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象山“圆梦阁”

图/文 陈文焯

侨乡新会,人杰地灵。在新会会城象山南侧的诗书街七巷25号民居楼下,有一间一向沉寂的普通陋室,最近忽然热闹起来,不少文人墨客、街坊百姓出入于此。

原来,这是一间名叫“圆梦阁”的楹联作品收藏兼展览馆。“圆梦阁”的主人就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自称“葵乡象山人”的张海源老师。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张海源 ( 右 ) 与赵嘉平 ( 左 ) 合作分享书联

张海源退休前曾任新会冈州中学副校长,是从事数学教学40年的高级教师。数学和楹联是两种不同思维的学科,一个数学老师是如何跨界走入联坛,成为国学楹联创作艺术家?对此,张海源总是乐呵呵地说:“是兴趣、爱好所致,以联会友、自娱自乐,乐吾乐以及人之乐哦!”。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退休后的张海源专注学习、研究《联律通则》等专门书籍,逐渐掌握了鹤顶格、双钩格、嵌名、回文和拆字等创作方法。其中特别喜好嵌名联的创作,他说:“创作嵌名联题材多、对象广,所有人名都可入联。一副嵌名联是与人交流的桥梁,何乐而不为?”。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张海源作品

张海源擅长人物楹联的创作,除了创作大量的鹤顶格人物楹联外,还开展双钩格人物楹联的创作,其创作的关于梁启超先生的双钩格楹联,被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收藏。如今,创作楹联已成为张海源退休生活不可或缺的乐事。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往往成为他创作楹联的灵感来源,并乐此不疲。他先后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长短楹联近1000副,不少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更有多副楹联作品参加市、省、全国比赛获奖。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楹联创作的道路上,有不少往事让张海源感到自豪,其中一件就是成功应对70多年前的全国“绝对”。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逝世。当时报刊上刊登着一比上联“举世正《彷徨》,今后凭谁《呐喊》?”向全社会征下联,70多年过去了,这一比上联竟无人能恰当应对而成“绝对”。2012年10月,莫言先生成为大陆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给张海源带来了创作灵感。他在对莫言的众多作品熟读和推敲后,以“全民共《欢乐》,当前任我《翱翔》!”对之。张海源老师成功应对的这副全国“绝对”,很快被中国楹联博物院、绍兴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收藏。

【侨都赋能】象山“圆梦阁”

2013年5月,张海源在新会博物馆举办了他个人首次的“张海源撰联暨名家书法作品展览”活动和《张海源楹联作品选集》出版发行首发式。其后,更以“圆梦阁”为名改造楹联作品收藏兼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供人参观和交流。

展览馆内四面墙壁则挂满了馆主人参加各级楹联创作比赛的获奖作品及其照片,还展示有文人墨客为馆主人的联作配画、刻印章、刻石的作品。著名联墨家邹继海、旅美国联友张家修、旅加拿大书法家赵嘉平为展馆题书、撰赠、敬书。不少联友参观后表示,“圆梦阁”可能是新会首家私人楹联作品展览馆,馆里的作品是作者的劳动成果、智慧结晶,将会保护并传承下去。

本期内容在2月15日《新会侨报》上刊登

运营 |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媒部

2月18日《新会侨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