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來源 | 都市情緣原創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在舞台上帶着台下的小朋友一起打架子鼓的小夥名叫魏俊,大家都稱呼他為魏老師。對于他的教學,學生和家長都是高度的認可和贊美。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一位13歲小朋友的奶奶告訴江西都市頻道記者,孫子跟着魏俊已經學習了2年多的架子鼓,經常跟着魏俊去演出。這位老人家對魏俊是相當的認可,直言沒有魏俊就沒有孫子的今天。而有這樣感慨的家長還有很多。

學生家長:我看到這麼好的氛圍,就想讓他來嘗試一下,然後他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就一直跟着魏老師在學,主要是魏老師教得很好,他很會教這樣的孩子,他教這樣的孩子比較有耐心,而且有方法。

還有一位學生已經14歲,他的媽媽說,孩子跟着魏俊學習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兒子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架子鼓,隻要音樂響起,就想揮舞鼓棒打鼓。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在心連心藝術團架子鼓的表演現場,魏俊會手把手地教這些孩子們,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因為都是自閉症孩子,是以教起來要特别有耐心,且還要注意方式方法。

學生家長:變化很大,他現在跟着魏俊每年演出幾十場,他們每次演出,魏老師都是把他安排坐在前面第一排,跟着魏俊在一排,因為他肢體語言比較豐富一點。通過這個架子鼓,小孩子也學到了東西,更自信了,他們特别喜歡上舞台。

在表演現場,記者在人群中看到一個小朋友邊打鼓邊微笑,很是可愛。這位小朋友的媽媽告訴記者,兒子13歲了,跟着魏俊學了2年多架子鼓,也跟着魏俊演出了很多次。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學生家長:我對他真的是特别特别地感激,如果不是接觸到魏俊的話,可能我們家孩子到現在為止就什麼也不會,通過跟着他學習,我覺得打架子鼓還能開發智慧,小孩子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在舞台上那種自信是我們平時看不到的。

從這位媽媽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魏俊真誠的感激之情,她說因為魏俊,兒子不僅有了很大的改變,甚至還改變了他們這個家庭。

學生家長:以前他的爺爺奶奶對他就是特别不自信,特别不願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但是現在每次有演出,他的奶奶第一個沖在前面帶他去,是以我就覺得他把他奶奶也改變了,改變了我們這個家庭。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魏俊對學生的架子鼓水準給以了充分的肯定,這讓孩子的媽媽也很是欣慰。在現場,記者發現了一位慕名而來的新學員。

新學員:今天是第一天來學架子鼓,我想加入他們。

一句簡單的“我想加入他們”,表達了這位新學員的心意。他的奶奶告訴記者,孫子從來沒有學過一樣樂器,這次是看到魏俊的表演後慕名而來的。

魏俊每周六下午都在南昌市心連心藝術團公益教這群自閉症孩子打架子鼓,幾個小時下來,記者看到魏俊一直是熱情洋溢,并且樂于其中。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魏俊,2011年參加上海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的選手,因為非凡的打架子鼓表演和有着“特異功能”而被導演發現。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魏俊說自從上了《中國達人秀》以後,他也成了一個名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認出他來。那時候魏俊不到18歲,如今已經29歲了,很多東西都在發生着變化,不變的是魏俊也是個自閉症患者,然而他卻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改寫着自己的命運。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魏朝寶是魏俊的父親,今年已經58歲了。他告訴記者,在魏俊1歲左右時就被醫生确診為自閉症,他們很是難受,但也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魏朝寶說,他們曾經考慮過再生一個孩子,但是權衡再三後最終還是放棄了。自從放棄了生二胎的想法以後,魏朝寶就決定好好把魏俊培養長大,然而一開始就遇到了各種困難。

魏朝寶:四歲左右慢慢開始走路,等他一走路就不得了,他就到處跑,跑到别人家裡翻箱倒櫃,别人看到他來了都趕快關門,他又不會講話,慢慢地自閉症的那些症狀就出來了,跟他溝通也溝通不了。

為了照顧兒子,魏朝寶向機關請假,專門在家開始陪護,然而到了兒子上國小的年齡,又遇到了麻煩。

魏朝寶:附近的那些學校我都去了一下,人家老師看到他那個樣子,沒坐相,坐不住,面試的老師就這樣說,你這個小孩我們教不了,你還是到其他學校去看下。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因為是自閉症的孩子,是以一般的學校都不接收,覺得很難教學,最後魏朝寶找了很多的學校,最終才有一所學校願意接收。可是上午把兒子送去了學校,中午去接兒子時,老師就讓魏朝寶把兒子帶回了家,說兒子把學校當自由市場的行為會影響到全校師生的教學。魏朝寶說,被正規學校拒絕後,魏俊經常跑出去惹事,家裡經常有人來告狀,有次飯點到了兒子還沒回來,他着急地去尋找,卻發現孩子跟流浪漢一樣,在垃圾桶裡面撿别人丢掉的骨頭吃。

我們能想象一個父親看到兒子撿垃圾桶裡食物吃時的心情,魏俊8歲多的時候,魏朝寶終于找到了一所特殊學校願意接收兒子,從此孩子開始改變。

魏朝寶:他走路不協調,一搖一晃跟要摔跤似的,四肢也有點不好控制,然後老師就建議讓他去學架子鼓,架子鼓鍛煉四肢,又可以學樂器,可以鍛煉他的大腦,控制四肢平衡。

為了鍛煉魏俊的四肢協調能力,魏朝寶聽從老師的建議帶兒子去學習架子鼓,為了練習架子鼓,父子倆在附近的工地上一呆就是三年。

魏俊: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我現在走路也穩了,節奏感也提高了,又能給自己拉二胡伴奏。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其實在學架子鼓之前,魏俊就已經開始學拉二胡了,如今二胡已經考過了十級,這讓他很是驕傲。魏朝寶說,兒子身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吐字不清晰,無法與人溝通,走路不平衡,思維有時錯亂,為了改變這些,他可謂是想盡了辦法。

魏朝寶:他講話不清,音色也難聽,就跟嘴巴裡含着東西一樣,老師就建議我們請聲樂老師教他唱唱歌,練練氣,吊吊嗓子,可能對語言方面也有幫助,我覺得老師說的話确實有道理,我又請了聲樂老師教他聲樂。

如今的魏俊,在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下,不僅擅長拉二胡,打架子鼓,吹葫蘆絲,甚至還玩起了直播。曾經的那個自閉症孩子,如今和正常人變得沒有多大的差別,這讓他們全家都很是欣慰。魏俊說,這得感謝他的父母。

魏俊:我母親有時候上了班回來,晚上吃了飯還要到别人家裡去做鐘點工,一共做了四家,做得腰酸背痛,我媽比普通的人蒼老很多。

魏俊的母親因為長期為家庭操勞,看着比同齡人蒼老許多。看到母親的不易,魏俊也會努力地報答父母,為父母做上一頓飯就是他經常做的事情。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魏俊1歲不到就被确診為自閉症患者,僅僅上了半天學的他,直到8歲才得以進入特殊學校學習,後來通過專業學習二胡,架子鼓,聲樂,魏俊變得越來越優秀。但是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離不開父母和社會的幫助。身為南昌市殘聯的架子鼓公益教師,幫助更多自閉症的孩子學習架子鼓,獲得自力更生的能力,成為魏俊回報社會的心願。

肖俊傑今年已經14歲了,魏俊告訴記者,他每星期都會到他家來學習三次。肖俊傑的奶奶告訴記者,肖俊傑三歲不到時,她就一直帶在身邊,兩年前開始跟着魏俊拉二胡後,孫子的變化是越來越大。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肖俊傑奶奶:确實在魏老師祖師爺的幫助教育下,進步很大,我也很高興,我說肖俊傑真的在進步,在開始向正常人裡面進入了,因為現在在家裡,早上他會自理,會自己起來穿衣服,刷牙洗臉一整套都是他自己搞完。

肖俊傑不僅跟着魏俊學習二胡,也跟着魏俊學架子鼓,不管是學習拉二胡,還是學習打架子鼓,肖俊傑都學得很好,并且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一切讓看在眼裡的奶奶對魏朝寶父子倆充滿了感激之情。

肖俊傑奶奶:魏老師很好,尤其是魏老師的爸爸,真的很好,魏老師又教,魏老師的爸爸又教,兩個老師,是以我讓我孫子叫他祖師爺。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從老人的神情和言語裡,我們感受到了她對魏俊及其父親的真切感激。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孩子及其家長的鼓勵,魏朝寶父子倆也有了更大的動力和激情。

這些年,魏朝寶一直陪在兒子魏俊的身邊,無論走到哪裡,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魏俊半步,默默陪着兒子演出、上課和教學。他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年下來,魏俊會的他差不多也都學會了。

魏朝寶:希望更多的小孩從自閉症裡走出來,走出自閉症這個圈子,讓他們學到本事,學到技術,将來走上社會有自己的工作崗位,憑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魏俊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其實魏俊身上還有一項“特異功能”,讓他很是自豪。這個“特異功能”就是能迅速正确地報出萬年曆,這也是魏俊的家人無意中發現的。對此,他們也很吃驚。

魏俊:我也不知道是通過什麼來推算的,反正就是老天爺給我開扇門,也給我關扇窗,是老天爺給我一種才藝的,是以我這才藝叫特異功能。

江西:自閉症小夥架子鼓打出璀璨人生,想帶“星星的孩子”上大舞台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魏俊特别的優秀,他不再是那個自暴自棄的自閉症孩子,而是有了立足社會的本領和生存之道。這些星星的孩子們在家人的不放棄和社會的關愛下,都在成長,都在變好,都有着各自的希冀。

魏俊:我更大的夢想是要多帶幾位學生,讓他們走上更大的舞台。

自閉症孩子也叫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一人一世界,獨自閃爍,他們不盲,卻視而不見;他們不聾,卻充耳不聞;他們不啞,卻很難交流,兩天的采訪下來,記者不僅看到了這群星星的孩子們期盼學習的眼神,也看到了家長們對孩子贊賞的笑容。因為自閉症,他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社會一直在關愛他們。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愛去關注這群孩子,讓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