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满洲正月十五,“灯官”出巡

满洲正月十五,“灯官”出巡

“灯官”出巡

作者富察宝仁

东北的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伴随着一拔接一拔喜鼓连天的秧歌队伍,游人攒动、你拥我挤十分热闹。满族闹灯会除了异彩纷呈、灿若火树银花的彩灯之外,还有几个喜庆的活动令人欢乐不已。那就是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最令人称奇欢笑的还是满族充满戏剧色彩的“灯官出巡”。黑龙江省《双城县志》载道:

入夜,家家张灯。尤以各商家灯为多,种类亦不一,五光十色,遍照街市间。花爆愉日,称

灯官者曰“灯政司”,列仪仗,巡行于市。男女出游,肩摩毂击。

满族闹灯会时的灯官“灯政司”,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清朝廷官员,而是民间娱乐假扮的官。但这个官却有点半官方的性质,一是此灯官“灯政司”,官家默许着官服,二是此灯官的确有从正月十三至十五三天巡察灯火、巡夜管事的权力。这是早年间一种为政之官乐得与民同乐,“放权”于民和百姓闹灯会又乐于听从管束的民俗旧事。清代被流配到东北地区的汉族诗人杨锡桓,在《国朝松江诗钞》中记述吉林地区元宵节满族灯官奇俗道:

灯官,专门管理新年(即春节)及元宵节前后民间燃放灯火之官。原注:“嘉平封篆后即设

灯官,至开篆之日止。”嘉平,腊月(农历十二月)之别称。封篆,又作封印,官府封闭印信,

停止办公。清制:各衙门于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四天内封印,至次年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

三天之内开印,照常办事。据上可知,灯官为临时设置,即每年封印后置设,次年开印后撤消,

人选产于民间。

由于那“灯政司”是民间百姓装扮的官,只是一场上元灯节的娱乐而已,所以打扮也是很随心所欲。象黑龙江省《宝清县志》载当地的灯官道:

灯官,一人也,扮作清代官人,骑大木杆,前后以二人抬之,沿街察看灯火孰优孰劣。

吉林省的《额穆县志》载当地的灯官道:

有灯官者,顶袍帽眼镜之,而口须之,跨独木轿,或坐二人肩椅,壮以仪仗,前呼后拥,如

官家之巡夜然。凡系灯市,无不次第巡至。盖此际灯政司为所支司。因不惮烦,捋须点首,备极

滑稽。如果有女随欢,途为之塞。

所谓的灯官穿戴着清代官员的袍服官帽,由艺人或“要饭花子”(乞丐)来装扮。灯官脸画重彩,有的还带着唱戏的长胡须,手执蒲扇侧坐在一根粗木杆上,由两个打扮成轿夫的壮汉抬着而行。有的灯官无此技艺只好乘坐二人抬的“肩椅”。灯官后面还有一个官太太,打扮得千娇百媚倒骑着毛驴,旁边则是十个八个衣着清代衙役服的百姓随从,他们大呼小叫、前窜后跳地簇拥着灯官。在这些灯官及随从的后面,则是蜂拥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大人小孩。有人诗道:

绝塞寒云冻不开, 全凭人事唤春回。

儿童踏臂欢呼处, 争看灯官上任来。

早年习俗,满族百姓按着清代官制打扮灯官,随行衙役人等也是按八旗服饰来装扮。灯官上任前,先要到关帝庙、城隍庙或土地庙礼拜神祇,然后方可上任出巡。从正月十四到十六张灯结彩的各条马路街道,到处都可以看到热闹喧天的灯官一行人等。他们倒也认真查灯巡游,早午晚一天三次,搅动得灯节期间一片欢声笑语。每到一处灯官都会抑扬顿挫地念叨一番:

正月里来挂红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

红灯花灯一起挂, 本官就是来查灯!

跟随在灯官旁边的“衙役”则高声喊道:

点起彩灯, 看好灯花。

谨防火灾, 告喻大家。

灯官也可谓是有职有权,商家店铺如果花灯做的大、做的奇特,他会命人贴上一红纸条以示奖励,还会命随行的秧歌队或龙灯队前来舞一番助兴,商家则受宠若惊立即命人赏钱、赏元宵。如遇到不挂花灯或灯少质次的店铺,灯官会怒目训斥限时改正,还会罚一二百个元宵为惩,分于随行人等吃,而受罚者又均无怨言。

传说,当年吉林城的西大街有一卖皮货的店铺,到了正月十五仍只挂一个小灯笼应付了事,被灯官一行人等发现。灯官大怒,命其立即换灯并罚元宵二百个。商家满脸堆笑一口应承,立刻命下人端出二百个元宵认罚。突然,大门里挑出四个巨大的走马灯,但见红光四射,人影马影轱辘辘地直转悠,围观的几百人都惊呆了。“好!”不知谁率先喊了一嗓子,几百名围观的人们都喊叫起来了。

原来这是商家在“争份”惹人注意,在“卖关子”。灯官也喜出望外,连忙命人给贴上红纸条并赏秧歌一场,商家也不错时机地马上再赏钱赏元宵。日后人们又添枝加叶地相互传说此事,于是这家皮货商铺的买卖比从前更加红火了。

满洲正月十五,“灯官”出巡

我的祖籍是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儿时经常听父辈讲起老家元宵节时闹秧歌、灯官出巡的昔年旧事。凤凰城是满族大县,清时这里是柳条边壕上的重要边门,又是清朝出使朝鲜和朝鲜国贡赉的重要关隘。所以,这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又是满族聚居之地。

早年间,凤凰城的元宵节非常热闹,唱秧歌、打秧歌、扮秧歌、太平歌等秧歌,是左一拔刚走右一拔又来了,锣鼓喧天万人攒动。最热闹的还当数灯官鸣锣开道,扮衙役的人举着大木掀上写“肃静”、“回避”字样,随同灯官到处巡街。凤凰城的元宵节,灯官是多姿多彩的,有的骑马,有的骑驴,有的坐椅子轿,最称奇的便是坐二人抬的一个大木杠上,是“八仙过海”各有门道。

凤凰城的灯官颇具欢娱色彩,身上反穿皮袄,头上带着一顶红顶花翎清代官帽,手里拿着一根长旱烟袋,坐在四个轿夫抬着的轿上或大木杠上。灯官的前面有衙役鸣锣、提灯开道,其后面紧跟的是一顶彩花轿,里面坐着一个灯官夫人。但见她身穿红旗袍、绿裤子,脚上穿滚边绣花鞋,左手拿个粉手绢,右手拎着大烟袋,不时地向游人舞动致意。

灯官夫人的小花轿两旁,各跟着两个丫环,梳着两把头,上面钗着大花,每人手中还提着一盏纱灯,上面写有“吉祥福顺”、“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国泰民安”等吉祥词语。灯官夫人的轿后,则是一群衙役打扮的差人,不时的高喊道:“元宵观灯,小心火烛;张灯结彩,等待官来!”或喊:“红灯高杆,国泰民安;燃灯点火,万民尽欢!”灯官每到一处都要行职进责的来上一段:“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闹花灯;老爷我呀来巡灯,满街花灯红彤彤,小心烛火别放松!”

我老家凤凰城正月十五的闹秧歌、扮灯官,从衣着打扮到形式内容都彰显着浓郁的清风满韵,非常具有满族的民族特色。

东北满族聚居地区,直至民国年间人们还是按照八旗清官来装扮灯官,灯官也真的执掌几天灯节期间的管灯事务。满族正月十五闹灯会的“灯官出巡”,确实民情独特,别具风情,人们在灯节盛会中展现着传统的民族俚俗和民风古朴的自律美德。

满洲正月十五,“灯官”出巡

作者简介:富察宝仁又名付宝仁,退休前为国家干部,現为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丶北华大学客座教授丶吉林省满族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丶吉林市满族联谊会副会长丶吉林市满族企业家协会及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古建筑丶满族建筑顾问。

富察宝仁先生写有很多著作,特别是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主要有《大东北满族旧事》丛书,是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丛书约124万字,分为《大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俚俗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建筑文化》《大东北满族旧事·萨满文化》等5册。我们平台经过授权,曾发表部分文章。有意购买收藏此书的,可以与作者富察宝仁先生联系。

我们平台已经发表《大东北满族旧事·历史文化》中的部分,现在先生又提供《大东北满族旧事·岁时文化》,我们将陆续发表。

2月5日发表《正月初五,满族的祭财神、揑破五》,

2月6日发表《满族人过大年的年俗》,

2月7日发表《满族人接姑奶奶的节日》,

2月8日发表《满族的冰灯传承久远》,

2月9日发表《满族的萨满祭祀》,

2月10日发表《小雪漫山白,满族捕貂忙》,

2月11日发表《正月十五满族青年男女跳笊篱姑姑舞》,

2月12日发表《满族的过年民俗》,

2月13日发表《满族的正月大拜年》,

2月14日发表《满族元宵有什么特点?》,

2月16日发表《正月十六,满族的纵偷日》。

满族文化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