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作者:季貳苟

近日,俄烏沖突,烏克蘭戰火紛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沖突起因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甚至加入歐盟,改善群眾的生活。但事與願違,澤連斯基顯然低估了事情的複雜性,也低估了烏克蘭的政治生态。随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地區獨立,整個世界嘩然。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俄烏沖突

那麼,烏克蘭是如何走向分裂的呢?

1.烏克蘭東部和西部地區之間的巨大鴻溝

(1)文化因素

精神上的巨大差異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很難進行彌補。烏克蘭東部和西部是不同的曆史發展路徑。1654年的烏克蘭東部列斯拉夫協定簽訂後,逐漸納入沙俄控制;而烏克蘭西部先後位于波蘭-立陶宛在萬大公國、奧匈帝國和波蘭的統治下,由于沒有實行殖民主義,西烏克蘭人能夠保留烏克蘭族裔語言、文化和習俗,民族意識更強。蘇聯二戰期間,雖然完成了烏克蘭東西部的領土統一,但卻未能消除地區差異,尤其是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和精神差異。烏克蘭東部地區多說俄語,西部地區說烏克蘭語。東區内居民信奉東正教,西部地區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曆史文化差異造就了烏克蘭東西部地區和人民的精神分别是親俄羅斯和親歐洲的。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烏克蘭地圖(網絡圖檔,侵删)

(2)經濟因素

蘇聯時期,烏克蘭一分為三:頓涅茨-第聶伯流域經濟區、南部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

頓涅茨-第聶伯流域經濟區位于烏克蘭東南部,是前蘇聯的大型重工業區之一。鋼鐵、重型機械、化工、電力、水泥等重工業發達,也是前蘇聯集約化程度較高的農業區之一。

南部經濟區位于烏克蘭南部,是前蘇聯最重要的加工業區域之一,機械工業、食品工業、輕工業、船舶工業和旅遊業發達。

西南經濟區位于烏克蘭西南部,是糧食主要産地,農業發達而工業相對落後。

這樣的産業布局使得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與俄羅斯在經濟上互相聯系。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長期處于政治轉型期,烏克蘭未來走向何方尚未确定,産業結構及其布局也尚未明确。是以,在經濟方面,烏克蘭東部南部地區緊跟俄羅斯腳步,而西部地區則依靠歐洲歐盟和波蘭等鄰國。

(3)外交方向

在外交政策取向上,東部地區親俄派占據上風,西部地區親歐美派占據上風,強烈反俄。雙方分歧如此之大,以至于作為烏克蘭著名作家安德烈·庫爾科夫說:“在烏克蘭,沒有一個雙方慶祝勝利。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烏克蘭政治地圖(網絡圖檔,侵删)

2. 烏克蘭兩個對立政治力量之間的權力鬥争

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烏克蘭國内政治正式形成了兩個對立、勢均力敵的政治力量:親西方派(橙色)和親俄派。 當時的親西方派别有季莫申科聯盟、“我們的烏克蘭”聯盟和社會黨等(現在主要是“祖國”黨、“罷工黨”、“自由”黨); 親俄派系包括地區黨和共産黨。 兩派在國内和外交政策上存在重大差異。 以政治體制為例,親西方派主張實行議會總統制,親俄派主張實行總統議會制。 在這一輪政治危機中,兩派就是否重返2004年修憲展開了激烈的鬥争。 同時,季莫申科與亞努科維奇的個人恩怨也加劇了兩大陣營之間的權力鬥争。 2004年總統大選中,季莫申科和尤先科通過“顔色革命”擊敗了已經勝利的亞努科維奇。 2011年10月,季莫申科因越權在2009年簽訂烏俄天然氣購銷合同,被判處七年徒刑。季莫申科認為這是亞努科維奇對她的政治報複,兩人的恩怨愈演愈烈。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季莫申科和亞努科維奇

3、經濟不景氣,群眾不滿

烏克蘭獨立20多年後,經濟仍未恢複到1990年的水準。2012年烏克蘭的實際國内生産總值(GDP)相當于1990年的69.5%,而且由于人口下降,每人均實際GDP相當于1990年代的81.1%。 1990年,烏克蘭人均GDP為1570美元,略低于白俄羅斯的1705美元;2012年,烏克蘭人均GDP僅增至3867美元,而白俄羅斯則增至6685美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烏克蘭經濟再次陷入危機,仍未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2013年,烏克蘭國家預算赤字接近GDP的5%,經常項目赤字接近GDP的8%。 持續數月的政治危機使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2月,烏克蘭經濟瀕臨崩潰:國庫出現赤字,外債高達750億美元,居民養老金已經有一個多月未足額發放。 在這種經濟形勢下,烏克蘭普通群眾生活艱難,不少居民對腐敗、兩極分化等問題表示不滿。 即使在這些親俄地區,2014 年 4 月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 8 個州居民進行的一項調查也有 41.7% 的受訪者認為,獨立廣場的抗議活動是“反對腐敗和專制的公民”。 抗議人們渴望改變并希望通過加入歐洲一體化程序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烏克蘭為何走向分裂?細數烏克蘭分裂的原因

烏克蘭經濟不容樂觀

參考

柳豐華. 烏克蘭危機:内因、大國博弈因素與前景.俄羅斯學刊 第 4 卷, 總第 21 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