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卡,畫布上流傳的文化百科全書

唐卡作為藏文化藝術中的瑰寶,兼有史料、教義闡釋和實用功能,被喻為“西藏的百科全書”。唐卡的制作工藝十分複雜,通常一幅精美絕倫的唐卡,要花費畫師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是以市場價格持續上漲,從2000年至今已經翻了近10倍,最普通的當代唐卡(約100cm×60cm,普通顔料)也需要1000元左右。沃唐卡認為,作為收藏界的新寵,唐卡珍品極具升值潛力,一些名家制作的珍品更具有強大的升值空間。

8年價格翻10倍 唐卡收藏升溫

随着唐卡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唐卡正受到越來越多收藏家的關注,唐卡繪畫這門藏族傳統技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類似于漢族地區的卷軸畫,在松贊幹布時期興起,曆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唐卡的品種和質地多種多樣,但多數是在布面和紙面上繪制的。另外也有刺繡、織錦、缂絲和貼花等織物唐卡,千餘年來影響深遠。

唐卡的繪制極為複雜,用料考究,色澤豔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唐卡的題材包羅萬象,有宗教畫、傳記畫、曆史畫、反映生活習俗的風俗畫,也有反映天文曆算和藏醫藏藥、人體解剖圖等。它們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識性、宗教性、工藝性等特點,被人們譽為藏族的“百科全書”。2006年,唐卡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據沃唐卡了解,在近年的拍賣會上,明清唐卡屢屢在拍賣市場上制造天價。據業内人士介紹,從2000年至今,唐卡價格翻了近10倍。目前在收藏市場上,不少當代唐卡大師的作品動辄數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些尺寸大的精品唐卡更是價值不菲,其市場潛力開始逐漸被人們所認同。

唐卡的繪制過程是根據畫面大小,将白布用繩子繃在特制的木框上,經過特殊方法使布面平整光滑。繪制唐卡一般用燒制的柳木炭條,完成後用淡墨線勾畫定稿,然後就着色、分染、勾色線,最後描金。

唐卡的顔料大部分取之自然,全部由畫工自己加工制作:用礦石類、植物類、藥材類、動物類及純黃金粉混合而成。唐卡從顔色上區分有黑底描金的黑唐卡;朱砂描金的紅唐卡;金底描紅的金唐卡等。

明清珍品難求 現當代不乏精品

由于對唐卡的認識還缺乏足夠的深度,許多人在收藏過程中難免會産生一些認識上的誤區,特别是對唐卡收藏價值的判斷,往往以年代早晚作為主要依據。事實上,這種判斷标準存在相當的片面性。

目前在國内,明代的唐卡精品也非常少見。1994年在紐約嘉士德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幅明永樂禦制的巨型“刺繡紅夜魔唐卡”,曾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2002年,這件唐卡又在香港嘉士德拍賣會上亮相,最終以3067萬港元成交,在8年的時間裡增值3倍以上,并創下唐卡成交價最高紀錄。由此可見,明代以前的唐卡文物價值相當高,是以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号為138-216409的千手觀音唐卡:

唐卡,畫布上流傳的文化百科全書
唐卡,畫布上流傳的文化百科全書
唐卡,畫布上流傳的文化百科全書
唐卡,畫布上流傳的文化百科全書

不過,現存的曆代唐卡中絕大部分是清代作品,品質也是良莠不齊,并不全部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從近幾年拍賣會上傳出的資訊來看,一般清代唐卡的價格也就數千元,上萬元已經算是不錯的。有三類唐卡值得收藏:

一是清宮禦制或收藏的唐卡。清代宮廷制作了大量的唐卡,主要由中正殿畫佛喇嘛繪畫,同時讓宮廷漢族和西洋畫師參與繪制,這就使得宮廷唐卡風格多樣,并具有一種漢藏合璧的藝術風格。2005年在誠銘拍賣會上,以82.5萬元高價成交的就是一幅“清禦制刺繡釋迦牟尼及二弟子唐卡”。

二是題材獨特的唐卡。唐卡表現的題材十分豐富,但也有一些比較少見又非常獨特的内容和意義。在2002年天津文物公司舉辦的秋季文物拍賣會上,三幅清代藏醫學唐卡均以3.3萬元的高價成交,遠高于同時代其他唐卡拍品的成交價格。

三是刺繡和缂絲唐卡。除了繪畫唐卡外,清代宮廷還在蘇州定制刺繡和缂絲唐卡。刺繡和缂絲唐卡不僅材質珍貴,而且制作難度極大、儲存不易,是以清代流傳下來的此類作品非常稀少,在宮廷唐卡中也是極其珍罕的。

現當代唐卡的存世量是最多的。在藏區旅遊品市場上,經常能看到大量各式各樣的唐卡,有部分收藏者認為這一時期的唐卡收藏價值不大,實則不然。唐卡藝術在西藏地區有着持續不斷的良好傳承,一代代的唐卡工藝師将這一獨特的藝術繼承了下來并有所發展,很多工藝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而精品層出不窮。

新舊唐卡最難判斷

唐卡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唐卡藝術的發展,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近年來唐卡市場以新充舊、顔料作假、粗制濫造等現象也較為普遍。由于明清時代唐卡價值較高,是以很多人對新繪唐卡使用煙熏、煙土塗抹等方式造舊,牟取暴利。還有一些藝人則用現代廣告顔料代替礦物顔料,以次充好。

專家介紹說,收藏唐卡有兩大難點:一是判斷真假,二是判斷新舊。

鑒别真假唐卡主要從題材、内容、制作工藝、材料、畫工等方面進行判斷。大部分唐卡都挂在寺廟或家中,常年有香火熏染,形成自然的陳舊色,用幹羊毛排筆或幹棉球拂掃輕拭表面上的灰塵可見到顔色沉着自然,色澤均勻。而造舊的唐卡也采取煙熏、煙土塗抹造舊,但手感粗糙幹澀,陳舊色不自然,色澤也不均勻。

其次是顔料的滲入度。舊唐卡可把顔料“吃”進去,而造舊的唐卡明顯可看出顔料還隻是“浮于表面”;舊唐卡的摩擦、折痕、剝落、腐蝕都非常自然,整體和諧,而用酸堿等化學物質處理過的造舊唐卡明顯生硬;舊唐卡的邊角一般可能有破損、蟲叮鼠咬,還可能有微小的蟲卵。

至于畫工方面,19世紀以前的唐卡風格樸素簡單,而且由于顔料是純天然礦物質,是以顔色強烈、厚重、生硬,色彩也不太豐富,多為紅色、藍色、黑色、金色、銀色(即白色),人物的面部顔色偏黑(高原色);而19世紀以後受到漢風渲染、烘托、勾勒的影響,多使用暈染和24次明暗渲染等手法。當代也多用植物提取顔料,比較柔、平和。

另外,采用天然顔料畫的唐卡比一般顔料的價值高,天然顔料指綠松石、珊瑚、瑪瑙、黃金白銀等,一般顔料指水彩顔料。出自寺廟和貴族家庭的唐卡價值比較高,鑒别方法是看工藝細緻與否和顔料是否天然顔料。出自貴族的唐卡卷軸的套筒是純銀的,唐卡包邊是真絲錦緞。判斷是否出自寺廟可檢查寺廟印章。人物多少、精細程度也決定畫工程度,重點要關注人物的臉型、眉毛、法器。而唐卡使用的布料,上面使用的寶石、金絲等,也影響其價值。因為大多數藏家無法判斷唐卡是否名家、高僧繪作,就隻能通過畫工判斷其價值。

沃唐卡認為,唐卡收藏價值關鍵取決于儲存時間是否久遠,礦物質原料和水彩顔料相比,儲存時間更為長久,色澤狀态也更為穩定。而水粉繪制的唐卡,儲存時間很短,隻有短短幾年時間。此外,唐卡繪制的色彩應該溫和。一般來說,好的唐卡用色是在一個基本色調中變化。如果畫面過于豔麗,則可能是現代顔料繪制,并不适合收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