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山能容二虎,两头“母老虎”也可以

一山能容二虎,两头“母老虎”也可以

乔志峰

一山不容二虎,是人们观察自然现象后得出的结论,并将之引申到人类社会中。

一山能容二虎,两头“母老虎”也可以

(配图为我的书法习作,请教正!)

自然界中的“一山不容二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特定的区域内(一山),资源是有限的,难以供养两头庞然大物。而在人类社会里,“一山不容二虎”虽然也有自然属性,但更多的是折射出某些人类的自私和贪婪——明明可以和谐相处,却为了独占资源或避免对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非得闹个你死我活,有你无我、有我无你。

有人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虽属调侃,却也合乎事实,毕竟公母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同质化的竞争关系,共处一山,反倒可以彼此互补、互通有无,从相互依存中得到更多享受和快乐。

有人说:一山不容二虎,特别是一山不容两头母老虎。这似乎充满了对雌性动物的偏见,但很多时候却也是事实。雄性动物争抢捍卫的,是地盘,是“主权”,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占有欲;而雌性动物之间的竞争,除了具体利益的考量,还有嫉妒心作祟,而后者一旦发作,比对现实利益的争夺更可怕。请恕我直言,不管是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描写,还是现实生活里活色生香的演示,都充分表明:雌性动物吃起醋来,无一不是惊天地泣鬼神,毫无道理和理智可言。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一山能容二虎、一山能容两头“母老虎”的事情,其实也不罕见。今天,就讲一个春秋时期的例子吧。

刘向《列女传》的“贞顺传”中,记载了“卫宗二顺”的故事。“二顺”,指的是两个人,即卫宗室灵王的夫人和傅妾。两人相处融洽,彼此尊重、亲密无间,因此称“顺”。

卫灵王有一妻一妾,夫人未曾生育,傅妾却生了个儿子。灵王死后,夫人无子守寡,傅妾的儿子成为主君。按照“宫斗剧”的模式,母以子贵,傅妾“翻身小妾把歌唱”,必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要狠狠折辱一番夫人,甚至必欲将之置于死地而后快。事实上,这一幕却并未在卫家发生,傅妾依然侍奉夫人,八年都没有改变,态度还更加恭谨,供养也丝毫不敢怠慢。

时间长了,夫人有点承受不住了。她就对傅妾说:“主君对我很好,你也尽心尽力侍奉我,我感到很惶恐。我听说,主君的母亲是不能以妾的礼数侍奉别人的。我没有生出儿子,按照礼教的规矩,是要被赶出家门的,能让我留下来为丈夫守节,是我的幸运。你们这样对待我,折煞我了。我愿意到外边去居住,时不时见个面,我就满足了。”

傅妾哭着劝说:“我也听说,忠臣事君,从来不会怠倦;孝子奉养亲人,只担心不能长久尽孝。我怎么敢因为生了个儿子得到今天的小小地位,就改变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呢。侍奉您,本就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夫人又何必对此有所不安。”

夫人说:“像我这种没生出孩子的人,反倒要让主君的母亲来伺候,虽然你是真心实意这样做,但别人会有想法,认为我不知礼啊。我还是愿意去外边住。”

傅妾苦劝无果,退下来之后对儿子说:“夫人非得出去住,我没有办法,要不我还是死了吧!”于是真的想要自杀。儿子哭着阻止,却劝不住。夫人知道了,也担心她出什么事,就同意继续留下来,接受傅妾的侍奉和供养。君子曰:“二女相让,亦诚君子。可谓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事情的发端,还是源于封建礼教。古代有“七出之条”,也就是丈夫可以将妻子赶走的七种情况和理由。具体是哪“七出”呢?贾公彦云:“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也有其他版本,对七种问题的排序不同,但大同小异,“无子”,也就是生不出孩子,都位列其中,并且是极其严重的一种情况。

生不出孩子,就是女性天大的罪过,就要被丈夫赶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非常清晰地折射出女性“生育机器”的卑微地位。谁有孩子,谁就是家里的“老大”。即便是夫人,如果没生儿子,那么地位也立马一落千丈,要仰傅妾的鼻息。

上述规矩和制度不仅不合理,还很落后、很残忍。不过,即便是在那种时代和那种情况下,还能出现“卫宗二顺”,实属难能可贵,也算是女性暗黑时代偶尔闪耀出的一抹亮光吧。这抹亮光,只来自当事者个人的人性光辉,并不具备普遍性,也无法给所有苦难的女性都带来光明,但即便千年之后,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一山能容二虎,两头“母老虎”也可以。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不是更好吗?其实,何止是女性,男性何尝不是如此?思想更开放一点、胸襟更开阔一些,别总想着独霸山头,人生会豁然开朗,天地也会显得更加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