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更科普
一座古墓,為何會讓80多個盜墓者慘死其中?墓中究竟隐藏了什麼秘密?為什麼盜墓者一提到它就會吓得魂飛魄散?這些人又為何會命喪于此?
陰差陽錯挖出古墓
說起來這座墓的發現,還要歸功于湖北一個小區的擴建,施工過程中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大家都看不懂的古文,有經驗的勞工立刻意識到,八成是挖到古墓了。

随後這件事立即報備給了當地有關部門,考古專家第一時間趕往了現場,都沒等細看,考古專家就已經确定,地下是一座古墓了。
既如此,挖掘工作馬不停蹄的開始了,經過考古工作者們的勘探,确定了這是一座五代時期的墓葬,并且墓葬的規格還很高。
考古隊員們發現,在這座墓葬的周圍,有大大小小不下200個盜洞,如此一來,就算墓葬的規模很大,被盜了這麼多次,還能剩下有價值意義的東西嗎?
一座墓葬為何會有200多盜洞?
與此同時大家也感到十分好奇,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墓葬,能引來那麼多盜墓賊的青睐?當然這些問題在考古工作沒有完成之前,這一切還都是謎團。
或許是大家急于揭曉這座墓葬的神秘面紗,是以對它的發掘工作進行的比較快,轉眼間就發掘到了墓室的位置。
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震驚所有考古隊員的一件事發生了,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墓葬裡究竟有什麼樣稀世珍寶,會讓盜墓者前前後後打了200多個盜洞?這樣的墓室是否早已剩下“軀殼”?
經過考古隊員們的加班加點,終于來到了墓室位置,可本該安放棺椁(guǒ)的墓室盡頭,竟然出現了一道深約7米的斷崖。
危險的流沙墓
如果在發掘過程中,稍有不注意,就會直接掉下去,沒經曆過“大風大浪”的年輕隊員,早已經吓得兩腿發軟。
但有經驗的考古專家們,已經看出了這是一座流沙墓,所謂的流沙墓也叫積沙墓,是中國古代為防盜而采用一種填沙絕技對墓葬進行掩填。
“填砂絕技”指的就是在墓道和墓室周邊填塞細沙,這個方法并不難,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獨到的發明創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方法是根據很多盜墓者的心理設計出的應對政策,盜墓者之是以能在一夜之間或者幾天内順利進入墓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洞”。
據資料記載,唐代之前的盜洞是圓的,唐代之後則變成了方形,這也成為了現在考古學家堅定盜墓年代的“試金石”。
為何盜墓者都慘死其中?
之是以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唐代之前的墓室,多為豎穴墓,基本都是在山包或者平地,直接向下挖一個大坑,然後再坑裡放棺椁,專家就是根據這些斷定出這是一座流沙墓的。
古往今來,有數不勝數的盜墓者慘死在這個結構的墓葬中,果不其然,接下來的考古工作和專家們想的幾乎一樣。
因為他們在墓室中發現了很多已經風幹的屍骨,而從這些屍骨的穿着來看,宋明時期的比較多,也有少量的清朝服飾,是以他們并非陪葬者,而是盜墓者。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人到底是怎麼死的?又為何大家的死法幾乎一樣?我們接着往下看。
号稱中國第一兇墓的墓室中,為什麼會出現數十具屍體?這些人來自哪裡?為什麼會相繼死在同一位置?
前面我們提到,這是一座流沙墓,當年發明流沙墓的人,就是抓住了墓葬的一些特點,在墓道或者墓周邊填沙,少則幾噸,多則幾十噸甚至上百噸。
這也就使得,盜墓者若想進入墓室,就不得不與填沙打交道,換句話說,隻能一點點地向外“掏沙子”,這樣盜墓賊就會選擇放棄。
當然,也有一些流沙墓是“進去容易出去難”,因為有些沙子的性質,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出現松動,對縫隙進行封填。
很多盜墓賊在打盜洞的時候,往往會忽視這些沙子,等到他們進入到墓室之後,沙子會随着凹陷一點點堵住洞口,這樣一來封閉的墓室中,空氣就會變得越來越稀薄,最後盜墓者因缺氧而死。
是以他們都是在呼吸困難中痛苦、絕望而死,自然死法和死後的姿勢大多相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盜墓者沒能把珍寶帶出墓室,對我們今天的考古研究來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同樣,這也使得衆多文物免于遭受數百年的世俗迫害,盡管這座墓葬周圍發現了上百個盜洞,墓室中也發現了很多盜墓者屍體,但墓中的文物基本沒有受到損害,真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