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喝酒是一件開心事,因為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煩惱,人們也難以擺脫無窮的壓力,但隻要一杯濁酒下肚,在酒精的催化下,很快就會忘記那些不快和憂愁。

同時喝酒也能促進思維活躍,鬥酒詩百篇、小酌銷永夜,酒中有真意、相逢意氣飲,讓人精神煥發、神采飛揚。清代一位才子就深有體會,他酒後賦詩,令人倍感驚豔。下面分享的是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十六夜雪中渡江

清代:張問陶

故人折簡近相招,一舸橫江路不遙

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壓海門潮。

揚州燈火難為月,吳市笙歌剩此箫。

那管風濤千萬裡,妙蓮兩朵是金焦。

張問陶,字仲治,号船山,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曾擔任過知府。船山先生是袁枚之後性靈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近體詩空靈沉郁、兼擅衆美。有一次作者應朋友邀請去赴宴,回來時已經是深夜,詩人雪中渡江,賦詩抒懷。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張問陶是清代的大才子,他的詩歌、書畫都造詣極高,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交遊廣泛。他也是一位性格豪爽之人,每每酒後都能妙筆生花,更被世人稱為青蓮(詩仙李白)再現。

作者首先交代創作事由,好友裁紙寫信,熱情相邀。詩人也很幹脆地答應去赴約,雖然彼此隔了一條江,卻不覺得遙遠。從後幾句的描述分析,他應該北渡到達揚州,參加完朋友的宴會,然後連夜折傳回鎮江。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歸程的場景,詩人酒至半酣、盡興而歸。由于途中風寒雪冷,他很快就清醒過來,這才發現船艙外飄雪漸弱,但依然寒氣逼人。船帆和船頭都積滿了冰雪,船體也變得沉重,縱然江潮滾滾,渡船也非常穩定。

作者用“暗消”二字,極其幽默,好像是因為幾杯醇酒落肚,渾身發熱,是以使冰雪也融化了很多。“平壓”二字,也表明當時潮水洶湧,非常危險,隻是因為帆大船重,才壓制了風潮。雖然有些誇張,卻顯得筆力千鈞。海門,是山名,坐落在長江中,與焦山靠近。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頸聯回顧自己赴宴時的場景,揚州在唐宋時代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李白曾在這裡寫下了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也曾譜寫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無數詩人在此各展才華,難以勝數,卻是代有人才、各領風騷。

詩人也感慨揚州的燈火輝煌、照如白晝,就連月亮也相形遜色。而當他回到鎮江,卻覺得“吳市笙歌剩此箫”,不免有點失落之感。“難為月”三字,是一種虛寫,因為雪天不可能看見明月,這裡主要是一種映襯手段。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不過最後詩人精神振奮地說,“那管風濤千萬裡,妙蓮兩朵是金焦。”雖然風大浪高,詩人卻興緻濃濃,不遠處的金山和焦山,粉妝玉砌,被皓雪裝扮一新,仿佛淨土佛國的兩朵妙蓮。

作者豪興滿懷,筆端也激情流淌,更将讀者帶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金山和焦山是鎮江的著名景點,唐代的王昌齡、宋代的辛棄疾等人,都曾在此揮毫弄墨,贊美其秀麗風景。張問陶卻想象奇特,将其比作兩朵蓮花,令人印象深刻。

張問陶雪中渡江,抒寫了一首七律,妙筆生花,充滿了愉悅之情

縱覽張問陶的這首七律,妙筆生花,氣魄非凡,更傳達出詩人的愉悅之情。詩人應邀赴宴,興盡而歸,途中縱然飛雪漫天、潮水翻湧,卻更能激發他的詩情,也讓其靈感頓生,才會想出如此令人難忘的精彩詩句。

是以詩歌創作既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也需要走出戶外,擁抱自然、陶冶情操,而不可憑空想象、閉門造車,否則虛情假意寫出的作品隻會贻笑大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