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最近汽車圈,被一個不到5分鐘的視訊“攪翻了天”。

在這段視訊中,餘承東(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滿嘴“TMD”指點江山,Diss完國内的主機廠,還不忘立下了flag……

“你看看中國的車廠,選我們車BU的那些企業,包括國企央企,要品牌沒品牌,要管道沒管道,要零售沒零售,産品設計、體驗各方面都不行,沒有哪一項行,連造車新實力都幹不過,他能幹過誰?如果我們不入場,幫助車企把車的設計和體驗做好、賣好,這商業根本不能閉環。”

“我想特斯拉在中國最牛逼的時候,可能一個月三最多3萬台了,model 3最多賣兩萬多台,model Y一萬多台,加起來3萬多台是最牛逼了。”随後餘承東話鋒一轉,稱“我希望我們上來第一年就超越它(特斯拉),第二年遠遠超越它們,我希望我們的車當年銷售迅速超過200多萬輛。”

迫于華為的壓力,目前網上大部分的視訊都被删得七七八八,這裡視訊就不放了。

1、

先不說合作夥伴如何看待餘承東這段話,單單就華為今年30萬輛的汽車銷量目标,不知道是餘承東應該羞愧,還是汽車人應該集體反思?

30萬輛是什麼概念?200萬輛是什麼概念?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2021年,走過了19年曆程的特斯拉在中國銷量(包括中國出口到海外市場的銷量)為47萬多輛;至于“蔚小理”總體銷量才剛接近10萬輛,距離30萬輛的目标還有很大距離。而在2021年,超過30萬輛的新能源主機廠隻有3家: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第四名的長城僅為13.34萬輛。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是以,餘承東這個30萬輛的年銷量目标引發了各路媒體的質疑和吐槽。

但其實,了解餘承東的人都知道,雖說他是一直從事技術研發的,但他幾乎颠覆了傳統概念裡對于工程師的了解,華為内部員工對于餘總的評價不外乎,“極有發散性思維,跳脫固化,雷厲風行”,這和華為傳遞給外界的“狼性”企業文化相得益彰。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從手機業務走向汽車行業,這一次的跨界無疑是刺激且未知。是以,在面對并不擅長汽車業務時,餘承東拿出了為手機業務殺出血路的經驗,對于他而言,用在汽車業務上也同樣适用。

盡管,隔行如隔山。

但好在,餘承東的背後還有諸如王軍等團隊成員的支援。對于華為今年将挑戰30萬新車銷量目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OO王軍聲援餘承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30萬的銷量取決于兩點,第一是産品是不是足夠好,最終使用者是不是真的會買單;第二是銷售管道是不是足夠強大,足夠完善,能把好的産品給賣出去。”

這番說辭,再一次讓我們回想到在華為手機業務血拼的年代裡,餘承東對于開拓市場時的血性,而王軍的這番總結也無不驗證了當下汽車營銷的關鍵點。

2、

華為賣車的迫切心情可以了解,因為受到美國制裁,華為營收業績備受壓力。

據華為官方公布的2021年的營收業績。該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營收達到1782億元币,同比下滑19%,而全年營收為6340億元,同比下降28.9%。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業績出爐,很多資料确實不盡如人意。最大的掣肘,來自消費者闆塊、特别是手機業務的受挫。

不過,任正非曾說過:華為不靠手機也能活下來。

言外之意,華為需要開辟一條全新的康莊之路,很顯然這個重任,任正非交給了餘承東。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選擇進軍汽車市場,但華為發展汽車的方式和傳統車企不一樣,華為不造車,但從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技術供應商到提供管道和銷售服務,華為正在汽車産業鍊條上不斷落子,變得越來越像一家整車企業,一面在反複強調“不造車”,一面卻又不停向“車企”角色靠攏。

而餘承東也再次擔任智能汽車業務部門的CEO,再加上消費者業務的管理職能,餘承東可謂是身負重任。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眼界決定境界,定位決定地位”,這是後來餘承東擔任華為歐洲總裁時,要求各級上司要有“王者之氣”。是以,既然接過了重任,餘承東自然會做到最好,定下發展目标——2022年挑戰30萬輛汽車銷售目标。

據悉,在華為30萬輛銷量目标裡,不僅有AITO品牌,也有深度合作的友商品牌,比如極狐、阿維塔,還有金康賽力斯。

是以,如果各大品牌車型量産計劃順利,2022年華為将同步銷售問界M5、賽力斯SF5、極狐 阿爾法S(ARCFOX αS)HI版、阿維塔11,以及規劃中的問界M5純電車型和中大型增程式SUV。不出意外的話,六款車型都将進入華為管道。

由此來看,華為門店将不缺重點車型,而這也是華為挑戰30萬輛的底氣。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另外,還有一個點值得關注,任正非曾多次在公衆場合表示堅決不允許華為造車,甚至在 2020 年特地簽署了一份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決議》的檔案,表示誰再談造車就轉崗。但是這份檔案檔案裡,有一行小字,注明了這份檔案的時效性是3年。也就是說,一旦 3 年時效期滿,内外部條件成熟,華為造車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這麼來看的話,餘承東的視訊也許就是為了給華為造車做總動員。畢竟,按照目前同華為合作的車型,可沒有一款敢說一定會在一年内銷售到10萬輛以上。正如餘承東所言,“要品牌沒品牌,要管道沒管道,要零售沒零售,産品設計、體驗各方面都不行”。

盡管餘承東的視訊裡的話很糙,但理不糙。對于那些被公開鄙視的汽車企業,乃至中國品牌車企而言,“狼”或許晚來,但“狼”并不會不來。是以,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國品牌車企能夠走自己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能造出來真正的頂級智能汽車,這才是中國品牌車企的出路。

“e汽車”餘承東“豪賭”背後的小心思

寫在最後:做手機的時候,餘承東就很愛吹牛,是以也被網友戲稱“餘大嘴”,但事實上餘大嘴曾經立下的flag其實都一一實作。

如今,“餘大嘴”轉戰汽車行業,他立下的這些flag還能一一實作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