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衆人皆知文房四寶,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其中的“硯”。

硯台是伴随着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漢代由于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于是硯台開始發展起來。經過很長時間的曆史,硯台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合川峽硯與金音石硯、虁硯并稱為“巴渝三大名硯”,數百年來随着傳統手工藝的逐漸失傳,現在隻有三峽石硯被完整地傳承下來了,還有不斷的作品産出。

合川峽硯又稱墨玉寶硯、釣魚城峽硯或三峽石硯台等,采用嘉陵江瀝濞峽段的天然峽石精雕細琢而成。獨在這裡的峽石(又稱“黑玉石”)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并且石質細膩、色澤淡雅。以此石為硯,不僅不損筆鋒,而且硯中蓄水,數日不幹,儲墨不腐,是極佳的硯台原材料。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宋代初期,合川本地從事硯台的制作人屈指可數,但雕刻技藝遠近聞名。後來随着南宋中晚期宋蒙交戰,合川峽硯制作曾一度停止,到了明代才恢複了硯台的制作,到了明末,又由于戰亂,工匠為了躲避戰亂,舉家外出,緻使合川峽硯的制作再度中斷。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合川峽硯雕刻技藝傳承的道路艱難曲折。合川峽硯的雕刻制作始于宋代,本地從事硯台的工匠雖屈指可數,但雕刻技藝卻遠近聞名,制作生産的峽硯與當時的“四大名硯”不分上下。後來,随着南宋中晚期宋蒙之間的交戰,合川峽硯制作曾一度停止,到了明代才恢複了硯台的制作。明末時期,由于戰亂原因,制作硯台的雕刻工匠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舉家外出,緻使合川峽硯的制作再度中斷。清康熙年間,由“湖廣填川”的移民與當地的民間藝人李銀山又開始從事這類手工雕刻工藝。

及至近代,以王智賢為首的民間藝人在繼承傳統峽硯制作技藝的同時,開始了從單一的方型、條型、小圓型演變為自然形狀的多種異型體峽硯的嘗試,他們還在硯蓋刻上竹石、花草、魚蟲、仙佛仕女、古聖先賢、龍鳳等,頗得社會人士好評,合川峽硯被列為“中國十大名硯”,上海的“四寶齋”、徽州的“老胡開文”、漢口的“鄒紫光閣”等知名文具店都前來訂貨。王智賢成為峽硯使用保護油,用蠟油抛光,并将各種圖案刻于硯上及镂空雕刻的創始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自幼跟随父親王智賢學藝的王衛國、王建國、王富國、王強國、王正國五兄弟為代表的民間雕刻藝人,與雕刻藝人易宗毅一道,将峽硯雕刻技藝傳承至今。從20世紀80年代,峽硯由幾個款式發展到近百個品種,雕刻從以前單一的平雕、陰刻、鑽花、圓雕、浮雕、镂空,發展成浮雕和镂空相結合等多種手法相結合的複雜工藝,其造型的特點也更為明顯。産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以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一方峽硯的制作,需要經過選材、制圖、造型、細磨、上色、抛光、評選、包裝等十幾道工序,再由雕刻藝人們使用刻刀、鑽子、磨具等工具手工打磨而成。

且不說石工在石場窯洞裡開采原材料和山路上遠距離搬運的艱辛,也不必說大師們起龍甲點龍眼時精雕細刻的微妙刀法,單是工匠們使用刻刀、手錘和鑽子等工具進行初步造型時工序的娴熟高超技藝就會讓你歎為觀止。他們胸中有祥龍百鳳,有奇花異草,有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巨制,還有本土異域的風土人情和名勝景觀,總之,他們是胸有成竹。他們在既定的石材上采用打、鑿、刻、挖、鑽等技法對石材因式造型,要把粗糙的硖石塑造成他們心中那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其中,“打”就是用手錘與錾子結合,通過手錘發力,經錾子受力在石材表面上,将多餘的材料去掉,由大到小,直到成型,即所說的“削減法”;“鑿”即鑿子(鑿刀)在石材表面用手腕着力,同樣采用“削減法”進行鑿削,有時還要使用肩部用力進行鑿削;“刻”即是用刻刀在石材平面或表面上進行刻劃;“挖”是對石料進行深度鑿刻,以達到層次感和立體感;“鑽”是用小刻刀在石料上打眼或鑽孔,并要經過三百六十度旋轉式的刻鑿方法才能達到镂空雕琢的效果。如要熟練掌握,少說也得有數年的從業經驗才行,尤其是力道的把握,稍不留神,不但不能造出心中所要的那個鮮活的形象,還會把寶貴的原材料給廢了。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峽硯具有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等特點,加之雕刻精湛,造型美觀,硯上刻有詩詞名句,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在曆史上與當時的“四大名硯”不分上下,在文風盛行的合川,深受文人的寵愛。相傳,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曾在養心亭(現在合川八角亭)著書立說時,使用的就是合川嘉陵江瀝鼻峽所産的峽硯。自宋、明以來,峽硯更是受到無數騷人墨客的百般鐘愛與稱贊。

磨墨快速、不損筆鋒、蓄水不幹、儲墨不腐 說的就是合川峽硯

“峽畔茅屋僻,巧工鑿石盤。啟墨雲龍舞,運筆虎榜懸。石膩堪如玉,工藝聖手傳。貴似翰家客,四寶居一員。”這是明代合州人吏部尚書李實對峽硯的題詩。馮玉祥對合川的墨玉石硯台尤其贊賞,曾潑墨親自書寫“有志者,事竟成”和“卧薪嘗膽,三千鐵甲可吞吳”的名言警句。近代知名人士及書畫家于佑任、謝無量、郭沫若等亦對合川峽硯題詩贊頌。

來源:重外誦讀微信公衆号、重慶視覺庫微信公衆号、中電華神微信公衆号、文通藝達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