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有父母給兒子取名“冰墩墩”?

冬奧會雖然結束了,但火爆一時的“冰墩墩”依然熱度不減,近日,有人在短視訊平台上曬出一份寶寶的出生證明,配文稱“既然搶不到冰墩墩,那咱就自己生一個”。

出生證明顯示,新生兒出生于杭州,母親姓高,父親姓楊,寶寶的名字叫“楊冰墩墩”。

這個視訊引發了網友熱議,雖然冰墩墩惹人喜愛,但從留言來看,大家對這個名字的支援度并不高——

“又一個坑娃的爹。”

“以後孩子寫名字要寫哭。”

“沒感覺到好聽,這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好在視訊釋出者随後解釋:這張出生證明是經過PS的,寶寶另有名字,“楊冰墩墩”純屬娛樂。

在該視訊平台上,“新生兒取名冰墩墩”甚至一度上了熱搜榜。

除了杭州,山東德州、貴州畢節也都有類似的“出生證明”,不過,經核實都不是寶寶真實的名字,而是視訊拍攝者為了“蹭熱度”或“覺得好玩”,自己PS後發上來的。

在全國重名系統上查詢,全國名叫“冰墩墩”的不超過3人,杭州公安戶籍科也表示,目前杭州并沒有取名為“冰墩墩”的人。

雖然這個名字是假的,但從網友反應的熱烈程度可以看出,給新生兒取名對很多家長來說,确實是件大事。

杭州公安每年都會公布新生兒“爆款”名字,比如2021年落戶的男寶中,最熱的三個名字分别是“沐宸”“沐辰”“奕辰”,女寶的則是“一諾”“苡沫”“語汐”。其中,“一諾”這個名字已多次上榜,去年出生的女寶中,1萬個裡就有32個叫“一諾”的。

家長們都想給孩子取個不落俗套、有獨特寓意的名字,可好多人發現,自己費盡心機、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名字,還是跟别人“撞了車”。

90後小錢一周前剛生下女兒,說起取名這個事,她直言:“頭都大了。”

她和老公都希望給女兒取個朗朗上口、印象深刻的名字,最初的設想是可以和爸爸媽媽的名字有點結合,其次是有好的文化寓意,另外,因為小錢的老公特别喜歡雨天,是以想讓女兒的名字裡帶上水的元素。

“字典也翻過,古詩詞也查過,想了好幾個,都覺得不是很滿意。”一直到出院,女兒的大名還沒定下來,小錢想到了“萬能的淘寶”。一搜,還真有!

小錢選了一家“××國學起名館”,下了一個298元的單。

很快,店鋪客服就加了她的微信,并發了一大堆關于取名的“标準”和“誤區”。

經過兩天的等待,對方發來了一份“美名策劃書”,其中列出了8個備選的名字。客服還特别說明:名字好聽與否沒有固定标準,重要的是“符合命局”“給命主補能賦能,提升八字格局和氣場”。

小錢說,對這些陰陽八卦之說,自己倒不是特别相信,隻是想着對方既然是“國學大師”,傳統文化根底應該也比較深厚,取的名字更“有水準”。

但是,對方提供的名字顯然和小錢的預期還有一段距離。

“瑾怡”“宸悅”“舒瑤”“言心”……小錢說,雖然在注釋中,這些字的寓意都不錯,可讀起來總覺得怪怪的,花裡胡哨,有股“抖音網紅”味。而且他們提的要求,也都沒有實作。

因為實在選不出滿意的名字,取名這個任務,又落回到小兩口頭上。

一番“頭腦風暴”後,小錢和老公暫定了“筱雨”這個名字。“筱”在人名中表示招人喜歡,有單純可愛的意思,寓意正直、精緻、聰明伶俐,再加上小錢老公喜歡的“雨”,這個名字,兩人都挺喜歡,總算是達成了共識。

願意花錢給孩子取名的,并不止小錢一個。

同為90後的小方,去年年底生下兒子。她說,自己和老公的名字都比較随意,是以懷孕的時候她就想好了,一定要給孩子取個與衆不同、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名字。

“我覺得名字還是很重要的,我老公的名字有諧音,上學的時候就總是被同學取笑。孩子以後讀書、工作,名字取得好,老師、同僚對他印象也深。再說了,這個名字是要伴随他一輩子的,我們肯定得花心思。”

為了兒子的好名字,小方花了888元,請了網上的一位“大師”給孩子取名。“大師”承諾,名字不滿意可以再取,一直取到滿意為止。

“可能是為了讓我感覺這錢花得值,每個名字後面都一大堆批注,一開始我還認認真真去看,但裡面涉及什麼命格、八卦的,我也看不懂,後面就不想看了。”

“大師”取的名字,在小方看來中規中矩,沒什麼驚喜,“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了,不過換個角度想想,确實也多了一些選擇,比自己費腦筋取的還是要好點。”

有朋友笑她被收了“智商稅”,小方不以為然,她覺得,小孩子以後買玩具、上教育訓練班,處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取名是給孩子一生的禮物,花這個錢還是值當的。

小方說,沒生孩子之前沒怎麼關注過取名的事,還是自己當了家長,才發現新生兒取名背後還有這麼大一本生意經:“上網随手搜尋一下取名,跳出來的就是那種收費網站連結。”

在淘寶網上搜尋新生兒取名,相關商家多達1520個,價格從17.9元之9980元不等,便宜的通常是機器取名,而人工取名顯然更“高端”一點,價格通常都在百元以上。數千元的也有,但購買者寥寥,屬于“有價無市”。

銷量最好的是中間價位的,且多為吉利數字,比如588元、698元。

取名的“大師”都是什麼來頭?

從商家介紹來看,“大師”大多有十年以上的取名經驗,通曉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些還熟知周易八卦蔔道之術。更高端一些的,會強調起名老師的創意和獨到,能将傳統起名理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結合文字的音、形、意,一對一量身定制。

從公開資料來看,銷量最高的一家店鋪,月均下單2000件以上。

取名這件事,到底有多“内卷”?我身邊生過孩子的同僚和朋友,給孩子取名前幾乎都翻過兩本書——《楚辭》和《詩經》。關于取名有句俗話:男孩看《楚辭》,女孩看《詩經》。

不過,也有90後父母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花錢取名。

95後的小陳預産期在今年5月,她覺得,名字其實隻是一個稱呼,隻要順口、好寫、不産生歧義就夠了,沒必要附加太多的東西。

她說,自己有個關注的短視訊部落客,女兒的名字叫“小泵”,這個名字據說是取自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蹦,沙卡拉卡”,和第一個字“蹦”諧音。

小陳覺得,這個名字既不落俗,又很有趣,比那些文绉绉的名字更能讓人記住。這位部落客後來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原本想延續歌詞,分别取名“沙卡”和“拉卡”,不過遭到了家人反對,認為“太過随意”,最後改成了“德風”和“花雨”。

名字不同于其他物品,見仁見智,很難有好壞之分。至于取名的方式,大家也可以各取所需。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