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說: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

“到底該由誰來做家務?”

家務事是生活瑣碎的一部分,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由此引發了許多家庭“剪不斷,理還亂”的沖突。

一封來自父親的“道歉信”

印度一個短片《家務事》,短片中老父親去探望已經結婚生子的小女兒,沒想到看到這樣的一幕:

女兒邊接電話邊處理工作,邊整理地上散亂的玩具,洗衣做菜,而女婿卻悠閑地坐在沙發上等着妻子端茶倒水。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老父親感觸頗深,臨走前給女兒留了一封信:

我很抱歉,是我從來沒有幫助過你的媽媽,讓你看在眼裡,也學習了。

你的丈夫肯定也是向他的父親學習的,我替他的父親說聲抱歉,替每個做錯誤示範的父親說抱歉。

老父親回到家後,主動幫妻子晾曬衣服,妻子盡管略感吃驚,但是依舊掩蓋不了臉上的笑意。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在中國,也有很多家庭世世代代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認為男人就應該在外頂天立地,家務事情不該插手,甚至從小不讓男孩子進廚房。

而女兒,小時候就被要求學做家務,長大後做家務,相夫教子,不然以後會嫁不出去。

殊不知,在這個“男女平等”的社會,女人早就能頂半邊天,在社會上風風火火幹出了不輸于男人的事業,你們怎麼還能要求女性,既要忙于工作又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家務事而不是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呢?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這其實是犯了一個錯誤,把男人從這個家庭生活中給剖離了。讓男人意識不到家庭的責任,這往往是從父輩在家庭中的行為和母親的教育中學來的。

父親就是這樣,忙完工作回到家什麼事都不做,母親則告訴他:

“你在外面工作這麼辛苦,結了婚娶了媳婦,這些家務事全部讓她來做就行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男人也就有了跟上一代一樣的思想,認為女人做家務是應該的。

男人不是大爺

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的林芸芸就是一個天天做家務,照顧孩子的媽媽。老公天天數落她不掙錢,什麼都不會幹,很不尊重她。

可當她想要擺脫家務走出家庭時,老公又說她在家裡料理好家務就行。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他是真的希望妻子出去工作嗎?

不,他隻是享受這種被妻子當大爺一樣伺候的感覺。

有着這種想法的男人是極其自私和不成熟的。他們往往以經濟地位來決定家庭地位。忽視妻子在家庭中打掃衛生,照顧孩子的付出,認為這不值幾個錢。

丈夫月薪兩萬塊,妻子月收入五千或者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他就會覺得妻子掙得少,沒有收入,多做點家務是應該的,他認為自己在外奔波為這個家付出更多,那麼妻子就應該多做點家務進行相應的補償。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其實家不是女人一個人的,收入多少,工作能力大小,跟在這個家庭裡的付出沒有太大關系。

丈夫把工作帶入家庭,是對另一半的不公平。

女人需要的不是寫字樓裡金光閃閃的精英,而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朋友,一個懂得關懷家人的丈夫。

家務事讓家庭更加和諧

不做家務的男人不懂得擔起家庭的責任,習慣将家務和責任都扔給妻子,而妻子在婚姻裡的包袱就會越來越重,負重前行隻會讓夫妻關系失去熱度。

不做家務的男人往往大男子主義,不懂得心疼妻子,會讓妻子感覺不到婚姻的幸福。

為什麼有些男人總把“女人做家務”當作是應該的

婚姻是瑣碎的生活,少不了做家務。

做家務就像培養丈妻感情的大舞台,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讓男人體會到女人的不易,懂得珍惜她的勞動成果。

隻有這樣才能讓家的感覺更加和諧,丈妻感情更加美滿,更加懂得珍惜家的溫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