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本文約2800字,預計閱讀需要5分鐘

一提到博物館,很多人的腦海裡可能出現的畫面是:文物又多又冰冷 ,展廳大又逛不完;想看兵器嗎?年代久遠讀不透,想看藝術大作嗎?高冷還是看不懂……

你以為的博物館都是這樣的: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但事實上,還可以是這樣的: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積木易搭案例:第十七屆文博會線上展館

2021年,元宇宙毫無懸念地入選了“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似乎所有人都已經開始暢想未來元宇宙的世界。無論是科技新貴,還是消費品企業,甚至連房地産行業都狂奔入場,生怕錯過風口。當無數行業為此擠破頭顱宿夜難寐時,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然是博物館。

如果把故宮、景山、後海和鼓樓都“搬進”元宇宙,将會是什麼樣的景象?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也不是真沒可能!

01

将博物館“搬”進元宇宙

1998年故宮博物院就着手建設自己的數字博物館項目“數字故宮”。2017年故宮采用3D掃描、VR、全景等技術推出了《故宮VR體驗館》項目。如借助先進的VR技術,遊客戴上VR 4D頭盔體驗《朱棣肇建紫禁城》項目時,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明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氣勢宏大的故宮建築全景圖,在觀賞的過程中,會突然感覺縱身一躍,上了馬背,與明朝皇帝朱棣一起前行。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圖來源網絡

據國際博物館協會2020年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采用線上展示藏品、展覽和直播的博物館增加了15%以上。顯然,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除了故宮的數字化探索,越來越多其他文博機構與企業也加入了數字化轉型隊伍。

如洛陽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張家界市博物館、尼泊爾3D造像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等國内外知名文博機構,如今皆運用3D技術将展館文物搬進了“元宇宙”,而這些文博機構背後的3D數字技術“大神”,就是國内領先的全棧式3D數字化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積木易搭。

早在2019年,積木易搭便運用3D數字化文博解決方案,攜手中國博物館小鎮——安仁古鎮打造唐朝下午茶-中國古茶器數字藝術展。通過3D掃描模組化、全息影像、AR/VR、虛拟互動等技術,組合成3D光影藝術展開啟了“元宇宙遊覽模式”。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在安仁古鎮,觀衆于華公館中漫遊行走、觸摸、體驗,不僅能跨時空跨地域浏覽來自唐朝的茶具茶文化,感受牡丹花巷在全息影像技術下随腳步“盛開”;戴上VR裝置還能在高山流水的音樂氛圍中跟随一片茶葉在地宮、鹽湖、山川、湖泊中旅行,在視覺、聽覺、觸覺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濃濃的曆史人文氣息。

積木易搭案例:唐朝下午茶-中國古茶器數字藝術展

3D數字博物館運用線上+線下雙軌并進的展覽模式,打破了觀衆與文博有限的觸達邊界,它結合多媒體、語音講解、圖檔、文字介紹、虛拟仿真、實景再現、人機互動等技術手段,全方位、立體式展示展館内的文物,配合虛拟現實技術的高度互動性,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暢遊尋覓的感受,成為實體展館走進“元宇宙”虛拟空間中的一扇視窗。

02

文物數字典藏與修複

說起博物館和元宇宙的緣分,其實并非沒有征兆。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建築曆史學家安德魯·塔隆賽生前用雷射掃描的巴黎聖母院資料成為了修複的希望,文博數字化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早在2016年,一部講述故宮匠人修繕文物的節目《我在故宮修文物》于網絡播出,就在國内掀起了一陣“博物熱”,文物修複師一度都成了最炙手可熱的職業。

2021年年初,螞蟻集團推出的文物保護公益計劃,至今在支付寶已有超2億網友親手參與文物虛拟修複,了解中國文化之美,“雲上參觀文物”學習文物知識。

根據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7年,大陸擁有文物藏品4850.66萬件,其中,需要修複的文物占比近4成,超過16%的文物殘缺或嚴重殘缺。但國内文物修複專業技術人員缺口卻非常嚴重,複雜的文物修複工作同時對資金等需求巨大。

而積木易搭全棧式3D數字文博解決方案在文化遺迹的數字典藏和保護修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幫助洛陽博物館線上數字化複刻過程中,積木易搭通過三維重建技術,經過實地3D掃描模組化、資料采集、三維動畫合成,制作出1:1還原的線上洛陽博物館。

積木易搭的3D掃描裝置還能在非接觸條件下擷取文物三維點雲資料,結合Web 3D、AI技術,不僅能将館内文物實作雲端存儲,720°互動動态展示,讓館内成千上萬的數字孿生文物“活”起來;還能量化文物殘損變形評估資料,建立、制作修複模型,為文物修複方案提供理論依據,避免文物在修複過程中出現不可預見的錯誤而損壞,對曆史建築及文物的保護、更新、延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積木易搭案例:三維掃描進行文物修複

而3D掃描器在文博行業的作用還遠不止此,因其具備模組化速度快、還原度高、精度高、逆向設計等優點,各大博物館還能通過這種三維重建技術二次創意設計,衍生文創IP,對于各文博機構來說,也是開辟了一條政策補貼與門票之外、自給自足的生存路徑,進而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2021年河南衛視爆火的《唐宮夜宴》與三星堆遺址考古三星堆的新發現,為博物館的熱度再添一把火。資料顯示,2021年共有近100家博物館參加天貓雙十一,開售首日,博物館文創産品銷量激增超400%,成為最大的黑馬之一。

這些背後,我們可以發現随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在不斷增強,博物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正逐漸走進年輕人的生活,讓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度不斷上升。由此來看,文博産業率先踏足元宇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03

系統化助力博物館數字化轉型更新

不難發現,各大博物館走進“元宇宙”熱潮的背後,數字化浪潮是主要推動力,文物數字化是文博業的未來,不僅僅是文博業内人士的共識,還被寫進了國家規劃。2021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兩次提及“博物館數字化”,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系統部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重大工程項目,一場文博數字化的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2018年積木易搭便開始利用領先的3D技術緻力幫助文博産業實作數字化轉型。5年間,積木易搭基于行業經驗,已經形成一套包含3D掃描裝置+3D可視化展示引擎+3D整合營銷工具+系統化資料管理的3D數字博物館系統,打破了文物數量龐大保護手段少、文物修複途徑單一、系統管理難、資訊化孤島現象嚴重、資源共享程度低下、展示分享難、資源使用率低、展陳效果不佳、公共服務能力不強等系列難題。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利用積木易搭3D數字文博解決方案,文博機構從業人員自身可以參與文物三維資料采集修複、資料庫管理、博物館的線上布展、傳播管道選擇等,幫助各大博物館整合資訊、導覽、建築、藏品、展覽、學術、文創等10餘類相關文化資源與服務形态,探索數字文化服務的創新模式,讓觀衆成為博物館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令文博産業數字化應用普及化、标準化、資訊共享交流平台化。

熱點聚焦丨沒想到,最先把元宇宙玩明白的,竟是博物館!

積木易搭案例:積木牆-博物館資料化管理

如今除文博産業外,積木易搭3D數字化服務已拓展到泛家居、藝術展覽、教育科研、企業營銷、工業檢測、醫療等千行百業;承辦了廣交會、航天50周年慶典、雲上文博會、高交會等一系列線上展覽活動,得到政府及國内外會展機構的一緻認可;并成為格力、吉利幾何汽車、浪潮、新華三、華為、京東、施耐德、阿裡、無印良品等多領域頭部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

多年來,積木易搭在數字文博建設道路上一直發揮着領頭羊作用,成為了助力中國文博數字化轉型的标杆企業。而用數字化手段展示技術将文博這種不可再生資源轉換成可循環利用的數字化資源,将博物館“搬”進元宇宙,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多地同時、反複利用,炫酷的現代科技感也更契合年輕一代觀衆的需求,相信未來将成為一種主流的文物展覽形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