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起跑線很短,但孩子的人生很長。

目光放長遠些,不在乎一時的輸赢,并持續向上努力,才是孩子笑到最後的關鍵。

作者 | 可樂媽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海澱區父母

真培養不出谷愛淩來”

前幾天,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昱鲲分享了幾件關于孩子的小事:

第一件事,是關于羽毛球的。

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晚上,趙主任都會帶着孩子一起去打羽毛球:

兒子約着一堆自己的小夥伴打,自己則帶着女兒在旁邊打。

看到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對羽毛球的興趣也愈發濃厚,趙主任覺得很欣慰。

然而,身邊的“海澱媽媽”卻并不這麼想。

一位媽媽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們“瞎打”,而要請一個教練系統地學習,否則一個寒假“光玩太浪費了”。

另一位媽媽更是表示,沒必要帶其他孩子,因為他們都是自家孩子的競争對手。

為此,趙主任又驚訝又不解。

在他看來,兒子之前也上過羽毛球課,但因為老師過度強調技術動作,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對羽毛球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趙主任一直把那些孩子當作兒子的朋友,而非對手。

畢竟,全國還有成千上萬個跟兒子同齡的孩子,以後的“競争對手”又何止眼前的這幾個呢!

第二件事,是關于滑雪的。

女兒第一次上雪場時,趙主任全程陪在女兒身邊。

他發現女兒和所有的初學者一樣,雖然能下滑,但對轉彎和刹車還不夠熟練。

為了讓女兒體驗到滑雪的快樂和成就感,他讓女兒先滑一陣子,再練習轉彎、刹車,哪怕女兒摔倒了,也會給她一些鼓勵。

然而,趙主任遇到的另一對父女卻全然不是這樣。

那對父女中的女兒也是初學者,但她爸爸卻很心急,一直在旁邊責罵女兒動作不對。

最終,當小女孩在又一次摔倒後,徹底崩潰了,躺在地上号啕大哭,無論别人說什麼也不肯起來。

經過這幾件小事後,趙主任感慨道:

“雖然我在海澱區也呆了這麼久了,但是海澱區父母的強悍還是屢屢超過了我的想象。

直白地說,就是太功利了。”

“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隻能是海澱黃莊裡的做題家,而不可能是谷愛淩。”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滑動檢視全文)

是啊,從來沒有哪一代父母,比今天的父母更加焦慮和功利:

學樂器要打聽能不能加分,練體育要考慮成本效益,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殊不知,功利教育的隐患,終将有一天爆發。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焦慮家長雞起娃來

到底有多瘋狂?

幾年前,一部描繪香港父母衆生相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橫空出世。

其中,二胎媽媽Irene的一句“要讓孩子赢在射精前”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但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新聞卻讓人意識到,這并不是一句聳人聽聞的口号,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最近,我就在網上看到了一位孕期媽媽為孩子量身打造的計劃表:

“1歲開始中英雙語教學;

3歲能自己看英文繪本,背100首古詩;

4歲學樂理、鋼琴、畫畫;

5歲學奧數;

6歲上區裡最好的國小;

7歲鋼琴過8級,英語過KET;

8歲看完《西遊記》和《論語》原著;

9歲鋼琴過10級,第二樂器過7級,古詩詞和古文背誦到初三水準;

10歲奧數比賽一等獎,英語拿到PET證書……”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看了這張表,不禁又想起了那個爆火的段子:

“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隻有30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不夠!”

然而,當父母逐漸走向瘋狂時,卻忽略了,那個小小的身影其實早已不堪重負。

他們個頭不高,身上卻背着兩個大大的書包: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時時刻刻都在做題,無論是在興趣班裡: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還是上學、回家的路上,都要将書本攤開,一筆一畫地寫着作業: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哪怕累得睡着了,手裡都還緊緊攥着鉛筆: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以至于小小年紀,手指就被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一個班級裡,不戴眼鏡的孩子更是成了鳳毛麟角: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怎麼也寫不完的“題山題海”: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連課間休息的那十分鐘,都隻能窩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應付着眼前的試卷和習題: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對此,一名從業多年的資深老教師,痛心地說:

“作為一名幾十年的教師,感覺00後這一批娃已經廢了。

為了雞娃,他們沒有童年,沒有體育,一個個近視、肥胖、頸椎病、腰椎病,15歲以後普遍厭學、抑郁,内心喪,極度豔羨豬的生活,今後大批量會選擇躺平。”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是啊,人生不是百米沖刺。

那些赢在終點的,也未必就是那些一開始跑得最快的孩子。

父母的功利和焦慮,就像是一味猛藥,或許能讓孩子獲得暫時領先,但卻給他們未來的人生注入無盡的悲涼。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功利教育

正在透支孩子的潛力

那些被分數一路推着長大,被“上好國小才能考好國中,上好國中才考得上好高中,進了好高中才能讀好大學,畢業後才能找個好工作”所綁架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或許從百度貼吧中一個名叫“躺平吧”的地方可以窺見一二。

這裡,是一群“躺友”的同好聚集地。

他們的年齡集中在18到24歲之間,一覺睡到中午起床,終日無所事事。

或許你以為這些“躺友”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渾噩度日。

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當中不少都曾是别人眼中的學霸,甚至不乏有頂尖985、211大學肄業的。

其中一位“躺友”從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出國留過學,目前正在讀碩士。

但他卻說:

“從小到大被教育要盡力,從國小起,我媽就告訴我,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能擠出來的,是以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在這個系統裡面争取做到最好。

可事實上呢,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競争上,卻總是被這個系統玩弄。”

這樣的孩子,就像是陷入了困境的小獸:

在一路快跑中,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卻透支了繼續攀登的力氣,隻能一個人徘徊在山腰的懸崖峭壁,上不去,又下不來。

唯有停在原地,無助地嗚咽。

想起本屆冬奧會的另一名選手,來自愛沙尼亞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凱莉。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她的年齡隻比谷愛淩大一歲,世界排名也一度領先谷愛淩。

然而,這一屆冬奧會,她卻因屢屢失誤,止步于資格賽,連決賽的入場券都沒拿到。

歸根結底,就在于她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

凱莉的爸爸年輕的時候,是一名滑雪教練。

當爸爸發現隻有2歲的女兒對雪具産生了興趣後,就将“讓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當成了自己唯一的目标。

為了登上頂峰,爸爸要求凱莉每年訓練時長超過200天。

哪怕受傷了,也不許休息。

一開始,爸爸的“魔鬼訓練”的确頗有成效:

不滿16歲的凱莉斬獲了6次世界青年滑雪錦标賽冠軍、4次激浪冬季極限運動大賽冠軍、1次世錦賽冠軍……

直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

凱莉再也支撐不住經年累月的高強度訓練,突發了嚴重的傷病。

為此,她整整沉寂了一年。

之後,凱莉便毅然選擇了站在父親的對立面,她向法院提出了訴訟,控告爸爸虐待、家暴。

一個本應該大有可為的天才少女,卻用傷仲永式的悲劇,提醒着揠苗助長的父母:

功利教育的隐患,等你意識到,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它保住的,或許是獎杯、成績、重點學校,但丢失的,卻是孩子對知識的好奇,是底層的生命活力。

可一個生命的意義,卻從來不在于頭銜和數字,而在于本身的質感和重量。

隻有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品嘗到最甜美的果實。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最好的教育

是讓孩子成為極緻的沉醉者

冬奧會閉幕了,但“青蛙公主”谷愛淩的傳奇還在繼續。

9歲時,這個女孩就展現出了頂尖滑雪運動員的天賦,加入專業滑雪隊的第二年,就在美國青少年滑雪比賽中拿到總排名第一的成績;

17歲那一年,她以1580分的成績(滿分1600分)考入斯坦福大學;

剛滿18歲,她就與至少23個品牌簽約,年收入過億,并就此登上了福布斯“2021中國名人榜”……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這讓很多人在羨慕嫉妒沒有恨中,自愧不如,感歎世界的參差。

而在采訪中,她曾不止一次談到自己對滑雪的熱愛:

“我喜歡滑雪,因為滑雪的時候,當一個鳥,就飛起來,然後落地。”

“滑雪飛起來的感覺,和高興的感覺,可能是兩個最上瘾的。”

因為熱愛,是以沉醉。

因為沉醉,是以才能驚豔世界。

人們驚歎于天才少女的天賦和榮耀,卻鮮有人能透過金光閃閃的頭銜和望塵莫及的履曆,去看見:

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多少父母逼着孩子朝着獎杯跑,朝着名校跑,朝着高薪跑。

卻唯獨忘了,讓孩子跟随自己内心最熱愛的東西,緩緩前行。

不禁讓人想起了作家郝景芳曾說過的一番話:

“真正的人生成就,屬于極緻的沉醉者。

在更廣闊的世界中,在更長久的人生裡,始終對一件事極緻的敏感和熱情,才能讓一個人摸索出攀登的道路。

就好像全世界不存在,隻有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郝景芳自己也是如此。

她畢業于清華大學實體系,在清華天體實體中心讀了碩士,随後又在清華經管學院讀了博。

按理說,她應該做一名大學教授,或是實體學家。

但卻因為熱愛,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

2016年,憑借着《北京折疊》獲得了第74屆雨果獎,成了與劉慈欣齊名的作家。

清華教授一語點破:為什麼海澱父母培養不出谷愛淩

而很多時候,父母之是以覺得焦慮,無非是太執着于結果。

是以,學奧數是有用的,讀詩詞是沒用的;

彈鋼琴是有用的,搭積木是沒用的;

高分和獎杯是有用的,快樂和童年是沒用的。

可到頭來,卻發現:

正是這些無用之事,滋養着孩子的心靈,潛移默化改變着孩子生命之河的流向。

企業家比爾·蓋茨曾說過:

“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們全力以赴去追求,并發揮得淋漓盡緻。”

作為父母,與其去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算計着時間投入産出的比例,為了分數剝奪孩子的興趣與快樂,倒不如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

少一些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守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