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文 | 喬伊

有人說,沒有上過冰雪的一年,對任何一個車圈打勞工來說,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這句話如果改一個表述方式也同樣成立。比如,沒有和冰雪運動、尤其是四年一屆冬奧會挂上鈎的汽車企業,毫無疑問将會錯過“一個億”。

畢竟,如今的奧運會,已不再是一個單純展示友好,單純競技比拼的場合,它還是展示科技實力和技術進步的絕佳舞台。這一點,顯然在最近的北京冬奧會上已經凸顯得淋漓盡緻了。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從可以遙控調整躺卧角度的床,到可以由機器人炒菜、調制雞尾酒的餐廳;從能夠快速抓拍高速運動每一幀細節的“獵豹”,到能夠測量體溫的Ok繃。北京冬奧,向人們展示了科技可以事無巨細地,為人們未來生活帶來巨大改變的可能性。

而這樣一個引發全球關注的舞台,怎麼可以少了汽車的身影?

是的,冬季奧運會已經同樣成為了汽車企業競技的一方賽場。我所說的可不止于簽約一些金牌運動員做代言人,展示企業形象而已的營銷行為。更有目标的車企們所做的,是以科技之力為人們建構未來出行藍圖,更展示企業自身産品戰略與技術實力。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從這個角度來看,車企與冰雪項目的結緣,似乎也同樣充滿了競争的意味,同樣能令人大呼精彩

能源形式之争

盡管豐田“極不情願”地開始積極投身電動汽車的星辰大海了,但對于一家戰略定力十分充足穩健的企業而言,氫燃料電池必然是不能放棄,不願放棄的。而冬奧會,顯然是氫燃料電池一個絕佳的舞台。

對于本屆誓要将環保理念貫徹到底的北京冬奧會而言,選用比賽配套用車,首先就已經排除了熱效率無法突破,且排放性能無法保證的内燃機汽車。而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純電動車顯然也并不是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可以被用于不能出現差錯的奧運工作車的首選。是以,此前一直被純電動車壓一頭的氫燃料電池車,成為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本屆冬奧會,豐田首次在中國大規模地使用了FCEV “第二代MIRAI”車型,甚至還專門為這次的冬奧會,開發了一款中型商務車“柯斯達氫擎”。

相較2014年釋出的第一代MIRAI車型而言,2021年釋出的這款第二代MIRAI車型,采用的是全新的燃料電池堆。因而在更小的體積下,帶來了更好續航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隻排放水的能源形式,真的更符合冬奧會環保的理念。

不過,氫燃料電池車的高效率如何來衡量呢?我們可以通過豐田首款國産氫動能汽車柯斯達氫擎為例。這款中型的商務車動力系統,由 74kW 氫燃料電池和 70MPa 高壓儲氫系統組成。其電池箱儲存8KG的氫氣,即可實作600公裡的續航。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是的,對于能夠搭載10多個人的中型商務車來說,這樣的能量效率,顯然足以令人滿意,更遑論車體更小,重量更輕的第二代MIRAI的效率了。是以,隻要搭配上足夠友善、安全的補能措施,未來氫燃料電池車的舞台顯然并不止于冬季奧運會的賽場。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更好的消息是,在這一次的北京冬奧會上,氫燃料電池車的供應者并不僅限于豐田。包括北汽集團、宇通客車、吉利星際客車等中國品牌也同樣承擔了冬奧會的工作用車任務。顯然,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形式之争中,中國車企同樣有機會再次如純電時代一樣,搶占先機。

智能駕駛之争

除了能源形式,在如今這個時代,汽車的智能化版圖中,最重要的就是智能駕駛輔助,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了。如果說在氫燃料電池領域,豐田、現代這樣的外國品牌依然還能站到領跑的位置,那麼在智能駕駛方面,中國車企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在冬奧之前,智能駕駛的天花闆是誰?顯而易見,搭載了華為技術的極狐阿爾法S和智己汽車的L7,可以承擔起全路況複雜場景下的,幹預極少的智能駕駛輔助的任務。但可别忘了,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甚至自動駕駛技術的國内企業可遠不止華為、北汽和智己。

在本屆冬奧會的火炬傳遞過程中,一個來自百度的“汽車機器人”成為了火炬的“接力手”。在北京首鋼園的一段800米長的火炬接力路線中,這款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産品,實作了全球首次無人參與的火炬接力過程。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在這樣的傳遞過程中,不論是AI技術,還是雷射雷達的探測技術,又或者是通過高帶寬、低延時的5G網絡實作駕駛者的遠端操控,以及可以360°觀察車身周邊的路況的攝像頭技術,都讓其足以完成這一段800米的,有如裡程碑般的火炬傳遞任務。

與此同時,在火炬傳遞的過程中,在汽車機器人“火炬手”身後的,還有兩輛基于北汽極狐阿爾法T改裝的百度Apollo第五代Robotaxi——Apollo Moon。

可以看出,百度在此次奧運火炬傳遞儀式上所展現出的,不僅僅是百度在智能汽車研發領域的重要成果,更是面向未來的,參與更智能汽車機器人研發的雄心與實力。

材料與空氣動力學之争

能源與智能,已經是汽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與路徑,但永遠别忘記,汽車最重要的功能是載人與載物。而更好的材料科技,不但能使得汽車持續向輕量化的方向發展,讓燃料效率進一步提高,更可以帶來更為堅硬的車身,提升駕乘者的安全性。

就在近日,傳出了浙江打造了一條最高時速有望達到150km/h的高速公路的新聞。而在冬奧賽場上,有一項運動需要讓運動員以最高時速160km/h的速度進行比賽。這項運動就是——雪橇。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早在2018年,寶馬就開始為德國的雪橇代表隊研發備戰北京奧運會的參賽雪橇了。可不要以為這種雪橇僅僅隻是一個類似于梭子式的,能夠承載運動員在冰道上快速滑行的工具。事實上,這其中蘊含的科技含量,一點不比造一輛車小。

首先,它應該是最大化地符合空氣動力學需求的,也就是需要更低的風阻系數。是以,更好的結構和更輕量化的雪橇殼體,是保障運動員能夠獲得更高行駛速度的基礎。同時,在高速運動中,難免會有運動員因操作不及而與冰道的兩側發生撞擊的情況發生。是以,在盡可能輕量化的同時,雪橇還需要保證足夠的強度。

而對于擅長制造運動型汽車,更熱衷于挑戰風阻,調試底盤和應用碳纖維材料的寶馬,無疑是制造雪橇最合适的廠商。其實,這并不是寶馬第一次制造雪橇參加冬奧了。早在2014年的俄羅斯索契冬奧會上,寶馬在北美的團隊,就已經為美國隊設計過全部的比賽用雪橇,并幫助美國隊奪得了那一屆賽事的銀牌。

當然,材料與空氣動力學之争,如果僅僅隻有寶馬,顯然就太無趣了。事實上,這一次中國隊也用上了國産的高科技雪橇。而我們自己的雪橇,則是由中國航天團隊與一汽紅旗聯合研發而成。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這款國産的雪橇車,采用的已不止是普通的碳纖維材質,而是符合航空等級要求的T800碳纖複合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應用,可以使雪橇車在零下40°C的環境下,不會因寒冷而發生任何形變。抗沖擊與壓縮強度達到350兆帕,實作每平米3.5噸的承重能力。

與此同時,通過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設計,這款國産雪橇車的風阻系數比同類産品更降低了8%,有望在實際比賽中,提高0.3-0.5秒的成績。這對于速度極快且成績相差極其微弱的雪橇比賽而言,在單純的運動技術之外,提供了最大化的器材與科技的幫助。

對于未來的汽車工業發展而言,全方位的競争已經趨于白熱化。而不論是能源、科技,還是材料、空氣動力學而言,各家車企也已經完全站到了一個全新的起跑線上。

冬奧會,作為這些新技術的展示平台,仿佛是一個全新的發令槍一般,而當這些尖端的技術脫離開奧運這個舞台,真正進入更多人的日常出行生活中之後,顯然汽車工業的一個新時代,也将就此到來了。

錯過冬奧會,少賺一個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