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洲正月十五,“燈官”出巡

滿洲正月十五,“燈官”出巡

“燈官”出巡

作者富察寶仁

東北的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彩,伴随着一拔接一拔喜鼓連天的秧歌隊伍,遊人攢動、你擁我擠十分熱鬧。滿族鬧燈會除了異彩紛呈、燦若火樹銀花的彩燈之外,還有幾個喜慶的活動令人歡樂不已。那就是扭秧歌、耍龍燈、舞獅子,最令人稱奇歡笑的還是滿族充滿戲劇色彩的“燈官出巡”。黑龍江省《雙城縣志》載道:

入夜,家家張燈。尤以各商家燈為多,種類亦不一,五光十色,遍照街市間。花爆愉日,稱

燈官者曰“燈政司”,列儀仗,巡行于市。男女出遊,肩摩毂擊。

滿族鬧燈會時的燈官“燈政司”,并不是什麼真正的清朝廷官員,而是民間娛樂假扮的官。但這個官卻有點半官方的性質,一是此燈官“燈政司”,官家默許着官服,二是此燈官的确有從正月十三至十五三天巡察燈火、巡夜管事的權力。這是早年間一種為政之官樂得與民同樂,“放權”于民和百姓鬧燈會又樂于聽從管束的民俗舊事。清代被流配到東北地區的漢族詩人楊錫桓,在《國朝松江詩鈔》中記述吉林地區元宵節滿族燈官奇俗道:

燈官,專門管理新年(即春節)及元宵節前後民間燃放燈火之官。原注:“嘉平封篆後即設

燈官,至開篆之日止。”嘉平,臘月(農曆十二月)之别稱。封篆,又作封印,官府封閉印信,

停止辦公。清制:各衙門于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四天内封印,至次年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

三天之内開印,照常辦事。據上可知,燈官為臨時設定,即每年封印後置設,次年開印後撤消,

人選産于民間。

由于那“燈政司”是民間百姓裝扮的官,隻是一場上元燈節的娛樂而已,是以打扮也是很随心所欲。象黑龍江省《寶清縣志》載當地的燈官道:

燈官,一人也,扮作清代官人,騎大木杆,前後以二人擡之,沿街察看燈火孰優孰劣。

吉林省的《額穆縣志》載當地的燈官道:

有燈官者,頂袍帽眼鏡之,而口須之,跨獨木轎,或坐二人肩椅,壯以儀仗,前呼後擁,如

官家之巡夜然。凡系燈市,無不次第巡至。蓋此際燈政司為所支司。因不憚煩,捋須點首,備極

滑稽。如果有女随歡,途為之塞。

所謂的燈官穿戴着清代官員的袍服官帽,由藝人或“要飯花子”(乞丐)來裝扮。燈官臉畫重彩,有的還帶着唱戲的長胡須,手執蒲扇側坐在一根粗木杆上,由兩個打扮成轎夫的壯漢擡着而行。有的燈官無此技藝隻好乘坐二人擡的“肩椅”。燈官後面還有一個官太太,打扮得千嬌百媚倒騎着毛驢,旁邊則是十個八個衣着清代衙役服的百姓随從,他們大呼小叫、前竄後跳地簇擁着燈官。在這些燈官及随從的後面,則是蜂擁着一大群看熱鬧的大人小孩。有人詩道:

絕塞寒雲凍不開, 全憑人事喚春回。

兒童踏臂歡呼處, 争看燈官上任來。

早年習俗,滿族百姓按着清代官制打扮燈官,随行衙役人等也是按八旗服飾來裝扮。燈官上任前,先要到關帝廟、城隍廟或土地廟禮拜神祇,然後方可上任出巡。從正月十四到十六張燈結彩的各條馬路街道,到處都可以看到熱鬧喧天的燈官一行人等。他們倒也認真查燈巡遊,早午晚一天三次,攪動得燈節期間一片歡聲笑語。每到一處燈官都會抑揚頓挫地念叨一番:

正月裡來挂紅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

紅燈花燈一起挂, 本官就是來查燈!

跟随在燈官旁邊的“衙役”則高聲喊道:

點起彩燈, 看好燈花。

謹防火災, 告喻大家。

燈官也可謂是有職有權,商家店鋪如果花燈做的大、做的奇特,他會命人貼上一紅紙條以示獎勵,還會命随行的秧歌隊或龍燈隊前來舞一番助興,商家則受寵若驚立即命人賞錢、賞元宵。如遇到不挂花燈或燈少質次的店鋪,燈官會怒目訓斥限時改正,還會罰一二百個元宵為懲,分于随行人等吃,而受罰者又均無怨言。

傳說,當年吉林城的西大街有一賣皮貨的店鋪,到了正月十五仍隻挂一個小燈籠應付了事,被燈官一行人等發現。燈官大怒,命其立即換燈并罰元宵二百個。商家滿臉堆笑一口應承,立刻命下人端出二百個元宵認罰。突然,大門裡挑出四個巨大的走馬燈,但見紅光四射,人影馬影轱辘辘地直轉悠,圍觀的幾百人都驚呆了。“好!”不知誰率先喊了一嗓子,幾百名圍觀的人們都喊叫起來了。

原來這是商家在“争份”惹人注意,在“賣關子”。燈官也喜出望外,連忙命人給貼上紅紙條并賞秧歌一場,商家也不錯時機地馬上再賞錢賞元宵。日後人們又添枝加葉地互相傳說此事,于是這家皮貨商鋪的買賣比從前更加紅火了。

滿洲正月十五,“燈官”出巡

我的祖籍是遼甯省鳳城滿族自治縣,兒時經常聽父輩講起老家元宵節時鬧秧歌、燈官出巡的昔年舊事。鳳凰城是滿族大縣,清時這裡是柳條邊壕上的重要邊門,又是清朝出使北韓和北韓國貢赉的重要關隘。是以,這裡不但曆史悠久而且又是滿族聚居之地。

早年間,鳳凰城的元宵節非常熱鬧,唱秧歌、打秧歌、扮秧歌、太平歌等秧歌,是左一拔剛走右一拔又來了,鑼鼓喧天萬人攢動。最熱鬧的還當數燈官鳴鑼開道,扮衙役的人舉着大木掀上寫“肅靜”、“回避”字樣,随同燈官到處巡街。鳳凰城的元宵節,燈官是多姿多彩的,有的騎馬,有的騎驢,有的坐椅子轎,最稱奇的便是坐二人擡的一個大木杠上,是“八仙過海”各有門道。

鳳凰城的燈官頗具歡娛色彩,身上反穿皮襖,頭上帶着一頂紅頂花翎清代官帽,手裡拿着一根長旱煙袋,坐在四個轎夫擡着的轎上或大木杠上。燈官的前面有衙役鳴鑼、提燈開道,其後面緊跟的是一頂彩花轎,裡面坐着一個燈官夫人。但見她身穿紅旗袍、綠褲子,腳上穿滾邊繡花鞋,左手拿個粉手絹,右手拎着大煙袋,不時地向遊人舞動緻意。

燈官夫人的小花轎兩旁,各跟着兩個丫環,梳着兩把頭,上面钗着大花,每人手中還提着一盞紗燈,上面寫有“吉祥福順”、“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國泰民安”等吉祥詞語。燈官夫人的轎後,則是一群衙役打扮的差人,不時的高喊道:“元宵觀燈,小心火燭;張燈結彩,等待官來!”或喊:“紅燈高杆,國泰民安;燃燈點火,萬民盡歡!”燈官每到一處都要行職進責的來上一段:“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裡來鬧花燈;老爺我呀來巡燈,滿街花燈紅彤彤,小心燭火别放松!”

我老家鳳凰城正月十五的鬧秧歌、扮燈官,從衣着打扮到形式内容都彰顯着濃郁的清風滿韻,非常具有滿族的民族特色。

東北滿族聚居地區,直至民國年間人們還是按照八旗清官來裝扮燈官,燈官也真的執掌幾天燈節期間的管燈事務。滿族正月十五鬧燈會的“燈官出巡”,确實民情獨特,别具風情,人們在燈節盛會中展現着傳統的民族俚俗和民風古樸的自律美德。

滿洲正月十五,“燈官”出巡

作者簡介:富察寶仁又名付寶仁,退休前為國家幹部,現為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丶北華大學客座教授丶吉林省滿族經濟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丶吉林市滿族聯誼會副會長丶吉林市滿族企業家協會及吉林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古建築丶滿族建築顧問。

富察寶仁先生寫有很多著作,特别是關于滿族曆史與文化的書籍,主要有《大東北滿族舊事》叢書,是吉林省地方志資源開發立項項目。叢書約124萬字,分為《大東北滿族舊事·曆史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歲時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俚俗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建築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薩滿文化》等5冊。我們平台經過授權,曾發表部分文章。有意購買收藏此書的,可以與作者富察寶仁先生聯系。

我們平台已經發表《大東北滿族舊事·曆史文化》中的部分,現在先生又提供《大東北滿族舊事·歲時文化》,我們将陸續發表。

2月5日發表《正月初五,滿族的祭财神、揑破五》,

2月6日發表《滿族人過大年的年俗》,

2月7日發表《滿族人接姑奶奶的節日》,

2月8日發表《滿族的冰燈傳承久遠》,

2月9日發表《滿族的薩滿祭祀》,

2月10日發表《小雪漫山白,滿族捕貂忙》,

2月11日發表《正月十五滿族青年男女跳笊籬姑姑舞》,

2月12日發表《滿族的過年民俗》,

2月13日發表《滿族的正月大拜年》,

2月14日發表《滿族元宵有什麼特點?》,

2月16日發表《正月十六,滿族的縱偷日》。

滿族文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