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十三歲女孩嫌自己醜,不願上學,怎麼辦?

如今整形行業的盛行、“外貌協會”等不僅影響着成人的世界,也影響着孩子們的世界。

一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醜,難以接受,不願上學,鬧着要去整形,讓父母感到很吃驚,也很擔心。

婷婷13歲,初一學生,盡管沒有特别出衆的外貌,但在同齡人來說算是中等,遠遠不到“醜”的地步。

可最近婷婷總是責怪父母為什麼要把她生的這麼醜,情緒非常大,特别關注自己的長相,總覺得自己長得不漂亮,這裡長得不好,那裡長得不好。

而且,從上學期就開始不願意上學,現在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她說,班裡男生私底下評選班花,她被評為班裡最醜的那個,是以不想見到同學。

最近婷婷鬧着要去整形,希望整容後變得漂亮。

媽媽很心疼女兒,也很自責,“女兒不漂亮,我也有責任。”但又擔心孩子這麼小就去整形會有風險,媽媽不知道該不該答應。爸爸完全不同意孩子,覺得孩子這是瞎鬧,認為女兒重新找回自信就可以了。

廣州兒童心理咨詢解讀

十三歲的女孩就要去整形,這的确值得父母擔憂。

一是整形本身存在風險;

二是孩子覺得自己太醜,表明她内心對自我的認識是消極的,自我評價過低,這會影響她的一生;

三是整形會留下心理上的後遺症,比如有的人整形後總是覺得還不夠漂亮而頻繁整形,有的女子整形後擔心被人知道後遭遇嘲笑和排斥,内心始終很自卑等等。

孩子去整形,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現在的處境,解決問題的動機沒有錯,但采用的方式能否解決問題,是否有效?

或許,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一、了解孩子真正的痛苦

青春期孩子确實會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他們強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體貌,并喜歡在鏡中研究自己的相貌、體态,儀表風度。

青春期孩子也特别注意别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他人良好反應,會産生自我欣賞的滿足感;對某些不甚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會産生極度焦慮、自卑。婷婷十三歲已進入了青春期,對于自己的外貌确實會很在乎,而同學們對外貌的評價深深地傷害了她的自尊,造成了她的消極自我評價。

孩子提到班裡的班花評比,她覺得班上的人都認為她很醜。但這種排名的标準在哪裡呢?如果家長和周圍的人都覺得孩子并不醜陋,就需要積極幹預,給予孩子安慰和支援,和孩子一起去讨論這些評比中不合理的标準,幫助孩子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

如果家長内心也覺得自己的孩子“醜”,雖然沒有明說,但孩子可以感受得到父母的态度,自然會覺得自己很醜、不受喜歡。

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先做出改善,很可能是家長把自己内心的自卑、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二、青春期是孩子建立自我統一感的關鍵時期

兒童期的自我是具有穩定性的、整體性的。

在青春期“自我”經過一段時期的沖突沖突,“主體我”和“客體我”便在新的水準上協調一緻,即自我的整合和統一,這是青年期(17歲、18歲——35歲)的重要任務。

青年期的自我是将整體的自我分為“主體我”和“客體我”,主體我是觀察者、評價者、認同者,“客體我”是被觀察者、被評價者、被認同者,即由主體我來分析、認識客體我。

自我意識主要表現為自我概念、自我評價和自我理想的辯證統一,自我概念好比“我是什麼樣的人”,自我評價好比“我這個人怎麼樣”,自我理想好比“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種整合和統一主要是通過自我接納和自我排斥的過程實作的。

▏自我接納:正确對待自己的優缺點,接受自己的長短處;以平常心面對自我現實;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條件,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

▏自我排斥:拒絕接納自己的心理傾向。如果客體我和主體我之間的沖突難以協調,青年便難以确立自我形象,也無法形成自我概念。

青春期便是建立自我統一感的關鍵時期,也是容易産生自我統一感危機的時期。

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比整形更利于孩子的發展

當一個人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很醜的人”,自我評價“我是一個很醜的人”,自我理想是“變成一個漂亮的人”,内心就會出現沖突,甚至引起情感的激烈變化,進而導緻自我統一性擴散或社會角色混亂,并造成自我認同感危機。

即使通過整形變得漂亮,如果她的自我評價是“我是通過整形變漂亮的,我本身是醜的”,依然會覺得很痛苦,覺得自己很虛假,難以認可自己

若家長能夠先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客觀的自我評價、恰當的理想自我,孩子更能接納現在的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能力,孩子都會更自信。

如果婷婷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外貌還不錯的人”,自我評價“我是一個外貌還不錯的人,但有顆龅牙”,自我理想是“變成一個漂亮,讓人喜歡的女孩”,面對這顆不好看的龅牙,婷婷可以選擇矯正,“我本來就很好看,矯正了這顆龅牙更好看了”,就會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婷婷也可以選擇不去改變,“我有一個龅牙,但我其他部分還是很好看的”;婷婷可以不去管龅牙,而是展現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比如好的性格、好的人緣、聰明可愛,這樣也是“一個漂亮,讓人喜歡的女孩”。

四、警惕“體象障礙”

體象障礙,屬于強迫症範疇,是指人體軀體外表在客觀上并不存在某種缺陷,或者隻有極其輕微的異常,但因其主觀的消極想象,便認為自己的外表存在很大的問題,并由此産生煩惱、自卑等心理。

存在體象障礙的人,他們的眼睛仿佛是哈哈鏡,一方面隻會挑出自己的缺點,對優點視而不見,或将優點也變形為缺點;

另一方面是無限放大缺點的負面效應,進而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給自己設定心理障礙。

比如說,也許隻是大腿略粗了一點,但體象障礙者會覺得自己很胖很胖。

他們平時非常在意别人對自己體貌的評價,時常為此而痛苦,也會是以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的會影響到社會交往,回避與人交往,不敢與人對視、不敢出門,脾氣、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封閉。

有相當一部分體象障礙患者并不認為自己是心理上的毛病,不願尋求心理或者精神方面的治療,而是到美容和矯形外科、皮膚科等糾正其想象的容貌缺陷。

其實,他們的外貌并沒有存在太大的問題,而是他們的認知存在偏差,這種偏差多源于成長經曆。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提醒

對于青春期孩子的問題,父母需要謹慎處理。

當孩子受到打擊和消極的評價時,孩子最需要得到的是肯定和了解,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注、陪伴和正确的引導。

如果這個方面感到困難可以及時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專家的幫助,在專家的指導下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