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山能容二虎,兩頭“母老虎”也可以

一山能容二虎,兩頭“母老虎”也可以

喬志峰

一山不容二虎,是人們觀察自然現象後得出的結論,并将之引申到人類社會中。

一山能容二虎,兩頭“母老虎”也可以

(配圖為我的書法習作,請教正!)

自然界中的“一山不容二虎”,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在特定的區域内(一山),資源是有限的,難以供養兩頭龐然大物。而在人類社會裡,“一山不容二虎”雖然也有自然屬性,但更多的是折射出某些人類的自私和貪婪——明明可以和諧相處,卻為了獨占資源或避免對方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非得鬧個你死我活,有你無我、有我無你。

有人說: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雖屬調侃,卻也合乎事實,畢竟公母之間基本上不存在同質化的競争關系,共處一山,反倒可以彼此互補、互通有無,從互相依存中得到更多享受和快樂。

有人說:一山不容二虎,特别是一山不容兩頭母老虎。這似乎充滿了對雌性動物的偏見,但很多時候卻也是事實。雄性動物争搶捍衛的,是地盤,是“主權”,驅動力是與生俱來的占有欲;而雌性動物之間的競争,除了具體利益的考量,還有嫉妒心作祟,而後者一旦發作,比對現實利益的争奪更可怕。請恕我直言,不管是文學作品中生動的描寫,還是現實生活裡活色生香的示範,都充分表明:雌性動物吃起醋來,無一不是驚天地泣鬼神,毫無道理和理智可言。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山能容二虎、一山能容兩頭“母老虎”的事情,其實也不罕見。今天,就講一個春秋時期的例子吧。

劉向《列女傳》的“貞順傳”中,記載了“衛宗二順”的故事。“二順”,指的是兩個人,即衛宗室靈王的夫人和傅妾。兩人相處融洽,彼此尊重、親密無間,是以稱“順”。

衛靈王有一妻一妾,夫人未曾生育,傅妾卻生了個兒子。靈王死後,夫人無子守寡,傅妾的兒子成為主君。按照“宮鬥劇”的模式,母以子貴,傅妾“翻身小妾把歌唱”,必然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要狠狠折辱一番夫人,甚至必欲将之置于死地而後快。事實上,這一幕卻并未在衛家發生,傅妾依然侍奉夫人,八年都沒有改變,态度還更加恭謹,供養也絲毫不敢怠慢。

時間長了,夫人有點承受不住了。她就對傅妾說:“主君對我很好,你也盡心盡力侍奉我,我感到很惶恐。我聽說,主君的母親是不能以妾的禮數侍奉别人的。我沒有生出兒子,按照禮教的規矩,是要被趕出家門的,能讓我留下來為丈夫守節,是我的幸運。你們這樣對待我,折煞我了。我願意到外邊去居住,時不時見個面,我就滿足了。”

傅妾哭着勸說:“我也聽說,忠臣事君,從來不會怠倦;孝子奉養親人,隻擔心不能長久盡孝。我怎麼敢因為生了個兒子得到今天的小小地位,就改變我做人做事的原則呢。侍奉您,本就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夫人又何必對此有所不安。”

夫人說:“像我這種沒生出孩子的人,反倒要讓主君的母親來伺候,雖然你是真心實意這樣做,但别人會有想法,認為我不知禮啊。我還是願意去外邊住。”

傅妾苦勸無果,退下來之後對兒子說:“夫人非得出去住,我沒有辦法,要不我還是死了吧!”于是真的想要自殺。兒子哭着阻止,卻勸不住。夫人知道了,也擔心她出什麼事,就同意繼續留下來,接受傅妾的侍奉和供養。君子曰:“二女相讓,亦誠君子。可謂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後世矣。”

事情的發端,還是源于封建禮教。古代有“七出之條”,也就是丈夫可以将妻子趕走的七種情況和理由。具體是哪“七出”呢?賈公彥雲:“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也有其他版本,對七種問題的排序不同,但大同小異,“無子”,也就是生不出孩子,都位列其中,并且是極其嚴重的一種情況。

生不出孩子,就是女性天大的罪過,就要被丈夫趕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非常清晰地折射出女性“生育機器”的卑微地位。誰有孩子,誰就是家裡的“老大”。即便是夫人,如果沒生兒子,那麼地位也立馬一落千丈,要仰傅妾的鼻息。

上述規矩和制度不僅不合理,還很落後、很殘忍。不過,即便是在那種時代和那種情況下,還能出現“衛宗二順”,實屬難能可貴,也算是女性暗黑時代偶爾閃耀出的一抹亮光吧。這抹亮光,隻來自當事者個人的人性光輝,并不具備普遍性,也無法給所有苦難的女性都帶來光明,但即便千年之後,還是讓人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一山能容二虎,兩頭“母老虎”也可以。女人何必為難女人,和睦相處、互相扶持,不是更好嗎?其實,何止是女性,男性何嘗不是如此?思想更開放一點、胸襟更開闊一些,别總想着獨霸山頭,人生會豁然開朗,天地也會顯得更加寬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