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俄羅斯是油氣生産和出口大國,其與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牽動着全球能源市場的神經。
随着俄烏沖突加劇,2月24日國際油價應聲上漲,盤中一度突破100美元/桶關口,創出自2014年9月以來新高。
中國能源網首席分析師韓曉平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樣的油價表現并不意外,事實上俄烏沖突之前國際油價已經處于近幾年來的高點。短時間内能源格局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并未發生根本變化。高油價或将刺激新能源領域更快發展,進而擺脫高油價對能源安全的影響,從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多能互補已成必然。”
在海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化工負責人楊安看來,高油價将對煉化市場造成影響,但這部分影響短期内并不凸顯,而100美元/桶的高油價或将難以長期維持。
原油突破百美元大關
據《人民日報》消息,當地時間2月25日,烏克蘭境内多地沖突仍在持續,俄烏雙方各有人員傷亡。兩國軍隊在基輔州發生激烈戰鬥。
受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國際油價近7年内首次突破100美元/桶大關。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盤中一度突破100美元/桶關口,創出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
對此,韓曉平向本報記者表示:“這樣的油價表現可以說并不意外,事實上俄烏沖突之前國際油價已經處于近幾年來的高點。回顧此前油價走勢不難發現,近兩年來國際油價經曆暴跌後迅速反彈。短時間内能源格局仍然是以化石能源為主,并未發生根本變化。”
回顧過去兩年,油價走勢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企業被迫停工停産,在交通運輸、工業生産等需求收緊以及OPEC+(歐佩克與部分非歐佩克産油國達成的一種長期合作機制)未能達成新的減産協定等多方面因素刺激下,國際油價在2020年4月暴跌,紐約期貨商品交易所WTI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格更是曆史首次跌至負值。
此後,随着新減産協定達成以及全球經濟逐漸适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提升對原油的需求,國際油價開始觸底反彈,自2020年11月的40美元/桶左右上漲至2021年7月的78美元/桶左右。如今,在俄烏沖突的地緣因素影響下,國際油價更是站上了100美元/桶的高點。
目前,從全球原油供給格局來看,OPEC+、俄羅斯、美國為主要的石油輸出地區。亞太、歐洲和美國則是石油消費主力地區。據EIA(美國能源資訊署)資料顯示,2011年至2020年間,原油和天然氣收入平均占俄羅斯政府年度總收入的43%。
高油價或難持續
雖然國際油價創下近年來的新高,但是業内人士判斷未來國際油價或無法長期保持高位運作。
楊安表示:“長期來看,由于OPEC+的減産協定即将在今年4月份到期,在高油價的刺激下,新的減産協定是否可以順利達成仍未可知,而中東主要産油國是具備短時間内增加産量能力的,是以長期來看,油價維持在100美元/桶的高位缺少支撐。”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則提到,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争端之下,美國、歐盟迅速發動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但是,能源領域卻不在制裁之列。美國國務院一名進階官員表示,制裁不是為了打擊全球能源市場。目前仍有相當多的不确定性,但俄羅斯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石油供應很可能不會出現嚴重的中斷。
“從這個方面來看,俄羅斯對外供給原油受影響的主要集中在海運方面,而管道油和管道氣的供給則幾乎不受影響。觀察過去24小時油價變動不難發現,随着俄烏沖突加劇,國際油價瞬間提高,但是由于供給方面的影響有限,随後再次回落。”楊安說道。
事實上,俄羅斯目前的原油産量基本維持在每天出口約500萬桶原油的水準,約占全球原油貿易總量約12%。其中,約60%的石油出口到歐洲國家,占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48%;另外30%石油則出口到中國。
楊安表示:“德國、法國等地區對俄羅斯的原油和天然氣存在一定的依存關系。發動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勢必将對其能源供給造成影響,這也是德、法所不願意看到的。”
對國内市場影響有限
談及原油價格上漲對國内市場的影響,楊安表示:“随着油價提高,短時間内煉化闆塊将承受較大壓力,一方面原油價格上漲,而銷售端的價格傳導則需要相應的時間,但是這方面的影響短時間内并沒有反映出來。”
記者聯系多家化工領域上市公司,對方普遍表示,原油是化工生産的重要原料,但是利潤表現還需要一個回報周期,短時間内還無法有較為明顯的回報效果。并且公司的利潤表現還要受到終端銷售價格的影響。
其中,渤海化學内部人士表示,該公司主要從事丙烷的進口、深加工。并且原材料主要來源于海外,丙烷的價格變動影響更加直接,雖然原油價格會影響到丙烷價格,但是還要參考諸如匯率、丙烷的供需關系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而在韓曉平看來,随着國際油價詭谲不定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大陸正在加速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短期内,能源供給依然依賴化石能源,但是多能互補的道路勢在必行,高油價勢必刺激其他供能方式的發展。
事實上,縱然目前國際油價處于高位,但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内的國内原油生産企業以及BP、道達爾等國際石油巨頭,都在通過轉型更新逐漸調整産業結構,進而減少原油價格波動對公司的影響。
(編輯:董曙光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