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傅抱石為《百年巨匠 美術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百年巨匠 美術篇》回望百年來中國美術演進曆程,以大師的親身經曆,呈現了一部視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史。他們大多出身貧寒,但是自強不息,經受了歲月的磨練,用超乎尋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雖然他們都生活在相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藝術實踐上卻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創造。他們為世人留下的是美輪美奂的精湛作品,是現代美術史上永不磨滅的文化遺産。

《百年巨匠——傅抱石》片段節選:傅抱石如何打破自我的藩籬,實作藝術新突破

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曾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粹。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從這段著名的論述可以知道,在唐以前較長曆史時期,中國繪畫已經采用以墨色為基調的造型手段,十分強調墨分五色這一觀點。

中國繪畫從初始發展即與書法結緣。書畫同源之說起源很早。中國繪畫的用筆用墨均從書法中來,要求基本相同。

中國書法的藝術形式是通過墨色輕重,筆畫粗細、轉折等來表現的。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相同,沿用了墨線造型,運用墨線的濃淡、粗細、用筆的輕重、轉折、頓挫等變化來塑造物體的形象。

後來逐漸發展,通過水墨變化來表現物象的向背、凹凸等形象的變化,同時又通過墨線的輕重、疏密變化來表現畫面的韻律和節奏,逐漸形成以墨的黑色為畫的基調。

宋代以後,中國畫的水墨發展到極為成熟階段,墨色的變化就更豐富了,追求“質有而超靈”的境界。畫家不僅用水墨去表現物象表面形象的變化,而且深入探索畫境寓意的刻畫,表現畫面的意境和形式上墨韻節奏的變化,創造了水墨寫意畫,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更好的發揮。

以墨色作為中國繪畫的基本色調是世界造型藝術中所特有的。它經過漫長曆史演變和不斷藝術實踐而逐漸形成。

在長沙一座楚墓中最早出土的一幅“晚周帛畫”以及在另一座戰國墓中出土的一支“筆杆細圓精巧,長約五寸,筆鋒長約五寸”的毛筆,都有力地證明大陸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已經用毛筆寫字作畫,并且形成以“線描”和“墨色”作為繪畫的造型基礎。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人物龍鳳圖》(局部)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後來中國畫受到外來影響,豐富了色彩的表現,但并未改變以墨色為繪畫的基調。從唐代的藝術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種繪畫的表現體系:一種以色彩為主的重彩繪畫,以李思訓為代表;另一種以吳道子為代表的“行筆磊落,于焦墨痕中施微染,輕煙淡彩”的“吳裝”,便十分強調水墨的造型作用。王維的“畫道之中,水墨為上”的主張正表現了當時對水墨的重視。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李思訓《江帆閣樓圖》(局部)宋摹本 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唐(傳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徐悲鴻紀念館藏

到了宋代,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山水畫,水墨技法均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明代徐文長贊夏珪的山水卷說:“觀夏珪此畫,蒼潔曠迥,令人舍形而悅影。”評論董、巨的山水畫為:“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岚為一體。”

夏珪《溪山清遠圖》(局部)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董源《夏山口待渡圖》(局部)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王淵《桃竹錦雞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花鳥畫中的“墨竹”,“墨蘭”和“墨荷”更充分發揮了墨色在造型中的作用。墨色成為繪畫中極為重要的造型手段。這是中國繪畫獨特之處。

傅抱石《論中國山水畫的特點》

來源 | 在藝App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2013年12月18日,《百年巨匠——傅抱石》開機儀式在南京傅抱石紀念館舉行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百年巨匠——傅抱石》攝制組采訪傅抱石之子傅二石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百年巨匠·美術篇》一、二、三部總導演趙偉東與傅抱石女兒傅益瑤在銀谷藝術館合影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走近巨匠|傅抱石:中國畫以墨色為基調,曆史上雖受外來影響但從未改變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