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用“中國筆墨”書寫“冰雪精神”?

《藍——跳台滑雪》(中國畫)

廣東畫院集體創作

如何用“中國筆墨”書寫“冰雪精神”?

《冰雪精神·飛躍》(中國畫) 廣東畫院集體創作

●林藍

編者按

日前,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本屆冬奧會比賽期間,廣東畫院推出一組以“冰雪精神”為主題的集體創作國畫作品,在廣東畫院展覽館與市民見面,同時在南方+用戶端精彩亮相。參與創作的廣東畫家聯袂以獨具嶺南韻味的水墨丹青,歌詠冬奧體育精神,為奧運健兒加油喝彩。

本次活動由廣東畫院院長林藍、廣東畫院副院長鄭阿湃、創作室副主任黃國武,以及周正良、陳龠、陳迹、杜甯、關堅等廣東畫院在職畫家共同策劃創作。其中,山水畫《冰雪精神·飛躍》由鄭阿湃主筆,人物畫《紅—冰球》《黃—速度滑冰》《藍—跳台滑雪》《紫—高山滑雪》由黃國武主筆。此次創作活動系廣東畫院近年來又一次突破之舉,如何讓傳統水墨與冬奧文化擦出奇妙“火花”,用深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展現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和競技場上的拼搏精神?林藍應邀分享了創作經驗。

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同時,今年春節期間上映的兩部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下稱《水門橋》)和《狙擊手》,也在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塑造國家形象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赢得了觀衆的好評。電影研究學者易文翔就此撰寫影評進行了分析。

此外,本期文藝評論還包括有關詩集《南風的祝福》等本土文藝創作的評論文章,敬請垂注。

冰雪競技觀賞性是不可替代的,無論生活在寒帶或熱帶的觀衆,都癡迷于它傳遞出來的獨特審美感受。中國傳統筆墨在表現雪景山水方面有很多經驗,曆代已經留下不少名作。然而,如何用水墨國畫的方式展現奧運健兒的風采與體育運動的緊張場面,同時又使畫面不失濃郁隽永的中國畫審美趣味,這對整個廣東畫院創作團隊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驗。廣東畫院創作團隊選擇另辟蹊徑,以南方人的獨特視覺,用獨具嶺南韻味的筆墨勾勒“冰雪精神”。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位于燕山山脈,山高林密,谷地幽深,是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也是《冰雪精神·飛躍》的取景場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依山就勢,景觀壯美,“雪飛燕”與“雪遊龍”命名産生的意境更讓人浮想聯翩,展現出冬奧文化與山水文化的跨界結合。在處理手法上,《冰雪精神·飛躍》運用中國水墨的留白與淡墨皴擦技法,展現賽場的寒冷、險峻、高曠;遠山叢林的中灰色調大筆觸略寫,與賽道兩旁郁郁蔥蔥林木的濃墨刻畫,兩者既形成對比,又表現了比賽場地的壯闊和山勢的綿延起伏,揭示了比賽的難度和競技的激烈;通過雪痕和雪道的節奏變化,強化了冰雪運動的氣勢和動感。在“畫眼”的營造上,作品把畫面唯一的閃亮色彩給了冰雪運動員,通過縮小運動員的比例映襯出賽場的巨大體量,通過運動員的身姿和滑雪闆的形态,表現出運動員飛躍在半空中那一刹那輕若飛燕、矯若遊龍的英姿。

而對于傳統中國人物畫的筆墨體系來說,如何表現運動員在冰雪加持下,展現的速度、力量等諸多感受,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如果繼續沿用所謂的傳統筆墨來呈現,可能無法通過畫面傳達出冰雪運動充沛的現代感。在《紅——冰球》《黃——速度滑冰》《藍——跳台滑雪》《紫——高山滑雪》系列人物畫中,廣東畫院創作團隊一方面沿用淡墨營造一種高淨、利落、虛淡的美學意象,另一方面對畫面中塊狀墨陣的韻律性組合、排列展開探索,使之形成疏密、輕重、虛實的節奏關系,更能展現出冰雪運動的神韻。作品别出心裁地采用寬銀幕式比例畫幅,巨大的人體,激烈的碰撞,電光火石間的瞬時劇動,其中人物造型的誇張變形處理必不可少,使冰雪運動的速度與力量得到内容和形式相統一的精妙展現。值得一提的是,這組人物畫采用不同的色彩進行命名,灑布在畫紙上色彩斑斓的彩點渲染出比賽氣氛的緊張精彩,展示出冰雪運動員充滿力與勢的陽剛之美與拼搏精神。

這次創作活動是廣東畫院創作團隊以“中國筆墨”傳遞中國理念、中國精神的一次嶄新嘗試,以山水畫與人物畫向世界講好中國冬奧故事,則傳遞着“綠色冬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如果說《冰雪精神·飛躍》中運動員與宏闊的雪山之間“小黑大白”的對比隐含着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那麼《紅——冰球》《黃——速度滑冰》《藍——跳台滑雪》《紫——高山滑雪》系列中獨立凸顯的超大尺度的人物則傳達出強烈的意志,這股人類通過探索極限、矢志創新不斷超越自我的雄偉氣概,更是奧運精神的本質展現。

“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與之呼應的是,藝術家們在創作表現上同樣以更新、更強、更好、更出彩為追求目标。廣東畫院這組作品不但讴歌了中國體育健兒奮勇拼搏的精神,更表現出中國人民砥砺前行的時代風骨與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我們看到,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複雜嚴峻的當下,北京奧運會仍能成功舉辦,這就是中華民族“冰雪精神”的最好诠釋!

(作者系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稿件經由南方日報記者楊逸、實習生胡森銘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