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文:長風

大陸的5G基站建設已經遠遠領先世界,根據第4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全年新增5G基站65.4萬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總數為142.5萬個。與此同時,大陸行動電話基站總數也将突破1000萬。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在這樣強大基站建設下,大陸的移動支付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不言而喻。移動支付在手機使用者中的滲透率高達90.8%,尤其是一線城市,已經達到了94.0%,二、三線城市分别為91.4%和89.2%。

事實上,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經相對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支付之外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一個是支付安全和支付背後的信用,另一個是支付的便利和效率。就以支付寶和微信來說,二者使用者早已突破10億,街頭小巷的小商販都在使用這兩者的個人收款碼。但是,3月1日後,個人收款代碼就不能用于經營收款了?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2021年10月13日,根據央行對移動支付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二維碼支付也被納入監管。表示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實施個人收款碼的使用規範。與此同時,很多人說3月1日起,微信和支付寶的個人收款碼就不能用了。

此外,還将追蹤過去4年的資料,數額較大的還需補繳4.5%的稅款,并繳納滞納金和罰款。

事實上,這是對公告的誤讀。規定表示,對于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征的個人,條碼支付收款服務機構應當提供特約商戶收款條碼。關鍵是,這并不意味着“一刀切”,隻是要求個人收款碼和商戶收款碼分開使用。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對此,微信和支付寶也及時做出回應,追查近4年的個人資料是謠言。而根據最新消息,街頭的小商販就更加不必擔憂了,甚至連正在使用的個人收款碼都不用重新列印,直接使用原來的收款碼即可。

2月22日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釋出了關于優化條碼支付服務的公告,宣布目前“個人收款碼”不會關閉或停用,新設的“個人經營收款碼”服務不會減少,體驗也不會改變,并可以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對賬等服務。

對于小商販來說,也不需要判斷自己是否符合經營的性質。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微信和支付寶也表示,3月1日後,個人收款碼可以繼續使用,也無需重新列印個人收款碼。支付寶還表示,可以更新為“個人經營收款碼”,結合使用者的收款特點來進行邀請。那使用“個人經營收款碼”有什麼好處?

一方面,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還可以獲得交易對賬、賬務管理和特定營銷等增值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防範和控制交易風險,更有效地保障使用者資金的安全。

但是,我們進行掃碼支付的時候還需要輸入密碼,而像超市的這種掃碼槍卻可以直接把錢掃走,不禁讓人産生一個疑問,這種掃碼結賬真的安全嗎?如果被盜刷怎麼辦?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事實上,掃碼槍之是以能夠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實作支付,是因為我們的手機已經開啟了免密支付功能,在第一次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碼是就會提示開啟。是以,在超市結賬時,我們隻需展示二維碼即可直接扣除費用,這樣也是為了支付的便利和效率。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我們隻需要在手機上執行幾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重置手機的相關功能。

對于微信使用者,在微信支付管理界面中找到“錢包”,然後找到“安全鎖”,設定手勢密碼解鎖。這樣,要打開微信的“收付款”功能,就需要輸入手勢密碼,即使别人拿到了我們的手機,也不會有盜刷的風險。

對于支付寶使用者,首先打開自己的支付寶,然後點選“我的”。支付寶頁面右上角有一個齒輪狀圖案,即“設定”,在設定中查找“支付設定”,選擇“免密支付/自動扣款”,即可進行相關設定,增強支付的安全性。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事實上,這類免密支付也是有金額上限的,即掃碼槍一次性收款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如果超過這個數字,系統将詢問我們是否存在風險,必須輸入密碼才能支付。如果對一個人頻繁的支付,累計到一定額度也會進行詢問,還是有一定的安全性的。

掃碼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的。使用者需要向支付寶或微信送出申請,進行各種資訊驗證和安全評估,通過稽核并簽署支付協定,才可以使用掃碼槍進行掃碼收款,這就是為什麼隻有一些大型商場和超市菜有掃碼槍。

微信和支付寶有漏洞?明明有密碼,超市掃碼槍為何還能把錢掃走?

即使“免密支付”非常友善,但隻要涉及“财産安全”,還是要多多上心。而對于一些不知道如何關閉的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使用者,那就更要注意了。支付是把雙刃劍,在外賣、網購、快遞等新事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時,安全也是重中之重。你信任“免密支付”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