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忽看不似水,一泊稀琉璃。”你見過帶“眼睛”的琉璃珠嗎?白居易在《崔十八新池》的描寫,琉璃仿佛脆弱易碎的琥珀。其實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反而流行一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鑲嵌了它,立刻就會價值不菲。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琉璃為何要鑲嵌眼睛?自古以來,人類都祈求健康、幸福。西亞、印度在有人類文明後,就有“眼睛可以辟邪驅濁”的觀念,因為人類有眼睛,就可以看到眼前的事物,也可以避開障礙,甚至可以觀測到未來,久而久之,人們就非常喜歡眼睛。為了表達自己對眼睛的愛意,人類把“眼”畫在洞壁、建築物上、墓裡,或戴在身上當護身符以抵消厄運。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公元前2500年,琉璃出現于西亞和埃及,僅限于皇室使用。工匠别出心裁,将琉璃繪制成各種模型,更有甚者,将眼睛繪制到琉璃上。到公元前10世紀,在有色琉璃珠上,鑲嵌同心圓的眼紋琉璃珠,開始成為流行。因為它的構造,形似蜻蜓的“複眼”,便俗稱“蜻蜓眼”。

中原大地和西亞相隔萬裡,随着曆史的發展,有大量遊牧民族和商人往返于兩地之間。琉璃蜻蜓眼色彩美麗,便于随身攜帶,既是牧民的護身符,也是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漸漸成為了他們的“必備吉祥物”。春秋戰國時期,琉璃蜻蜓眼由西亞經新疆流入中原。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琉璃蜻蜓眼傳到中國後,在戰國時期成為流行鼎盛。彩色缤紛、燦爛奪目的西亞琉璃珠,本就漂亮珍貴,很受王公貴族的喜愛。有需求就有市場,琉璃珠的價格越來越高,中原藝匠看到了商機,開始利用本地原料進行仿制,制造出與西亞地區鈉鈣琉璃配方,不同的“本地琉璃”,也就是含鉛鋇成分的中國蜻蜓眼琉璃珠。為了讓琉璃珠更加受歡迎,心靈手巧的工匠将琉璃珠制作成各種模樣,蜻蜓眼的花紋也逐漸增多,人們甚至将琉璃蜻蜓眼鑲嵌在銅鏡上、帶勾上、劍柄等器物上當裝飾用。

現如今有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墓穴被發掘。最有意思的一次發掘,正是考古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劍,因為他們的劍柄上都有一物——鑲有琉璃紋飾。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鑲嵌琉璃玉銅鏡,也在洛陽東郊金村大墓出土。隻見它無鈕,鑲嵌着圓形藍色琉璃,上有白色回形花紋。其外套以玉環,作為鈕座。周圍嵌藍色琉璃,有白色目形或六出花形紋飾,漂亮極了。其實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琉璃眼珠多為類形球,又小又不整齊,與同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傳統的雲紋、蟠螭紋和龍、壁邪等圖樣相比,更難入鏡。但蜻蜓眼珠的紋飾風格獨樹一幟的,以平嵌手法嵌入後,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則褐白相間或藍白相間。嵌入之眼珠渾然一體,不突出也不易脫落。鑲嵌琉璃玉銅鏡正是用此手法制作而成。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戰國鑲嵌蜻蜓眼紋琉璃杯同樣精緻。琉璃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隻見它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奂,真不愧是寶物。

銅鎏金嵌青玉榖紋璧蜻蜓眼琉璃珠龍鈎,同樣珍貴。因為戰國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戰國早期,紋飾絢爛多姿,極富變化,圓圈紋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工藝更加精湛。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雖然蜻蜓眼在春秋時期被大量制造,現今也有許多蜻蜓眼被挖掘出世,但在2010年之前,蜻蜓眼在國内拍賣的次數僅有八次,成交的隻有兩次。因為蜻蜓眼年代久遠,而琉璃容易被仿制,是以收藏家都非常謹慎。但随着琉璃的身價升高,蜻蜓眼的價值也逐漸出名,在2014年,明代蜻蜓眼瑞獸挂飾拍賣了6.4萬元,銅鎏金嵌青玉榖紋璧蜻蜓眼琉璃珠龍鈎,2019年成交價37萬元。價格非常高了。

春秋戰國有種帶眼睛的琉璃珠,隻要文物和它沾邊,為何會價值不菲

琉璃本就珍貴,戰國蜻蜓眼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絕世之美,再鑲嵌到器物之上,價格自然也不低。希望随着曆史的發展,蜻蜓眼工藝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揚和繼承,并繼續用在工藝品之上,讓華夏的琉璃工藝,品質稱雄全世界,魅力更上一層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