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作者:一帶一路報道

A new vis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st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Laos Railway

紀偉 王學林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謝鵬 李天翼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面向南亞、東南亞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項目。設計人員立足中老兩國運輸業務實際需求,采用先進的資訊技術,架構起具有代表性的中老鐵路資訊系統,保證了資訊化戰略目标與業務戰略目标互相關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China–Laos Railway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 South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in China and Laos, the designers used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a representative railway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hina–Laos Railway, which ensured that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informatization and business were interrelated, mutually promoted and coordinated.

一、前言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面向南亞、東南亞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項目,是泛亞鐵路中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營運,采用中國技術标準,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項目。

中老鐵路未來還将連接配接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鐵路,承載着寮國從内陸“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之夢。項目建成後,将極大地帶動寮國經濟發展,為寮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也将為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中老鐵路資訊系統作為現代化鐵路的重要标志,在中老鐵路建設及營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2020年11月19日,中老鐵路電氣化接觸網導線開始架設

二、中老鐵路資訊化建設原則

鐵路資訊化是鐵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之一,結合中老兩國實際情況,在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統一标準”的總原則基礎上,中老鐵路資訊化建設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一)堅持目标導向原則

适應中老鐵路整體發展戰略目标要求,全面滿足中老鐵路核心業務需求,保證資訊化戰略目标與業務戰略目标互相關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采取切實有效的組織措施,破解資訊化建設和發展難題,加強項目建設科學管理,實作資訊化建設和發展目标。

(二)堅持集中統一原則

統一規劃中老鐵路資訊化整體架構,集中建設企業級資訊系統,建構統一公共技術平台,避免分散建設和出現新的“資訊孤島”,實作業務資訊跨區域、跨部門、跨業務綜合應用。

(三)堅持資源共享原則

合理優化資訊資源配置,推進業務應用系統整合、互聯互通以及資訊資源共享,提高業務應用、資料資産、資訊基礎設施等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資訊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水準,發揮資訊資源整體效能。

(四)堅持成本效益原則

注重成本與效益相結合,開展資訊化投入産出評測,采用先進成熟、經濟适用、開放相容、安全可靠、持續發展的技術路線,有效控制資訊化建設和運作成本。

(五)堅持安全發展原則

遵循積極防禦、綜合防範以及技術與管理并重的網絡安全方針,處理好網絡安全與業務發展的關系,建立統一全面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確定資訊系統安全和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核心業務不間斷安全運作。

(六)堅持創新發展原則

樹立創新理念,建立創新機制,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通過原始創新、內建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提升中老鐵路資訊技術創新能力,打造專業化資訊技術團隊,保障中老鐵路資訊化可持續發展。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中老鐵路資訊化建設技術架構圖

三、中老鐵路資訊化設計方案

中老兩國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和網絡環境差距較大,在中老鐵路資訊系統設計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題。設計人員結合中老兩國國情、路情與軌道交通發展實際情況,充分借鑒國内鐵路資訊化建設經驗,堅持資訊化總體設計原則,遵循“平台+應用”、系統整合、輕量化應用的主流資訊系統設計理念,提出中老鐵路資訊化設計方案。

(一)提出基于雲原生的資訊系統雲平台一體化技術方案

中老鐵路在境外鐵路資訊化建設中,首次提出基于雲原生的資訊系統雲平台一體化技術方案。系統通過雲平台(IaaS/PaaS)建構資訊化體系,采用分層設計的理念,将整個資訊系統體系按照功能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避免了跨層的業務和資料互動。雲平台系統間的資料互動以業務為中心,以标準化、松耦合和彈性組裝為原則,通過面向服務的架構進行内外部及縱橫向的資源整合與交換,實作松耦合的整體系統架構,建立各系統間的資料交換及相關業務應用系統,滿足中老鐵路資訊業務的發展需求,實作一個中心、一個平台、一套系統,排程一體、局(公司級)站一體、站内作業一體,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

基于雲原生的資訊系統一體化雲平台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降低了運維人員的工作難度及工作量,提高了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質。

(二)采用大資料+人工智能+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

中老鐵路資訊系統采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先進資訊技術和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保證資料傳輸和通路的實時性、準确性和安全性,首次實作了國際鐵路聯運運單資訊、列車編組資訊、交接單資訊、跨境列車工作計劃、跨境列車客調指令等境内外鐵路資訊系統跨國互聯互通,提高了業務應用、資料資産、資訊基礎設施等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了資訊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水準。

中老鐵路資訊系統跨國互聯互通不僅在技術上實作了業務需求,還在網絡安全上進行了全方位的設計。系統制定了明确的網絡安全方針、政策,建立完整的網絡安全架構,實作對資訊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實作對業務應用安全穩定運作的有力支撐,進而達到對新技術、新應用安全需求的快速響應。

(三)建立國際鐵路聯運資料交換平台

國際鐵路聯運資料交換平台在中老鐵路中的應用,創新了鐵路國際聯運貨運受理、服務、生産、交換等一系列模式和流程,實作了國際聯運電子單證資訊的統一采集。以國際聯運電子單證為載體,建立了完整的電子單證和交易記錄資料庫,實作了貫通國際聯運鐵路運輸作業的全程電子化,保證了資料的完整性和規範性,為提升國家之間國際聯運通關作業效率提供了技術和服務保障。

(四)創立全新鐵路客票系統技術體系

中老鐵路客運資訊系統以滿足國際旅客出行需求為前提,秉持“互利共赢”原則,以兩國國情為依據,在系統架構、業務組織模式、票制處理、接口标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以現有鐵路客票系統為基礎,發揮技術創新及鐵路客票系統設計、研發、內建和施工方面的優勢,研究中老鐵路對客票系統技術架構、系統安全、席位管理模式、票價計算、售票管道、語言習慣、票面票制、支付結算、操作習慣等方面的需求,融合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創立了适用于國際鐵路模式的全新鐵路客票系統技術體系。

該體系以支撐旅客全過程、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為中心,實作旅客便利、快捷、人性化的出行服務,為兩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中老鐵路是中國、寮國兩國的友誼标志性工程

四、結語

中老鐵路資訊化建設充分考慮中老兩國國情,制定适合中老鐵路發展的資訊化建設方案,着力研究高效安全可靠的資訊化建設體系,全面提升中老鐵路的資訊化水準,順利完成“一帶一路”标志性工程建設。中老鐵路的建成将承載“一帶一路”的美好願景,極大提高運輸效率和水準,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造福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對實作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标具有深遠意義。

來源:《一帶一路報道》2022年第1期

編輯:賈琪

校對:秦粟風

稽核:雷露

主編:鄧灼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中老鐵路特輯|“一帶一路”新視域——資訊技術助力中老鐵路建設(中英文)

歡迎訂閱·誠邀合作

國内統一連續出版物号:CN 51-1788/F

國際标準連續出版物号:ISSN 2096-2886

郵發代号:62-625

聯系電話:(028)86523772

新聞線索:(028)8547152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肖露

聲明:1.凡來源為“一帶一路報道”的作品,版權屬于“一帶一路報道”雜志社,任何第三方轉載均應注明“來源:一帶一路報道”;2.轉載其他媒體作品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資訊,并不代表本刊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任何第三方轉載時須保留“來源”;3.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相應版權證明與我刊聯系,核實後将依照相關規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内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我刊聯系,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内進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