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是制度的勝利,還是産品的勝利?

這是任何一個成功的合資車企都繞不開的兩個課題。

是制度的問題,還是産品的問題?

這是任何一個失敗或者正在失敗的合資車企都繞不開的兩個課題。

盡可能地抓住成功的條件,盡可能避免失敗的條件。離失敗的條件遠一點,就離成功的可能大一點。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如果你也深入了解一下中國合資車企的發展史,那麼你也會得出跟上面相類似的結論。

——合資車企的成功沒有什麼不傳之秘,歸根到底就是少犯錯誤。

短周期内少犯錯是容易的,但是長周期内少犯錯就很艱難了。

短周期不犯錯靠的制度和經驗,長周期不犯錯靠的就是生産關系了。

新合資時代

眼下,合資不再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被衆多有識之士,長年累月批評鞭笞的合資模式,從一開始就被戴上了“市場換技術”的買辦帽子。

這些聲音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也不管是出于何種管道,都絲毫沒有影響合資模式對于中國汽車産業的貢獻。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抛開各種有色的眼鏡,各種主義的帽子,我們便會洞見這樣一個真相。

——正是因為合資模式的出現,中國汽車産業鍊才有完善、更新與超越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合資車企的發展,中國汽車人才體系才有學習、趕超和上司的可能。

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是一個政策結果。

目前,合資模式已經進入新的時代。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這個階段的标志,可能是大衆入主江淮,也可能是特斯拉上海獨資建廠,當然更有可能是這一系列類似事件共同作為标志。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既然有新,就必然有舊。

新和舊的差别,展現在合資車企階段目标的差異上。

過去的中國汽車市場是絕對的賣方市場,汽車消費需求旺盛,市場紅利巨大,這是汽車産業難得的黃金時代。

一片大好的銷售勢頭,也掩蓋了合資車企生産關系的隐患。

等到潮水褪去,汽車産業從順周期進入到逆周期,誰在裸泳,我們就會看得很清楚。

那條不見了的“泳褲”,正是合資車企的生産關系。

如果說舊合資時代是追求生産力的解放,那新合資時代就是對生産關系一次再調整和再重構。

決定合資車企生産關系的,就是股權架構。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合資就是合夥,合夥就像婚姻,兩口子勢均力敵,這日子才能過下去。

一方過強,另一方勢必就弱,哪怕不離婚,這段婚姻關系也不會幸福。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我們從南北大衆、東風日産等等成功的合資車企身上,可以發現一種難得的平衡,在長久的磨合之中,中外雙方會形成力量和利益的均勢。

而在東南三菱、華晨寶馬等已經失敗或者正在失敗的合資車企身上,就很難看到這種均勢,而且中外博弈的烈度和頻率,也遠遠超過那些公認的、成功的合資車企。

新生産關系

新合資時代決定勝負的可能已不再是産品、技術,甚至也不是品牌,而是生産關系。

要是放在兩年前,這個結論我可能還不敢下。

但是這兩三年,造車新勢力通過買買買,不僅解決了一大部分核心技術,而且還以如此小的體量,就建構起自己的供應鍊。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一窮二白,平地起高樓的新品牌居然也會有一大堆的擁趸。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他們制勝的關鍵,就是建構起一個市場化導向的市場關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車企冗長、低效又保守的決策機制。

一個中外兩方和諧的生産關系,一個高度市場化生産關系,一個不輕易被周期擊潰的生産關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合資車企未來能走多遠。

幾年前,我參加某個合資車企的釋出會。

令人咋舌的是,中外雙方的口徑居然不一緻。一個中文,一個外語,雙方雞同鴨講,各說各話。

盡管現場看起來風平浪靜,實際上聞不到的硝煙早已彌漫全場。

一般來說,車企的釋出會就是走走過場,中外雙方都已經通好氣,就是跟媒體通報通報自己的一些戰略。

但這家合資車企的中外雙方,連個過場都懶得走。各說各話的背後,争奪的是合資企業外宣的話語權。

話語權的争奪,不是一件小事。法國學者福柯曾說過一句名言——話語即權力。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沒多久,這家合資車企的中外雙方互相攻讦,沖突一度公開化。結局也很明晰,這家車企目前已經徹底邊緣化。

生産關系的調整,本質上是合資車企的一次戰略轉型,目的是進一步釋放被束縛的生産力。

但生産關系調整的前提,是企業尚有足夠的生命力。這就像人生病,要是病入膏肓的話,那用什麼藥也不會管用。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東風悅達起亞就是一個例子。

東風是一個強勢的合作夥伴,起亞也是一個強勢的合作夥伴。

但奇怪的是,一旦加上悅達,東風悅達起亞就注定不會是一個強勢的合資車企。

在東風系統内,東風悅達起亞永遠都是第二甚至第三陣營的合資車企,畢竟東風面前,左邊是一碗壽司,右邊是一盤鵝肝,隻有吃膩了的時候,才會想起夾一筷子泡菜。

但是,現代-起亞不這樣想。

東風悅達起亞是韓系在華的南方支柱,是最重要的兩條腿之一,一旦跛掉,那就要獨木難支,大廈将傾。

如此的認知差異,這般的生産關系,讓東風悅達起亞充滿了糾結和沖突。

比如,前些年被網友揶揄的起亞KX7“小黑闆”事件,你會很詫異南韓人對中國市場的陌生程度。

因為離得太近,我去過不少次南韓。

盡管中韓民間的誤會很多,但南韓應該是最了解中國的國家之一。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三星、雪花秀、LG、辛拉面,還有南韓的電視劇和愛豆.......他們很善于揣摩自己鄰居的喜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起亞居然向中國市場提供了一部裝着小黑闆的SUV,這怎能不讓人驚訝?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唯一可能且和合理的解釋,就是東風悅達起亞的生産關系出了問題,既有的生産關系讓東風悅達起亞把精力放在内部的博弈上,而不是外部的市場競争上。

現如今,東風退出,東風悅達起亞的生産關系也迎來了調整和重構。

起亞和悅達的新組合,也強化了起亞在新合資公司中的主體地位。

公開資訊顯示,起亞在合資公司的主觀能動性在加強,一方面是起亞車型導入更積極,另一方面是本土化意願更強烈。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雖然新能源程序嚴重滞後,但起亞在華還有機會,也有空間。

這不僅是因為起亞在全世界還有接近300萬的體量,更是因為自主品牌目前僅僅是追平了韓系,尚未徹底超越韓系。

沒有任何調整是一次到位的,也沒有任何改革是一次到位的,新的悅達起亞已經在路上。

新合資時代已經到來,即便是像南北大衆這樣智慧的、長久是我、有效的生産關系,也在内部迎來了技術性的調整,上汽奧迪的誕生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新合資時代是解放了生産力,還是重構了生産關系?

大衆自己也在尋找自己在華的姿态,這個姿态既要服務于南北大衆,更要讓自己在新能源時代,保持德系巨頭一貫的從容。

合資車企都已經進入到下半場,他們還将在較長一段時間内制霸中國車市,這一點毋庸置疑。

不過,它們會在生産關系上,為自主品牌提供出海和全球化的樣闆。這恐怕是新合資時代帶給自主品牌最後的禮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