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作為吉利和沃爾沃的合資品牌,存在感不強的極星搞出了大動作,花費4000萬人民币在美國超級碗釋出了一段30秒的廣告。
根據極星的廣告文案顯示:我們不征服火星。極星的文案内涵的很明顯,這無疑說的就是特斯拉和馬斯克。
有意思的是,後續特斯拉CEO馬斯克還在社交平台上以一個笑哭的表情符号回複此舉動,足以證明自己對文案的無語程度。

不止針對特斯拉,極星的文案還顯示:我們不搞柴油門。而此次瞄準的對象不是别人,正是德國大衆。
當然,除了特斯拉和大衆,極星還内涵了一圈造車友商。極星的文案還有:我們不玩虛的,不走捷徑、不廢話、不賣萌、不妥協…
在這波文案之後,帶出了最後的主角——極星2。
自信還是普信
與高調的品牌文案相比,極星的銷量則形成了極大反差。
近日,Polestar極星公布了2021年銷量資料:全球累計銷量2.9萬輛,同比增長185%。具體到中國市場時,卻隻提到了“471%”的同比增速。在中國,2020年極星2的銷量不足千餘輛,按照極星中國宣布,在2021年實作471%的同比增速來算,2021年的銷量最多2000多輛。哪怕不與特斯拉相比,被其嘲諷的大衆2021年在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也是其幾十倍。
極星原本是沃爾沃的禦用改裝廠,随後被吉利收購,轉型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星汽車作為傳承沃爾沃豪華品牌基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被集團内部寄予厚望。
從品牌誕生之初,極星是奔着高端豪華的定位去的,背靠沃爾沃的極星,似乎自我感覺比其他造車新勢力更有優越感,但是在電動汽車領域,連BBA的品牌号召力都大打折扣,何況是背靠沃爾沃的極星。
一方面是被集團寄予厚望,但極星并未達到市場預期。2021年1-11月極星在中國市場的上險數僅915輛,其中極星2的銷量為909輛,而Model 3同期上險數為25.22萬輛。差距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為何造成這一原因?第一是定位模糊。極星第一款産品極星1,一款搭載插電混合動力的GT跑車,售價高達145萬,随後推出的極星2,售價區間為25.28-33.80萬元。如果說極星1銷量少可以了解,但是走量車型極星2,似乎也沒得到市場認可。
令人尴尬的是,極星2首發版如今已經在一些二手車網站上6折甩賣。就論這保值率,也吓退了一票極星的潛在買主。有消息稱,極星2首發版其實并沒有上路行駛過,都是經銷商從廠家直接拿的貨,可以在沃爾沃享受正常的售後服務。這些車基本上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了6折甚至5折多,但是依然是無人問津。
極星為何銷量慘淡
定位高端并非戰略失誤,相反,今日的汽車市場是高端品牌最好的時代。從蔚來、小鵬理想再到高合。沒有曆史背書的新品牌,直接殺入高端市場成功的案例一個接一個。而極星手握一手好牌,卻被友商不斷蠶食市場佔有率。
論知名度,至今還有很多消費者,不認識極星這個汽車品牌,甚至把它和小鵬汽車弄混。極星雖然背靠豪華品牌沃爾沃,但是新能源汽車是個全新的賽道,極星顯然在這方面預估不足。
在品牌基礎不足的背景下,冒然定價是極星滞銷的第二問題。
抛開極星2首發版不談,就算是在售的極星2系列,售價區間25.28—33.80萬元也是毫無競争力,三款車型,入門續航是485公裡,高續航版本是565公裡,官方零百加速分别是7.4秒,和4.7秒。這個價位,你可以在國産品牌裡找到很多替代品,例如零跑C11,小鵬P7,比亞迪漢等等。論成本效益領跑C11有90kw/h大電池、三聯屏、8155晶片。論科技感,小鵬的自動駕駛和軟體疊代都要好過極星。論均衡性,比亞迪漢空間大,配置高設計也出彩。
最後一個則是極星的設計不符合國人需求,極星從一開始就是一款為歐洲市場打造的車型,它的設計極簡,采用了傳承自沃爾沃的北歐設計風格,車身尺寸為4607x1800x1478mm,軸距為2735mm,後排空間局促,還有較大的中間地台,很多國内車主一坐進車内就被空間勸退。
電駒小結
憑借廣告成功出圈的極星再次進入大家視野,2022年極星的銷量目标是6.5萬輛。在産品方面,目前,Polestar1、Polestar 2 均在中國生産,Polestar 下一步将在沃爾沃位于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工廠生産 Polestar 3。但外界認為,極星要改變目前在國内市場的現狀,其要改變的不僅是産品,而是整個營運政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