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南山雪霁(中國畫) 梁 明

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冰雪精神(中國畫) 王居明

雪山飛鷹(中國畫) 何加林

墨舞冰雪 筆歌冬奧(局部·中國畫) 楊立夫、于曉龍、吳喜全、盛壽永、石正軍、劉文孝、吳磊、姜恩莉、張偉洪、吳龍春主創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掀起了冰雪熱。冰雪題材山水畫創作,也聚焦冬奧,借助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描繪純淨的人間仙境,展現人們在冰雪世界體會到的惬意與美好、歡樂與激情,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成為記錄時代、傳承文化、寄托情感的重要載體。

筆墨深情寄冬奧

奧林匹克運動和藝術有着悠久的曆史淵源。奧林匹克對美術的影響與推動,可以追溯到奧林匹克的初期。在古代奧林匹克的影響下,古希臘美術形成了理想化的審美特征。這種影響力與推動力,如今也展現在冰雪山水的創作中。

在“雙奧之城”北京,“天地人和——中國國家畫院2022北京冬奧主題美術·書法作品展”,以該院藝術家的200件新作,助力烘托北京冬奧會文化藝術氛圍。其中,一批山水畫佳作,強化“點景人物”在中國山水畫中的内涵作用及表現形式,頗為引人注目。例如,梁明《南山雪霁》、王居明《冰雪精神》等作品中,滑雪運動員們以優美的姿态,從雪山頂端縱身飛下,與冰雪共起舞,與山水相顧盼;既描繪出雪山的壯麗,又凸顯冰雪運動的活力,以更加深邃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自信的态度,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

在冰雪文化、冰雪運動“雙璧生輝”的黑龍江省,由多位畫家共同創作完成的《墨舞冰雪 筆歌冬奧》百米冰雪書畫長卷,表現冬奧的宏大氣勢和向上精神,呈現北國冰雪文化的迷人風采。長卷分為以冰雪為内容的書法、反映龍江風光的冰雪山水畫、記述冰雪運動項目的冰雪人物畫、世界冠軍簽名四大主題闆塊,以奧林匹克精神、中華體育精神為主,以冰雪文化為輔,彰顯傳統與現代、體育與藝術的結合,譜寫出一曲冬奧贊歌。

冰雪世界的壯美凸顯冰雪運動的魅力,冰雪運動的健康律動也為冰天雪地增添勃勃生機,奧運精神和中華美學相得益彰,冰雪山水綻放時代魅力。

打開北國風光的大門

從古至今,冬日浪漫總少不了冰雪的裝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雪後萬物銀裝素裹的美妙景色令人陶醉。冰雪晶瑩剔透、潤澤萬物的特質,也被借喻贊美人類純潔、崇高的品質。冰雪的人文内涵,不斷激發着一代代藝術家以畫筆表現冰雪幻境的靈感。

回望中國美術史,東晉顧恺之、唐代王維、宋代李成和範寬、元代黃公望和王蒙等大家,都曾創作雪景山水佳構。古人以“留白法”“彈雪法”,借地為雪、托物為雪,通過染天塗地來烘托雪意。通俗一點兒講,他們畫的是環境,是氛圍,是文化意蘊,是精神訴求,而非冰雪本身。這種傳統的藝術手法,在冬奧題材中國畫創作中,被廣泛運用。例如何加林的作品《雪山飛鷹》,白雲萦繞,雪山巍峨,賽道蜿蜒,着力表現了北方雪景山水的大氣和蒼茫。山中雲氣橫斷以襯雪山之高,遠處點綴一道纜車以示雪山之闊。無論是對雪松的勾勒、雲氣的布勢,還是對群山的塑造,作品都“在石之陰凹處皴染,在石面高平處留白……林木枝幹以仰面留白為挂雪之意”。留白處即雪。這種留白的藝術手法,含蓄而巧妙,充滿悠遠與隽永的意味。有人說,雪是冬天的留白。這類運用留白法創作的雪景山水,無疑也是頗具東方山水意境的。

傳統的留白法,适合描繪長城以南的雪景,卻不足以充分表現北國白茫茫一片、氣勢磅礴的塞外雪景、冰雪奇觀。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在宣紙上無法得到真實再現,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生在雪鄉、醉心于冰雪山水的我,立志要為北國山川立傳。銀裝素裹的林海雪原、美不勝收的冰淩樹挂、人迹罕至的極地冰川……我不斷在祖國的大地上追尋,在白色的宣紙上直面白色的冰雪,反複摸索、實驗,最終以明礬水入墨,從技法上找到了突破點。由于明礬具有托墨托色的效能,落紙的每一筆都會在宣紙上留下水痕,不會消失,恰可表現冰雪的透明感。這種技法突破了古代雪景畫的“留白法”,使冰雪變成了作品描繪的主體,以不同于傳統的藝術樣式,為中國畫增添了新元素。

從當年黑龍江邊陲林口、北安等小縣城的一批人學習冰雪畫開始,到今日創作者已遍及各地,如今冰雪山水已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創作群體,且創作熱情高漲。不少作品通過潑白法、雪皴法、滴白法、重疊法、排比法等技法,将冰雪山水中的“白”推向極緻。如于振芳作品《争上遊》,便運用冰雪山水新技法,表現了運動健兒在雪場你追我趕的情景。

“白銀世界三鬥墨”。古今雜糅的藝術手法,聚焦冬奧燃起的運動熱潮,開啟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

保持中國畫文化特性

冰雪山水畫追求“冷逸之美”。這種冷逸之美,排除了繁雜的色彩,展現出樸拙自守、空靈疏淡的藝術境界,創造出一個祥和甯靜、恬淡溫情、令人神往的冰雪世界。

冷,是寒帶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冰雪文化的核心。逸氣是在筆墨和宣紙之間産生的一種氤氲的韻味。北方的逸氣,落實在畫面上,則是靜觀萬物的空靈、千裡冰封的清寂、通體晶瑩的疏淡。林容生中國畫《飛躍》,便充盈着這種冷逸之美。高聳的雪山,隻在轉折處稍作皴擦,大面積留白,滑雪運動員躍動的身影點綴其間,綻放生命的活力,也反襯出雪場的廣袤無垠。畫面上方,塗抹藍天,留出白雲。藍白相間的色調,内蘊着冰雪之質,畫面清氣襲人。

這些因冬奧而生的冰雪山水新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畫發展的無限可能。作為民族藝術的中國畫,應該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充分展現自己的特色。“生命之光·2022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和“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之前“中國冰雪畫展”在多個國家的展出,均展現出中國美術多元的藝術景觀,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作為民族藝術傳承者,中國畫創作者應當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在世界藝壇鮮明确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冰雪孕育着新的藝術魅力。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寫的中國畫,正生機勃發。萬千氣象,已鋪展在新時代的畫卷上。

(作者為黑龍江省書畫院榮譽院長)

版式設計: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7日 08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