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大戰,國際油價每桶突破100美元,誰來買單?

俄烏一場兵荒馬亂,掀起能源保衛戰。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受俄烏軍事沖突影響,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期貨4月合約站上100美元/桶關口,重新整理了2014年9月以來新高。至25日,布倫特原油期貨雖有所回落,但價格依然高達99.08美元/桶。

面對如此驚人的油價,最受傷的勢力将會是誰?

1、地緣政治點菜,能源買單

近日俄烏沖突已經“刷屏”。事件起因是因為俄羅斯認為烏克蘭支援北約擴張,因而展開自衛反擊戰。

普京表示,俄羅斯沒有“侵略”烏克蘭的計劃,俄方隻是緻力于緩解烏克蘭局勢。鑒于北約的不斷東擴,俄羅斯的安全環境不斷惡化,俄羅斯不得已做出這個決定。而且對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呼籲俄羅斯武裝力量對威脅俄羅斯的行為予以堅決回擊。

2月21日,普京發表全國視訊講話并簽署總統令,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自稱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

三天後,普京決定在頓巴斯地區進行特别軍事行動。同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全境将進入戰時狀态,直至今日,雙方已經全面交火。

這種情況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問題開始顯現。作為能源大國,俄羅斯開啟軍事沖突,已然帶動了全球油價上漲。

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期貨4月合約站上100美元/桶關口,重新整理2014年9月以來新高。如此驚人的油價,勢必會上升到國際能源安全問題,尤其是依賴于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國家。

雖然支援烏克蘭的美國表示考慮釋放石油儲備,以應對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行動所導緻的油價飙升,但靠其一己之力似乎很難挽回局面。

據悉,從去年11月開始,在國際油價已經處于高位時,美國與南韓、日本和印度等多個石油消費國已在協調各國的戰略石油供應,但時至如今,南韓、日本和印度等均未向歐洲釋放石油儲備。

此外,根據财聯社報道,美國最近又向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詢問能否向歐洲支援部分天然氣,南韓政府對此表示,由于目前處于冬季,國内供需情況也并不樂觀,很難立即伸出援手。

截止目前為止,隻有美國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了大量石油。

2、政治博弈下,受苦的還是歐洲國家

俄烏沖突事件一出,國際上各方态度均很明顯。

中國立場是勸和促談。

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在地區熱點問題上,中方一向緻力于勸和促談,為推動和平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發揮中國建設性的作用。在烏克蘭問題上,近段時間以來,美方不斷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推高緊張,制造恐慌,甚至渲染戰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始終在呼籲各方尊重和重視彼此的合理安全關切,努力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能源“國家隊”在保供上産方面多措并舉發揮關鍵作用。例如,中國石化方面表示,中國石化堅決扛穩扛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核心職責,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頁岩油氣大突破,推進天然氣産供儲銷協同發展,實作油氣大發現、儲量産量全面增長。

俄羅斯則對軍事沖突表示是自衛。在能源層面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表示,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向歐盟的天然氣輸送保持正常。

而美國與歐洲國家則表示要對俄羅斯進行制裁。

2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在俄烏沖突更新的背景下,德國政府将暫時停止北溪-2号天然氣管道的審批程式。據悉北溪2号是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

2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針對“北溪-2”項目營運公司Nord Stream 2 AG及其公司高管實施新的制裁。對此,拜登表示,這些步驟是美國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而采取的初步制裁措施。

而針對制裁,研究機構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會采取削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等方式,以報複西方國家的制裁。

然而,雖然歐美正執着于與俄對壘,但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其擔憂是遠遠大于美國的。

2月23日,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視台報道稱,随着俄羅斯和歐盟之間在烏克蘭問題上緊張局勢加劇,該國對奧地利天然氣供應可能中斷的擔憂也在加劇。

鑒于沖突不斷更新,奧地利經濟研究所負責人加布裡埃爾·費爾伯邁爾指出,如果戰争爆發,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中斷,那麼此前預測的該國今年5%的經濟增長“肯定無法維持”。經濟衰退的強度還取決于歐洲在尋找天然氣替代品方面的成功程度,可能的替代品是氫氣和液化石油氣。奧地利勞工部長馬丁·科赫認為情況“難以評估”,更願意謹慎預測。他表示無論如何,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會影響奧地利的經濟。

2月24日,德國經濟部長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之後,德國将不得不從其他國家購買天然氣和煤炭。

也就是說,對于歐洲國家來說,俄烏地緣沖突,如果制裁俄羅斯,将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其油氣缺乏将影響國家正常運作,而油氣上漲則會增加财政負擔。

總的來說,俄烏戰争下,俄美博弈下,國際能源格局或将迎來新變化。華夏能源網将持續關注。

(轉載請标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作者:Vinci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