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當冰燈在哈爾濱街頭次第亮起,冰雕在大街小巷俨然樹立,哈爾濱人就知道,冬天最夢幻的時刻到來了。

羅維肖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從小到大,他每年冬天的記憶都伴随着冰雕帶來的歡樂。童年做的冰花、讓人眼花缭亂的兆麟公園的冰燈遊園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冬天樂趣。從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他到了兆麟公園工作,從事和冰燈相關的工作,師從冰雪藝術大師、冰版畫創始人朱曉東。

冰雕如何制作?它的難點和創意點在哪裡?以下是羅維肖的自述:

一代代哈爾濱人,可以說從小就生活在冰雪文化的氛圍裡。尤其是在1963年,哈爾濱舉辦了第一屆冰燈遊園會之後。每年冬天,哈爾濱到處都有冰燈,哪怕你不來兆麟公園或冰雪大世界,在街上也能見到冰雕。甚至在外面看到有殘冰,喜歡的話就自己抱回家一塊,放陽台上做點什麼,都很常見。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哈爾濱中央大街上就能看見美麗的冰燈藝術 圖 IC

我記得小時候學校還組織自己做冰花,就是往水裡放點你喜歡的樹葉、花朵,或其他任何你喜歡的東西,放外面凍上之後,再穿上繩子,整個棍子挑上,去學校交作業。這就是最簡單的冰雪藝術。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幼稚園自己制作的冰花 資料圖

學校裡還會組織參加冰雕比賽。高二的時候,我因為從國小美術,就參加過一次,也是在兆麟公園辦的。

但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老師給我們準備了幾把很簡易的刀。來比賽之後,才看到之前有過參賽經驗的人帶來的工具比我們的先進多了。不過總的來說,那時候用的工具都是木雕工具轉變來的,可以說是放大版的木雕工具,有平刀,帶弧度的刀,還有角刀,制作起來更能展現效果。

參加了這次比賽之後,我就大概了解了冰雕是怎麼回事。我大學在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些美術,畢業之後到了兆麟公園,然後借調到了冰燈辦,就正式開始接觸了冰雕,開始了解每年哈爾濱的冰燈是怎麼做的。

冰雕工具:專業化發展

最開始,冰雕的工具就是木工用的刨子裡的鐵片,我們叫它刨刃子,拿它簡單焊個把,就用它做冰雕。後來大家開始用木刻刀,有平的,也有帶弧度的以及帶各種角度的,有些人還會做這些工具的放大版。等我參加工作時,還有一種工具叫“叉子”,就是帶小齒的平刀,更友善些。

後來漸漸的,有了電動工具,最早是公園舉辦國際比賽時,外國選手帶來的。比如電鋸就是常用的工具。

冰雕有個講究,叫“通、漏、透”。透指的就是中間得有透氣的地方。之前,如果要在中間掏個洞,我們都是拿刀一點一點打。但現在用電鋸的話,隻要幾下子就下來了。

還有電動直磨,上面可以換各種磨棒,我們可以用它來做海底世界的珊瑚,甚至海浪這些不規則的S形的東西。沒有這些磨棒時,老勞工也可以慢慢地一點點做出來,但現在就更快,而且能夠實作更多想法 。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使用電鋸雕刻冰塊 IC 圖

我們現在還用吹風機幫忙,因為用直磨後,會産生許多雪沫,粘在冰雕上,我們後期拿吹風機可以直接吹掉它們。此外,如果刀不夠快,雕刻後的平面會不夠透明,有一種磨砂感,需要在室外放一兩天,表面些許融化後才能達到透明的效果。現在就可以用吹風機。

電熨鬥也很有用。當我們做一些複雜的冰雕時,需要先将大塊冰分成小塊,雕出各種部件,再用電熨鬥加熱需要粘貼的部位使它微微融化,這樣就可以組合出各種形狀。比如兔子耳朵,蝴蝶的翅膀、觸須,甚至魚竿,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制作。

做冰雕都是在室外,哈爾濱的冬天一般都有零下二十多度。如果你在旁邊觀看,那坐上半個小時,就冷到不行,但我們做冰雕的人沒事,因為一直在動,穿得多一點還會出汗,裡面的衣服都濕透了。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一點點地細化作品 圖 視覺中國

考驗技術,也考驗創意

我們做冰雕的人,平時也會琢磨改進技術和工具。比如上網尋找合适的磨頭,也會自己手繪一些小稿,再打泥稿做設計,這些都和雕塑專業類似。

每一年的冰雕比賽是件大事,不僅僅是競技,也是一個交流平台,大家挑戰自己,也在一起互相學習。許多靈感和思路也都在比賽中碰撞産生。

讓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老同僚告訴我的經曆。過去,我們沒有組合冰雕,隻能用2X2米大小的整塊冰塊制作冰雕。後來一次國際冰雕比賽上的一位外國選手,把冰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雕成不同部件,最後再組合起來。有點兒像搭積木。他當時做了一條鹞魚,鹞魚有一條細長的尾巴,他就是用這個辦法,把最後成品的體積延展到了3X3米。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哈爾濱舉辦的國際組合冰雕大賽上的作品 圖 視覺中國

這等于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現在,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也有了組合冰雕比賽。在這些冰雕比賽上,我也見過讓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作品,比如用冰雕制成的一格格的漁網,還有中國結,從挂鈎到中國結下的墜子,都是可以活動的。還有騎馬射箭的武士,他背後的每一根箭都做得像小指頭那麼細,特别精美。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中央大街上的精美冰雕作品 圖 IC

是以我也一直想出些新的作品。我有一個朋友是做打擊樂的,業餘時間我們會在一起玩非洲鼓。有一次唠嗑的時候,他問我,你能不能用冰做成鼓?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2016年就做了一套非洲鼓。第二年又做了一套架子鼓,這就更費事了,要把鼓架安裝到冰上,再蒙上鼓皮,還要調節鼓皮的松緊度,特别考驗制作者的功夫。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冰鼓 圖 IC

後來,我們還做了中國鼓,包括盆鼓、排鼓、大堂鼓。這些鼓都是可以正常奏樂的,我們用它們做了幾次現場表演,用中國鼓表演了《龍騰虎躍》,非洲鼓表演了《小寶貝》,冰架子鼓和電聲樂隊聯合表演《花房姑娘》等等,效果不錯,感覺和正常的鼓沒什麼差別。

我此前咨詢過那位搞打擊樂的朋友,他告訴我,鼓貴就貴在鼓腔内部接縫的位置,打磨越好的越貴。因為聲波在鼓腔内壁震動,内壁越光滑,傳播越好。而我們做的冰鼓,一開始可能有點刀痕,過一兩天表面就變得光滑了,是以聲音還挺好的。

東北冰雪故事|冰雕制作進化史

現場演奏的效果不錯 圖IC

我見到過一位挪威藝術家用冰樂器演奏的視訊,他的小提琴、吉他、馬林巴琴、豎琴等樂器都是用冰做的,我很想模仿他,做出更多的冰樂器來,比如我們中國傳統的編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