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普京簽署法令,承認烏東地區兩個俄羅斯族人建立的共和國為獨立國家。有分析認為,此舉是美國人逼的,也拉開了歐洲重新洗牌的帷幕。從2021年到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邊境對峙的緊張局勢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美國在俄烏危機中表現搶眼,到處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美國的所作所為,恰好暴露了其外交深層戰略,也反應出目前歐亞地緣政治大棋局中美俄三國演義的格局。
(美國)操控盟友 維護霸權
美國是一個地處西半球的兩洋國家,其世界霸權建立在二戰後擊敗德意日軸心國集團,消解西歐殖民主義列強的集體霸權和防止東亞地區出現統一強權的基礎上,具體措施以經濟合作、軍事基地和編織盟友體系為主。美國這個二戰後的根本戰略,到現在已經持續推行了近80年,但其基本思路和架構卻無變化。

二戰結束之初“雅爾塔協定”以及“開羅會議”的關鍵設計就在于,在歐洲方向,利用蘇聯直接打擊納粹德國占領東歐使得歐洲各國不能團結成一個整體,利用全球反殖民主義運動間接削弱以英法為首的西歐殖民主義列強。在東亞方向,扶植中國成為二戰四強之一,并成為聯合國組織常任理事國替代日本,以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東山再起,美國軍事占領日本全境并和蘇聯分占北韓半島。美國的東亞戰略經過了新中國建立、北韓戰争、越南戰争和中美建交的考驗,一直持續到如今中國的強勢崛起。美國認為,東亞戰略已經到了進行重大修正的時刻。
現在歐洲由于蘇聯解體與俄羅斯持續衰弱,歐盟和北約雙雙東向擴大。俄羅斯也面臨兩個方向的選擇,其一是主動加入歐盟融入歐洲大家庭,其二是将大多數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組建的獨立國家聯合體建成類似于歐盟的國際組織。但是,俄羅斯的這兩個努力都被美國刻意破壞。美國一方面操縱北約東擴,制造北約與俄羅斯緊張對立的氣氛,防止俄羅斯融入歐洲最終危及美國的霸權。于是,我們會看到,每當歐盟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漸入佳境的時候,美國就會制造各種理由來加以阻撓。像“北溪2号”項目,就被美國橫加幹涉一直沒有最終建成。在此次烏克蘭危機的背景下,有可能徹底泡湯。
另一方面,美國持續在南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地區挑撥離間,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2001年阿富汗戰争後,美國便開始軍事介入中亞地區,這直接導緻2008年的格魯吉亞戰争。在中亞地區,由于美國2021年從阿富汗倉皇撤軍,俄羅斯當然是喜不自禁。
(俄國)以攻為守 待價而沽
此次烏克蘭危機,其根源開始于2013年烏克蘭國内大變局。由于烏克蘭傳統的親俄勢力被美國培養和操縱的親美勢力以街頭政治的方式推翻,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長期利益布局被新政府一鍋端。新政府開啟了全面轉向西方,其首要标志便是要求加入歐盟。俄羅斯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抵觸情緒實際上還是有限的,因為俄羅斯的遠期目标也有加入歐盟的選項。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才是俄的心腹大患,而美國經常糾集北約盟友在黑海的挑釁式航行,則讓俄羅斯忍無可忍。這導緻俄羅斯的絕地反擊,2014年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收回俄羅斯黑海艦隊駐紮地克裡米亞半島。這一舉措遭受了西方聯盟持續的經濟制裁,俄國力加速衰落。而且失去克裡米亞後,烏克蘭再也不可能重溫東斯拉夫三國大聯合的舊夢,更是徹底退出了獨聯體組織,從此和俄在戰略上分道揚镳。
烏克蘭的選擇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地緣政治噩夢。此後,俄羅斯雖然加緊建設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組成的歐亞經濟聯盟,但聯盟内其他四國對俄經濟有極大的依賴性卻助力較少。
相比蘇聯全盛時期的全球主動出擊,俄羅斯如今種種虛張聲勢的戰略表演,其實有點以攻為守的假象。争奪南奧塞梯和收回克裡米亞,在叙利亞的軍事幹涉,戰略轟炸機到委内瑞拉的示威飛行,重新開機在古巴的監聽站等都有宣傳性和廣告性。實際上,普京的每次舉措都是點到為止見好就收。像土耳其軍方故意擊落了俄羅斯在叙利亞的軍機,俄羅斯出人意料地息事甯人,反而和土耳其改善了關系。這是因為普京知道,以俄如今的實力,在與美國為首的盟友體系全面對抗中幾無勝算。
此次俄烏危機也不例外。俄羅斯真實的戰略訴求不是全面入侵烏克蘭或吞并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親俄地區,而是擺出戰争一觸即發的态勢,制造心理恐慌,使北約組織内部出現不一緻的聲音,獲得北約組織停止東擴的承諾。
為此,俄羅斯極力分化北約各國,而美國自然是高度防備。每當歐洲大陸各國在外交上有聯合起來的動向,美國便要動用老歐洲攪屎棍英國和新歐洲攪屎棍波蘭挑起話題制造緊張。俄羅斯特工倫敦刺殺案在輿論上深刻毒化了俄羅斯與歐洲各國的關系,而波蘭則由于在曆史上統治過烏克蘭地區又被俄羅斯長期占領,一到關鍵時刻就被美國拱上前台來加劇俄烏沖突。這些曆史心結與地緣政治沖突暫時無解,俄羅斯也隻能固守歐亞經濟聯盟五國的底盤,兩邊下注待價而沽,一方面向西争取德法的善意,一方面向東争取中國的支援。
(中國)以逸待勞 從長計議
在2022年2月4日的中俄元首會晤後的聯合公報中,中國首次明确作出了尊重俄羅斯的安全需求與反對北約東擴的表态,同時也點名了美國組建的美英澳三國聯盟和推行“印太戰略”對世界和平的威脅,這在戰略上也是與俄羅斯背靠背的投桃報李之舉。
美國的歐亞戰略雙平衡的意思,就是既要在歐洲方向破壞歐盟與俄羅斯的合作,也要在東亞方向破壞中國與日韓的合作;在歐洲是利用俄烏争端作為抓手,在東亞則是利用台灣問題作為抓手。是以,在最近的美日韓外長會晤中别有用心地提及了台灣問題,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戰略表态。
美國的歐亞兩個方向同時下注,看起來全球一盤棋,其實不能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是兵家大忌。美國先後戰略撤出大中東地區與大中亞地區,中國則可借助中俄伊三角關系加以有效經營;美國要利用“美日印澳”來推行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中國也能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架構内推動中俄印關系來抵消;美國要破壞中日韓經濟合作,卻沒料到RECP協定已經生效;美國在歐洲方向刻意對俄羅斯步步緊逼,其反效果便是中俄戰略合作關系更加堅實。美國撤出大中亞地區,第一個戰略效應便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布局必将穩步發揮;美國一心要利用台灣問題攪局,在中國實力和定力面前,卻始終不敢逾越紅線。等等。
美國目前敗相已露,卻分散力量到處挑事,損人不利己。對于中國來說,時與勢都在我們一邊,無事就是大利,不敗即是勝利,急得跳腳的是美國。(作者機關為湖南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來 源:李寒秋(特約撰稿人)
編 輯:付心怡
電 話:0731-84570864
出 品:《國防教育周刊》全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