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始于明宣德,盛于成化時期,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曆代模仿雖極盡奇巧,卻終難抵“成化”之境。2014年春拍更是拍出2.8億港币的價錢,為什麼會這麼貴?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鬥彩
鬥彩豆彩逗彩到,三個頭彩一個号。
頭彩入窯燒二次,坯料先畫用青料。
青花複加彩上釉,摸時擋手畫筆妙。
清雍正鬥彩雲龍紋蓋罐-北京故宮
注解
書中鬥彩、豆彩、逗彩是一個意思——是青花和其他色彩鬥豔的意思,屬釉上彩,手摸有擋手感。一般是先用青花料燒出紋飾邊框,再二次填上其它色料燒制。
清雍正鬥彩如意耳蒜頭瓶-北京故宮
成化鬥彩
成化鬥彩填為貴,葉花隻把正面繪。
花心變色層次顯,款書鑒知對深重。
明成化青花鬥彩落花流水紋杯
成化的鬥彩填色好的為貴,葉子,花朵隻給出正面,不畫側面。花蕊不一定用黃色,用各種顔色。款書沉重,深至胎表層。
明成化鬥彩纏枝蓮紋高足杯-北京故宮
成化鬥彩仿品說
成化鬥彩後代情,明仿鬥彩繁密濃。
不夠疏朗色太豔,康熙仿品粗俗容。
不夠精緻不驕豔,雍正仿品最熟成。
仿品如真又發展,價位更高是異型。
仿品不可以真看,寓意欣賞人稱靈。
明嘉靖鬥彩靈芝紋盤-北京故宮
清康熙仿成化鬥彩雞缸杯-北京故宮
成化鬥彩很貴,在後期有很多仿品,明代仿得紋飾繁密色濃,不夠疏朗,康熙仿品粗俗不精緻,不驕豔。
清雍正仿成化款鬥彩蓋罐-北京故宮
雍正仿得最好,如真品差不多,但仿品從化工、胎、用料、款識等都有差異,但曆代的鬥彩都較貴重,有的後代仿品在器形上有創新,好的也非常貴重,瓷器上的寓意畫面多起來了。
清乾隆鬥彩勾蓮紋“壽”字葫蘆瓶-北京故宮藏
成化鬥彩色澤
鵝黃嬌透閃微綠,杏黃色閃微微紅。
姜黃色濃光澤弱,蜜蠟黃色稍透明。
松綠濃重而閃青,孔雀淺翠而透明。
水綠葉綠山石綠,略閃微黃又透明。
赭紫色暗姹紫濃,葡萄紫色真透明。
紅色鮮紅豔如血,無光暗淡是赭紅。
厚薄不勻油紅濃,豔中有光不透明。
明成化鬥彩高士圖杯-北京故宮藏
鵝黃:嬌嫩透明,色有點綠;杏黃有點閃紅;姜黃色濃,光澤不強;
蜜蠟黃稍有點透明,松綠濃重閃青色;孔雀綠淺翠而透明,水綠,葉綠。
明成化鬥彩三秋對杯-北京故宮
山石綠微黃透明,赭紫暗,姹紫濃重而無光,葡萄色很真實又透明,紅色如鮮血,厚薄不勻,油紅常顯色重,紅色豔中有光卻不透明。
多畫正面花,花蕊常用各種色,不一定用黃色。
明成化鬥彩開光折枝蓮紋罐-北京故宮
成化鬥彩三絕
成化鬥彩色三絕,姹紫泛紅赤鐵濃。
姹紫濃豔但無光,鮮紅色濃不透明。
赭紫呈褐泛紫色,二紫一紅三絕成。
明代成化鬥彩靈芝紋團花碗
鬥彩有三種彩色是成化發明,也是後代不好仿而被稱贊的。那就是姹紫顯赤鐵紅,而不光亮;赭紫顯褐色泛紫色;鮮紅如雞血,色濃不透明。也就是說有的不光亮,有的不透明,要差別。
明成化鬥彩如意紋小盤
明成化鬥彩葡萄瓜蔓紋杯
填彩工藝特點
填彩青筆先畫框,陰雕過後釉才上。
先畫骨架再填釉,雕畫刻剔都用上。
明成化青花鬥彩雞缸杯(未施彩)局部
填彩是一種繪畫塗色工藝,畫、雕、刻出圖後,再塗彩的彩色瓷。
成化青花器件
成化多用平等青,小筆觸着雙線清。
一筆塗抹填色法,層次不如宣德精。
宣德留白成不留,器薄不厚多巧輕。
成化上釉稱二色,一為重色色偏青。
都顯肥潤如玉真,二為潔白稍微青。
底部底釉波浪感,氣泡小密整齊精。
兩字四字多僞款,糊米底部要看清。
成化早期有蘇料,不要隻認平等青。
明成化青花龍紋盤側
明成化期間大部分用平等青,紋飾以小筆觸畫雙線圈畫,圖的分層是雙線圈,上圈粗,下圈細,一筆塗抹也用,但不如宣德畫得好。
明成化青花山石花卉紋蓋罐-北京故宮
明成化青花蜀葵紋碗-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明成化青花飛馬紋碗 —景德鎮考古所藏
成化留白件少,器件胎薄,釉色扁青時肥潤如玉,泛白時不那麼肥潤,底有波浪紋痕迹,氣泡小密整齊,兩字和四字款多數為僞仿品。
明成化鬥彩高士圖杯底
明成化鬥彩海水異獸紋罐底
明成化鬥彩開光折枝蓮紋罐底
明成化仿哥窯八方高足杯底
明成化孔雀綠釉青花蓮魚紋盤底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底
明代成化鬥彩靈芝紋團花碗底
明成化鬥彩海怪獸紋盤
成化時出現多用糊米底,青料有時也有用蘇料或蘇料混合料的,糊米底是特色之一,不能隻認為成化時全是平等青料。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