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和電池的漲價浪潮,帶來了新能源造車成本的直線上升,已有車企率先頂不住壓力,選擇不再接單。
近期,随着歐拉黑貓和白貓兩款車型停産的消息不斷發酵,歐拉官方釋出了一則聲明進行澄清,表示黑貓和白貓隻是不再接受新訂單,并非網上傳言的停産。

而至于原因,歐拉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漲後,兩款車型繼續産銷帶來了巨額虧損,其中黑貓的單台虧損超萬元。
不光虧損,傳遞周期太長,是歐拉選擇停止接單的另一個原因。
根據歐拉方面的估算,目前需要向使用者傳遞的訂單已累計突破2萬台,新訂單的傳遞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
對于歐拉停止接單一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新一輪的原材料漲價潮究竟漲了哪裡,以及為什麼隻有歐拉選擇了停止接單,其他廠家卻沒有反應。
先說第一個問題。
新一輪的原材料漲價潮,除了晶片以外,動力電池也開始了漲價。
其中,汽車行業缺芯這件事已經快成老生常談了,起初是源自日本瑞薩晶片工廠起火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後來逐漸演變成供應商炒作等商業行為。
而如今新一輪的晶片短缺,目前來看,主要源于用來直接或間接制作晶片的半導體材料出現了供不應求,諸如矽片、電子氣體、光刻膠等材料,以及因疫情原因,部分東南亞等地的晶片廠産能出現下滑導緻。
想要解決晶片短缺,還是需要等待擴産才有希望解決,而現有工廠擴産空間已經有限,新工廠建成還需要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今年将有10座晶圓廠開工。
是以短期來看,晶片短缺和晶片漲價的問題,可能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根據央視财經的報道,汽車和晶片價格全線上漲,此前一年裡,一塊原價僅為20元左右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核心晶片,最新報價2800元且不含稅,其他汽車晶片的價格都在上漲,漲幅小的也有幾倍。
除了晶片問題外,動力電池的漲價潮,已經成為推動新能源車生産成本上升的又一個直接因素。
近一年,動力電池原材料鎳、錳、钴、锂等有價金屬價格快速攀升,尤其是用于電池正極材料的碳酸锂漲幅最甚,幾乎一天一個價,從去年一噸4萬元左右,一路攀升到一噸47萬元,漲幅近12倍。
一台擁有60-70kWh電量的三元锂電池新能源車,受碳酸锂漲價影響有多大?
對于車價的影響,大概估算,碳酸锂每上漲10萬元,電池成本增加約4000元,可見,成本提升幅度還是很明顯的。
再說第二個問題。
晶片加上電池雙重漲價,對于新能源車來說,成本壓力無疑是非常大的,但為何隻有歐拉選擇了停止接單,其他車企并沒有相關動作呢?
事實上,從去年年中開始,由于成本逐漸上漲,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的終端成交價都開始上浮。
一些此前優惠很大的車型,優惠幅度越來越少,甚至也沒有優惠了,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市場供需,以及原材料上漲的影響。
而那些此前少有優惠的新能源車,那麼隻有兩條路可選,要麼官宣漲價,要麼減少生産規模,提高提車周期。
以A00級新能源車榮威科萊威舉例,這款車近半年來從最初終端現金優惠8000元,到平價銷售,如今經銷商處已經無現車可賣。
而像五菱NanoEV這類車型則選擇漲價,這款上市僅3個月左右的A00級新能源車,全系漲價3000元,對于5萬元左右的車價而言,漲幅并不算低。
回到歐拉上來,歐拉黑貓、白貓兩款車售價同樣不高,利潤率本來就比較有限,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很難扛得住成本壓力。
當然,這隻是一方面,事實上對于這類尺寸不大價格便宜的新能源來說,哪怕賣車不掙錢,對于車企新能源積分的貢獻,仍然是一筆很大的财富。
我們分析,真正引發歐拉兩款車停止接單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是歐拉好貓晶片門問題。
針對好貓晶片事件,歐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代價處理後續問題,導緻整個品牌的盈利層面出現了較大問題,即将積分的價值核算在内,恐怕也不足以抵扣了。
沒有企業會做賠錢的買賣。是以,暫停低端車型的生産,多生産銷售高端車型,恐怕是歐拉未來一段時間内的主要方向,目前包括閃電貓、芭蕾貓已經到了上市前的最終階段,後續也将與好貓一起,成為歐拉的主銷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