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近期,有消息指出北京現代位于重慶的工廠或已處于停産狀态。“北京現代在重慶的工廠現在沒有産量,大部分勞工都在放假。”北京現代一名内部人士表示,重慶工廠從去年12月份就停産了。對此,北京現代方面回應,沒有收到任何關于停産的内部檔案。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圖為北京現代重慶工廠

姑且不論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是否真的已經停産,單單就北京現代如今在國内慘淡的市場銷量表現,也讓我們對現代在國内的處境和未來有所擔憂。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在售車型多款銷量慘淡,北京現代真的會退華?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北京現代旗下6款主力轎車車型的銷量資料就隻有一款伊蘭特車型能看(14657輛),其餘像悅動、索納塔、悅納、名圖、菲斯塔等車型,其1月銷量均隻有不過幾百至幾千台,是以面對6款車型有5款銷量慘淡的情況,北京現代該如何扭轉這一不利局勢?我想這值得北京現代的廠家上司們好好深思。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另一邊的SUV領域,北京現代目前在售的4款車型,它們分别是ix35、途勝、ix25、勝達。而從1月銷量情況來看,它們的資料分别為8626輛、5076輛、426輛和389輛,總體情況比轎車要略好一些,做到了4款車型在售、2款車型銷量表現還行的表面平衡。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通過結合北京現代在華轎車與SUV的銷量情況來看,目前就草率地下結論說現代會退出中國市場,倒也為時尚早,我們隻能說是有這個趨勢以及苗頭。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過去五年 北京現代過得并不好

通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所釋出的資料我們就能夠看到,在2016-2021年,韓系車在中國乘用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依次隻有7.3%、4.63%、4.98%、4.7%、3.8%和2.4%。而在今年1月份,韓系車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進一步下滑,僅為1.7%。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看到,以現代、起亞為首的韓系車在國内所占的市場佔有率确實是在逐年減少的。而面對這種不利的局勢,現代也确實是需要重新梳理一下在華的産品線以及營銷政策才行。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以現代品牌為例,自從2017年以來,北京現代就陷入了銷量的“滑鐵盧”,2021年北京現代累計銷量僅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3%。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北京現代銷量下滑的第五年,是以,改革勢在必行。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如何改革?

既然要改革,那可能就會是大刀闊斧的。這不,近期就有消息指出,北京現代在醞釀合資股比變動的事情。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據悉,現代汽車集團正着手提高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現代中的持股比例,有消息指出,現代或将效仿起亞在新合資公司中的角色定位,以謀求獲得更多主導權。

對于這一消息,目前并沒有相關人士對其進行證明,不過事實上,現代想要加強其在合資公司中的主導權其實也早已經由來已久。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在2021年的年中就有消息稱:現代汽車将準備在年底增加投資,以提升其在北京現代中的股比。而對于這種行為,我們也可以了解為這是南韓現代想要自己來掌握在中國市場更多生産、銷售以及營銷的話語權。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畢竟,在剛過去的2021年,現代起亞全球汽車銷量便高達到了666.8萬輛,其中現代汽車的銷量達到了3890981輛,同比增長3.9%,起亞全球汽車銷量為2777056輛,同比增長6.5%。至此,現代起亞全球汽車總銷量排名提升至第三位。

是以,通過現代起亞集團在全球汽車市場的良好銷量表現我們也就能看出,面對國内市場低迷的銷量,現代這是想要自己“親手”抓一波銷量資料了。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杜君保

最後,北京現代是否真會有合資股比變動的情況發生,我們也目前不得而知。但如果此事真發生了,對于北京現代而言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隻是對于穩坐交椅的北京現代的中方上司而言,可能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畢竟,如果合資雙方股比真的發生變動,那可就是南韓人說了算了。而這點,恐怕是北京現代的中方上司所不願意看到的,你們覺得呢?

寫在最後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無論将來北京現代合資雙方的股比是否變動,眼下北京現代銷量差勁也已經是不争的事實。短短五六年間,北京現代就從年銷量百萬級的車企,下滑至了不到40萬輛年銷量的三流車企,這其中究竟是因何原因所緻呢?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我們認為,北京現代的“沒落”,最主要的還是跟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主流合資品牌價格的下探有關。而在這種雙重的壓力之下,韓系車在華市場的份額自然也就進一步地被瓜分和蠶食掉了。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最後,韓系車現在并沒有明顯的标簽,以前賴以成名的高顔值如今在大量優秀的國産車面前也沒了優勢。加上車型一直使用幹式雙離合變速箱,被國人認為是沒有誠意。品牌影響力上也是逐漸走低,産品終端優惠力度大,使得品牌受到了比較大的傷害,是以處境自然也就越來越“邊緣化”了。

工廠或停産、銷量靠1款伊蘭特“苦撐”,現代在華還能走多遠?

總之,現代在華到底還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我想隻能交給時間去驗證了。畢竟,南韓現代的高層以及北京現代的中方上司們應該比我們要更急,是以咱們不妨靜觀其變吧。(文/優視汽車 大卓)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