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象山“圓夢閣”

圖/文 陳文焯

僑鄉新會,人傑地靈。在新會會城象山南側的詩書街七巷25号民居樓下,有一間一向沉寂的普通陋室,最近忽然熱鬧起來,不少文人墨客、街坊百姓出入于此。

原來,這是一間名叫“圓夢閣”的楹聯作品收藏兼展覽館。“圓夢閣”的主人就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自稱“葵鄉象山人”的張海源老師。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張海源 ( 右 ) 與趙嘉平 ( 左 ) 合作分享書聯

張海源退休前曾任新會岡州中學副校長,是從事數學教學40年的進階教師。數學和楹聯是兩種不同思維的學科,一個數學老師是如何跨界走入聯壇,成為國學楹聯創作藝術家?對此,張海源總是樂呵呵地說:“是興趣、愛好所緻,以聯會友、自娛自樂,樂吾樂以及人之樂哦!”。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退休後的張海源專注學習、研究《聯律通則》等專門書籍,逐漸掌握了鶴頂格、雙鈎格、嵌名、回文和拆字等創作方法。其中特别喜好嵌名聯的創作,他說:“創作嵌名聯題材多、對象廣,所有人名都可入聯。一副嵌名聯是與人交流的橋梁,何樂而不為?”。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張海源作品

張海源擅長人物楹聯的創作,除了創作大量的鶴頂格人物楹聯外,還開展雙鈎格人物楹聯的創作,其創作的關于梁啟超先生的雙鈎格楹聯,被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收藏。如今,創作楹聯已成為張海源退休生活不可或缺的樂事。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往往成為他創作楹聯的靈感來源,并樂此不疲。他先後創作了各種體裁的長短楹聯近1000副,不少作品在報刊上發表,更有多副楹聯作品參加市、省、全國比賽獲獎。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楹聯創作的道路上,有不少往事讓張海源感到自豪,其中一件就是成功應對70多年前的全國“絕對”。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魯迅先生逝世。當時報刊上刊登着一比上聯“舉世正《彷徨》,今後憑誰《呐喊》?”向全社會征下聯,70多年過去了,這一比上聯竟無人能恰當應對而成“絕對”。2012年10月,莫言先生成為大陸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給張海源帶來了創作靈感。他在對莫言的衆多作品熟讀和推敲後,以“全民共《歡樂》,目前任我《翺翔》!”對之。張海源老師成功應對的這副全國“絕對”,很快被中國楹聯博物院、紹興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收藏。

【僑都賦能】象山“圓夢閣”

2013年5月,張海源在新會博物館舉辦了他個人首次的“張海源撰聯暨名家書法作品展覽”活動和《張海源楹聯作品選集》出版發行首發式。其後,更以“圓夢閣”為名改造楹聯作品收藏兼展覽館,免費對外開放供人參觀和交流。

展覽館内四面牆壁則挂滿了館主人參加各級楹聯創作比賽的獲獎作品及其照片,還展示有文人墨客為館主人的聯作配畫、刻印章、刻石的作品。著名聯墨家鄒繼海、旅美國聯友張家修、旅加拿大書法家趙嘉平為展館題書、撰贈、敬書。不少聯友參觀後表示,“圓夢閣”可能是新會首家私人楹聯作品展覽館,館裡的作品是作者的勞動成果、智慧結晶,将會保護并傳承下去。

本期内容在2月15日《新會僑報》上刊登

營運 |新會區融媒體中心新媒部

2月18日《新會僑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