有肌少症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了72%,而潛在肌少症的人群,這一風險提高了29%!由此看來,為了心血管健康,人到中年,真是“肌”不可失!

這項研究的資料來自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一項于2011年開展、收集全國45歲以上中老年人資料,用于分析大陸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調查研究。

研究分為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兩部分:

橫向研究用于比較肌少症患者以及非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情況;

縱向研究用于比較肌少症患者以及非患者在3年時間内(2015-2018年)出現新發心血管疾病的情況。

在橫向研究中,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0.6歲,潛在肌少症(possible sarcopenia)和肌少症(sarcopenia)的人群比例分别在24.3%和7.7%。在調整了社會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狀态、居住地區以及健康相關因素如體重指數BMI,吸煙、飲酒情況、慢性疾病後,研究人員發現:

和無肌少症人群相比,潛在肌少症以及肌少症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别提高了29%和72%,其中心髒疾病分别提高了17%和55%,而腦中風風險提高就更顯著了,分别為118%(2.18 1.60 2.97)和170%(2.70,1.75 4.16)。

在接下來的縱向研究中,11836名原先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在平均3.6年的随訪時間内,一共有1273例新發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

和無肌少症的人相比,潛在肌少症以及肌少症人群,3年内心血管疾病新發風險分别提高了22%和33%,其中心髒疾病分别提高了6%和21%,并不十分顯著,但腦中風風險則分别提高了59%和67%。

需要指出的是,在肌肉力量、肌肉生理功能沒有減退的情況下,單純的肌肉品質減少的話,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并不會顯著增加,這也是為什麼潛在肌少症的人群的心髒疾病的風險增加不如肌少症人群那樣明顯。

肌力減退是指優勢手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肌肉生理功能減退可以通過6米步行速度<1.0米/秒,5次椅子起坐時間>12秒或建議體能測量表(SPPB)得分≤9進行判定。

既然肌肉對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肌少症呢?

首先是營養幹預:補充足量優質蛋白質;增加Ω-3不飽和脂肪酸攝入;補充足量維生素D。

其次是運動幹預:

《肌肉衰減綜合征營養與運動幹預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版》提到以抗阻運動為基礎的運動如:坐位擡腿、靜力靠牆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

共識推薦老年人每天進行累計40~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運動20~30分鐘,每周不少于3次。肌肉減少症患者則需要更多的運動量。

最後,隻有嚴重肌少症、臨床上需要靠呼吸機輔助呼吸,或者需要進行手術,但肌少症會嚴重影響手術預後的情況下,醫生會短期應用生長激素、雄激素等進行治療。

對于大部分中老年人來說,營養和鍛煉就可以很好地幫助維持肌肉功能了。年輕人也要多鍛煉,不僅是為了塑造一個好身材,而且也能未雨綢缪,為步入老年攢下一點養老“肌”。

參考來源:

1. Gao K, Cao LF, Ma WZ, Gao YJ, Luo MS, Zhu J, Li T, Zhou D.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2022 Jan 10;44:101264. doi: 10.1016/j.eclinm.2021.101264. PMID: 35059617; PMCID: PMC8760427.

2. Batsis JA, Villareal DT. Sarcopenic obesity in older adults: aetiology,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Nat Rev Endocrinol. 2018 Sep;14(9):513-537. doi: 10.1038/s41574-018-0062-9. PMID: 30065268; PMCID: PMC6241236.

撰文 | 四五七

編輯 | Swagpp

來源|梅斯醫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