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今日分享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一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國藝術家,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歐姬芙的繪畫作品已經成為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其主題相當具有特色,多為花朵微觀、岩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内陸景觀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滿著同色調的細微變化,組成具有韻律感的構圖,某些時候歐姬芙畫中的物品外輪廓,讓觀者感到此物品的輕脆感。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月光下的紐約街道》 布面油畫 122x77cm 1925年

歐姬芙在美國中西部威斯康星州的家庭奶牛場長大,後舉家定居維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1916年至1918年,在德克薩斯州擔任了兩年美術老師,即便是搬到紐約,她的作品中也一直出現德克薩斯的風景。與史蒂格利茲相戀後,他們常在紐約市渡過冬春,夏秋季則回到史蒂格利茲的家鄉喬治湖,此地也可以追溯出歐姬芙這一時期的大部分創作的源流。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喬治湖與烏鴉》 布面油畫 72 x 63.2cm 1921年

在1916年的水彩畫《沙漠中的夜間火車》中,她将夜間穿過沙漠的火車簡化為圓形的燈光、陰影和巨大如雕塑的煙霧。同樣來自1916年的《無題(夜間帳篷門)》,展示了從帳篷中看到的夜空。其中《紅色風景》(1916/1917)是這一時期為數不多的油畫之一,畫面中夜空被壯觀的光線撕開,幹旱的山丘沐浴在豔紅之中。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沙漠中的夜間火車》 1916年

緊随其後,《系列 I、藍白花朵》和《系列 I、No. 8》等作品,揭示了藝術家如何将現實圖像做抽象處理。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系列 I、No. 8》 51x41cm 1919年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系列 I、藍白花朵》 1919年

然而,從根本上說,歐姬芙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具象和抽象并置的。1924年,史蒂格利茲與歐姬芙結為連理,這一年,她開始了最著名的花卉系列——以微妙的曲線和漸層色,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構圖。這一系列畫作在1925年展出時,将歐姬芙推到繪畫生涯的第一個高峰,也奠定她代表1920年代美國畫家的地位。植物世界,尤其是花卉,成為了歐姬芙作品的中心主題。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吉姆森雜草/白花1号》 121.9x101.6cm 1932年

如《吉姆森雜草/白花1号》(1932)、《東方罂粟》(1927)等大幅面花卉,可以看出歐姬芙對當時“純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的了解。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東方罂粟》 布面油畫 76.7x102.1cm 1927年

自然和風景是歐姬芙又一靈感來源。無論是喬治湖還是後來的新墨西哥州,這位藝術家都畫着風景。其中1929年的作品《蘭喬斯教堂 No. 1》和《灰色十字與藍色》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典型樣式。1930年整個夏天,歐姬芙都待在新墨西哥州,收集沙漠上的動物白骨、岩石,寫生并帶這些材料回到紐約作畫。這一時期的作品還包括1936年創作的《騾頭骨與粉色猩猩木》。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灰藍和黑粉的圓圈》 布面油畫 91.4 x 121.9cm 1929年

1934年夏季,她再度到新墨西哥州,開始擴充性的探索,她畫了相當多的峽谷、沙漠、荒野,并在無意中發現幽靈牧場。這種蔚藍的天空、寬闊的玫瑰色平原、大而多風的土地在别處是少見的,懸挂在歐洲的博物館中,尤其獨特。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黑山風景》 布面油畫 61.6x92.1cm 1930年

這些作品具有形而上學的意義,也具有地理意義。用頭骨、鹿角、貝殼,歐姬芙創造了一個世俗的世界。對她而言,它們并不代表死亡,而是一種更持久的存在。無論是在沙漠中的骨頭還是海灘上的貝殼,都是美麗而永恒的生命證據。

歐姬芙作品中,圖像的并置也帶着神秘的色彩,雖然“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會故意将沒有聯系的物體并置,但歐姬芙并不在他們之列,她的意圖也與“超現實主義”完全不同,相反,并置在畫面中的物體通常有很深的聯系。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骨盆與距離》 布面油畫 60.6x75.6cm 1943 年

在戰争年代,歐姬芙居住在新墨西哥州時,她看到這片風景發生的變化。1944年和1945年的《黑色土地》系列,她使用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深色将丘陵景觀渲染成黑灰色。她的繪畫也越來越傾向于抽象,傾向于鳥瞰。其實早在1942年,其靜物畫中就出現了人類頭骨,這表明歐姬芙認為1940年代的世界因為戰争而變得危機四伏。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有雲的露台》 布面油畫 91.44×76.2cm 1956年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抽象-亞曆克修斯》 布面油畫 91.4x76.2cm 1928年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黑門與紅牆》 1954年

今日分享|我把它們畫得足夠大,讓大家看到我所看到的

《栗樹 - 灰色》 布面油畫 91.44 x 76.2cm 1924年

96歲時,歐姬芙接受了安迪·沃霍爾的采訪,向他講述了新墨西哥州的荒野,這是她最珍惜的家園和風景。“我一個人在世界盡頭生活了很長時間,帶着自己的東西在田野裡來回走,沒人在乎,這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