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作者:作者雪原

文: 輕輕說話 (黃潮)

鐵門坎風月談 (陳新)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周雞肉”八十歲還在明和飯店帶徒弟,河川 攝)

白斬雞,是一道全中國無人不知曉的硬菜。

而在廣州,海南,四川,不同的城市白斬雞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風月談吃過廣州、海南的白斬雞,雖有特色,但覺得不如樂山的白斬雞。前些年在蘇州時吃白斬雞,更是怎麼加海椒,吃之都無味。出了樂山,風月談最喜歡的白斬雞,是眉山漢陽古鎮的漢陽雞。

一盤白斬雞裡,包含着一個城市的味蕾,曆史和傳統。

很多人聊白斬雞的故事,都會提到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的回憶,風月談覺得關于樂山白斬雞的故事,樂山的教育大師杜峻森,描述的更有味道。

杜峻森在《閑談嘉州往事》中這麼說的:

我們現在的人隻知道“周雞兒”的白宰雞有名,其實在二三十年代隻有“雙喜兒”的白宰雞才呱呱叫,而在一九○○年前後,要論白宰雞,當推雙喜兒的父親做得最好。每到晚上,他的生意極其興隆。當時的袍哥大爺彭梓敬、張川汝想必是常吃白宰雞的;當時的四大家族,即鼓樓街經商緻富的金正順“金土地”家,河街雷世發家,官宦富戶月咡塘的唐華甫家,聖水街李銘三家也是主顧。

雪白的雞肉極嫩,入口化渣。我過上過下看,那撕得極均勻的雞肉在盤子裡擺得極有形狀,面蓋一層特别制作的醬油、海椒汁,撒上白糖,确是夠吸引人的。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草堂寺老宅,劉躍平 攝)

當年杜峻森和郭沫若,是草堂寺國小的同學。

杜峻森這段關于白宰雞的描述,風月談結合能查閱的史料,從中讀出了幾個消息。

其一,“雙喜兒”白宰雞是在大十字口下午到晚上賣的,具體的位置,應該是鼓樓街靠近大十字的位置,離杜峻森住的桂花樓不遠。當年杜峻森從草堂寺國小進城,要經過高北門,進出要爬幾丈高的坡,坡上也是街,穿過高北門的古城門洞,然後上坡下坡,才能到大十字。

其二,“雙喜兒”白宰雞是楊雙喜父子一起開的,在清末民國的樂山,是樂山城一道響當當的名菜,商賈政要、袍哥兵匪、販夫走卒,到了飯點,都想停下來吃一盤楊雙喜家的白斬雞。

其三,當年在道門口、鼓樓街、小十字、大十字,都有賣白宰雞的,算是門檻較低的小生意,楊雙喜家的白宰雞生意最紅火,從袍哥人家都喜歡去,可以推斷楊雙喜在鼓樓街的門市裝修的頗為上檔次。

其四,清末的樂山,有四大家族,風月談有機會,一定盤一盤這這四大家族的故事。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前排從左至右,是杜道生、杜高崇、趙九如,都是樂山教育的名宿,陳詠陶 提供)

杜峻森是從小住在桂花樓的祖宅杜家大院,自然聊起白宰雞,更有樂山範。郭沫若是1905年到樂山讀書,與吳尚之成了極好的朋友,兩人有斷臂之嫌。吳家在玉堂街小十字口上,開了一個小酒店,郭吳二人便常在附近買些白宰雞來下酒。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描述說:做這種(白宰雞)小生意的,在嘉定城裡差不多都是。雪白的雞片,鮮紅的辣油海椒,濃黑的醬油……這樣寫着都禁不住唾液的津津分泌了。

郭沫若後來,回憶過家鄉的不少美食,着墨最重,最念念不忘的,還是樂山城的白宰雞。

他在家書中寫:想到家中雞與肉,口水留來萬丈長。郭沫若晚年和樂山老鄉談起白宰雞,都還是雙喜兒、雙喜兒的贊不絕口。

1942年,郭沫若在《釣魚城訪古》中說:嘉定的白切雞之嫩,汁水味之美,實在是一種奇妙的藝術品。白切雞我覺得,是以嘉定為最好的。

這裡提到的白切雞,就是白斬雞,樂山人也喊成涼拌雞、白宰雞。叫白切雞還是白斬雞都行,“切”更斯文,“斬”更歡快,說的都是一回事,喊白宰雞更有樂山腔調。

“雙喜兒”(楊雞肉)白斬雞店是在抗戰時毀掉的,1939年日軍大轟炸樂山城,鼓樓街幾乎一條街被炸沒了。楊雙喜後在鐵牛門天一家飯店側邊開小店維持,直到去世,生意不再如以前。

很多人以為,後來在樂山城聞名遐迩的周雞肉,是在楊雞肉關門後興起的,其實并不是。

周雞肉的店主叫周貴明,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就在玉堂街(現郵局門口)擺攤賣雞肉,還賣水餃,雇請了一個十七、八歲,頗有姿色的大姑娘包水餃,其時樂山人稱其為“美人餃”。民國十四年(1925),周貴明租了道門口鐘家和鄧家兩家的店鋪正式開店,取了個店名叫“啓明”(一說店名為“明和軒”)。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1962年的玉堂街,方長哲 攝)

民國二十八年(1939)“啓明”被炸毀,周貴明這二十年已經賺了不少錢,于是買了鐘家和鄧家的地皮修了簡易平房繼續營業,雇請鍋匠溫某某、堂倌唐少清,另有學徒及家屬十人左右,生意開始越來越興旺,民國三十七年(1948),拆除簡易平房,重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房,更店名為明和。

早期的明和,隻開夜堂,白天是做各種準備,每天下午六時開堂至三更(晚十二點)收堂,到1951年,改為全天營業,并增加飯食,到1956年公司公私合營,搖身一變成了國有。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這白宰雞在飯店裡賣的,名氣最大的,就隻數明和飯店了。

明和飯店的店門上,挂了一幅畫有周貴明頭纏白毛巾的半身油畫像,這在樂山,還是第一次以個人畫像做招牌廣告的飯店。可見周雞肉當時的名氣,從這幅廣告立起開始,周雞肉當仁不讓上司起樂山城的白宰雞事業。

周貴明個子不高,頭纏白色頭帕。他做的白宰雞味道與衆不同,特稱周雞肉。據說當年朱德去峨眉,路過樂山,有人推薦明和飯店的周雞肉。朱德吃後,感覺不錯,不料卻拉了肚子。有人分析,周雞肉為保證肉嫩,隻有九分熟,朱德畢竟上了年紀,是以消化上出了問題。(一說朱德因為身體原因,并沒有吃周雞肉。)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1964年,朱德和樂山陪同人員合影)

1964年4月19日,朱德到樂山城,提了三個要求,看一場川劇,吃一頓江團,帶點米花糖走。朱德住在軍分區,在軍分區禮堂看的川戲,吃了從小三峽打來的江團。

周雞肉除了選材土公雞、烹煮方法考究外,佐料尤為獨特,除了人們常用的辣椒、花椒外,還單獨用二十幾種中藥材加香料熬制成的汁水,拌入雞塊中,食之味道香醇,口中久留餘香,是以深得食客們的青睐,常常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這張鄧洪秀老師拍攝的周雞肉照片,流傳很廣,風月談在寫樂山城名食時,也是多次使用。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明和飯店内堂,1983年鄧洪秀 攝)

當年,鄧洪秀住在月咡塘叫仁居的老宅子,走下叮咚街就到了明和飯店,不時會帶上餐具去那兒端上一份周雞肉回家,全家人品嘗後還會用剩下的汁水下飯,奇香無比,迄今仍讓人難以忘懷。

1983年2月,鄧洪秀陪朋友去大佛寺拍照,回城時到明和飯店,請他們吃周雞肉,當時正好陳應娴在當班,便去内堂為她拍了這張工作照。

三十年多年後,陳應娴回憶:1957年,樂山城區所有的餐廳、飯店、旅館、澡堂等服務行業進行公私合營,統歸樂山飲食服務公司管轄。陳應娴1967年調到明和飯店工作,從售票員、服務員、掌勺,再到“紅案”,那個年代,明和飯店除了周雞肉、大蒜鲢魚等主打名菜外,還增加了早晨的“補藥湯”,有豬腳及紅參等補藥,二角錢一碗,早上6點就開堂,一大早飯店已經坐滿了食客,大家對這種價廉物美的冬令補藥湯非常贊賞。其餘時間,主要還是周雞肉的“天下”。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明和飯店舊址,鄧洪秀 攝)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柱子後應該為明和飯店,不是能看見的平房,向樂軍 提供)

當年員工分為兩班倒,早班6點到下午3點,晚班從下午3點到夜間12點,飯店每天營業18個小時。

文革時,畫有周雞肉的廣告牌被砸爛,名稱也被禁止使用,改稱白宰雞,直到文革結束後,又才恢複“周雞肉”,在大堂牆壁上重新做了油畫廣告,但不知何故,上面隻畫了大紅公雞,再沒有周貴明的畫像了。

張雷回憶,文革中周雞肉被辭退回家,張雷奶奶在家請他親自示範作白宰雞,當時張雷還小,一直覺摩記在心上。誰知十幾年後,憑記憶給部隊首長做了一頓白宰雞,得到高度好評。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解放後在高北門遙望嘉定路)

武大内遷時,鄧先掄寫了《隽味小吃憶嘉州》,提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樂山城内外,鮮乏豪華氣派之大餐館,遊遍街巷,獨小食店鋪,往往美味在斯焉。如有名之“棒棒雞”,在河街一舊飯鋪内,每日限選十支,售完即畢。雞均雛齡,故肉極嫩,佐料以“麻、辣、甜”為主,味醇而厚,小巧一碟,尤逗食指。陪以“豆花飯”一盅,最佳之快餐。如是酒友,以此“棒棒雞”助興,則妙品第一。

棒棒雞制作過程當中,真的要用上棒棒!可見,當年樂山城出名的白宰雞,遠遠不止楊雞肉、周雞肉。

解放後,樂山城四大知名飯店,玉東餐廳,明和飯店,樂山餐廳,嘉定飯店(一說為東風飯店),至今都已不存,傳說中的一些名食,也遺憾的隻是傳說了。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左為玉堂街玉東餐廳,可見餐廳二字,鄧洪秀 攝)

樂山白斬雞裡的江湖

(位于張公橋的嘉定飯店)

如今的樂山城,名氣最大的,不是樂山大佛,而是樂山小吃。而在樂山小吃江湖裡,缽缽雞稱第二,還沒有其他敢稱第一。大假期間,生意最好的兩三家樂山缽缽雞單店,一天賣十多萬不是稀罕事。

樂山的白宰雞和缽缽雞,如同一對雙生姐妹花,它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隻是呈現的形式不一樣。

風月談一直喜歡吃白宰雞,卻對演變而來的網紅缽缽雞,總不是很感冒。

在風月談兒時記憶中,最美味的鄉愁,便是那一片片黃雞肉。

“黃雞肉……一點兩點,一分二分……”

在我兒時,黃泗海(黃雞肉)這吆喝聲實在太撩人。

是以要吃樂山城的缽缽雞,我都去樂山城的黃雞肉店。所幸的是,樂山城生意最好的缽缽雞店,不少都緣起五通橋。

所謂美食,總關鄉愁。

樂山白宰雞裡,藏着這座城的夢呓鄉語,落葉歸根。

前幾日,聽說有人要在東大街,再打周雞肉的牌子,還原樂山白宰雞的曆史,門面和裝潢,相信是會有特色的,周貴明頭纏白毛巾的半身油畫像,也許又要出現在樂山城了,但那份數十年前,淳樸的味道和鄉愁,還能說還原就還原嗎?

特别鳴謝:杜峻森作品《樂山縣官立草堂寺國小雜憶》,鄧先掄作品《隽味小吃憶嘉州》,《樂山城區飲食業綜述》(載于《市中區文史選輯》),徐敏作品《樂山玉堂街:白宰雞在這兒姓“周”》,唐長壽作品《樂山白宰雞》,鄧洪秀 回憶,未署名圖檔均來源網絡。

感謝作者和拍攝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