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以綠色發展引領體系建設是一汽-大衆長期堅持的經營理念。‘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正是我們在綠色公益之路上的探索和實踐”。去年3月,在第二屆一汽-大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啟動儀式上,剛剛履新三個多月的一汽-大衆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潘占福出席并緻辭。言語之中,透露出他對一汽-大衆的宏觀構想,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拳拳之心。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在2021年裡,一汽-大衆正式迎來了自己三十歲的生日。過去三十年,一汽-大衆憑借着捷達、寶來等衆多脍炙人口的車型,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如今已收獲年銷百萬台的龐大體量;而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如何規劃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成為新晉“掌舵人”潘占福肩上的重擔。“綠色發展”這一極具渲染力的詞語,勾勒出一幅宏偉藍圖。

然而,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一汽-大衆不僅在燃油市場品質失守,多款車型因硬體問題而成為品質投訴榜單上的常客;還在新能源領域出師不利,令“首吃螃蟹”的年輕“德粉”感受到來自傳統車企的“惡意”。此時不禁令人想問:“野蠻增長”的背後,一汽-大衆是否還值得被信任呢?

探嶽投訴爆發,牽出燃油隐疾

近年來,自主品牌的發展可謂有目共睹,無論是從顔值、配置還是動力參數方面來看,均較合資品牌有着明顯優勢。當然,同樣不可否認的是,自上個世紀末便積累下來的口碑優勢,造就了合資品牌的“品質光環”,而一汽-大衆作為德系合資的代表之一,收獲了不少紅利。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合資車”是否就代表着“品質好”呢?至少在去年探嶽的“顆粒捕捉器堵塞投訴”大量爆發之前,多數人還對一汽-大衆抱有如此幻想。去年3月,一位探嶽2020款 330TSI 兩驅 豪華智聯版Pro車主在“車質網”上發起投訴,表示因“顆粒捕捉器經常堵塞”,造成油耗升高。其公布的三次10km左右續航裡程的平均油耗分别為19.4L/100km、20.1 L/100km和16.2 L/100km。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在此之後,探嶽關于“顆粒捕捉器堵塞導緻油耗升高”的投訴案例,便呈現出“指數倍”上升趨勢。僅“車質網”資料來看,2021年探嶽共收到投訴1968起,穩居投訴榜第一名;其中關于“發動機|油耗高”的投訴多達1000餘起,可見問題的集中性與普遍性。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作為一汽-大衆的“銷量擔當”,為何探嶽會出現如此明顯的“缺陷”呢?據業内人士表示,為了滿足“國六B”排放标準,探嶽或許是采用了不成熟的技術,僅僅通過加裝“顆粒捕捉器”,以達到降低碳顆粒的排放标準;然而,當吸附物達到一定程度後,車輛并未“高速運轉以燃燒顆粒物”,便會造成顆粒捕捉器堵塞,即實際表現中的車輛油耗升高、動力減弱。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面對這一問題,一汽-大衆4S店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沒事多跑跑高速”,這一既浪費時間、油耗,又增加安全隐患的做法遭到不少車主抵制;時隔半年之後,一汽-大衆官方給出“更新軟體、更換隔熱件”的解決方案,但直至今年1月,關于“更新顆粒捕捉器程式後再次堵塞”的投訴依舊存在。

顯然,“國六B”排放标準制定的初衷是為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尾氣對于環境的影響;而探嶽避開發動機更新、将重點放在尾氣品質的做法,無異于“掩耳盜鈴”。這在為車主帶來糟糕的用車體驗之餘,還間接地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與潘占福口中的“綠色發展”、“環保”口号背道而馳。

ID.4 CROZZ開局不利,純電任重道遠

如果總結出一個“2021年汽車圈關鍵詞”的話,相信“新能源”絕對會榜上有名。除了國産特斯拉Model Y實作傳遞、多家中國造車新勢力月銷破萬外,一汽-大衆旗下的ID.4 CROZZ、ID.6 CROZZ先後加入,令新能源市場的競争變得更加激烈。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不可否認,大衆品牌在燃油時代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面對全新的純電領域,旗下車型多少會有些“水土不服”。就拿目前銷量較好的ID.4 CROZZ來說,它的表現就令人大失所望。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過颠簸路面時,車子右後下方發出類似‘格楞格楞’或‘咕噜咕噜’響聲。又試駕了4s店另一輛同款ID.4也有類似的響聲。大家注意到自己的車有這個異響嗎?”去年9月,某專業汽車門戶網站的ID.4 CROZZ論壇上出現了這樣一個文章,本以為是個例的“右後輪異響”問題,引發了不少車主的共鳴。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據跟帖車主反映,大衆ID.4 CROZZ的這一異響并非偶然,甚至連試駕車都會出現;而面對這一問題,部分車主表示“4S店解決不了”,還有部分車主表示“更換右後減震器後有所消失,過段時間又響了”。為此,有車主甚至選擇将後備箱飾闆全部拆除,但依舊沒能找到問題所在。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當然,如果稱“異響”隻是工藝問題的話,那關于ID.4CROZZ的軟體投訴,則對其智能純電汽車的根基産生了質疑。援引“車質網”投訴來看,不少ID.4 CROZZ車主都遇到了駕駛輔助故障、車輛網絡斷網、車門無法感應解鎖等問題;而更令人生氣的是,面對部分關乎行車安全的問題,經銷商既不支援車主的退換車訴求,也遲遲未能提供解決方案,令車主苦不堪言。

賣得不少投訴量也很高,一汽-大衆的“野蠻增長”,何時能到頭?

客觀來講,國内消費者之是以願意抛棄小鵬P7、比亞迪漢EV等車型,選擇在中國毫無根基的ID.4 CORZZ,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一汽-大衆的信任。但無論是從品質、做工還是智能表現來看,ID.4 CROZZ都有許多地方有待改進;在那些率先抛出“橄榄枝”的年輕德粉心中,它的表現與父輩口中的“一汽-大衆”實力有着不小差距。

結語:“産品可能出現的1%故障,對于使用者來說就是100%的煩惱”。回顧去年一汽-大衆的市場表現,不僅燃油市場的品質頻頻失守,新能源市場的首秀也黯然失色,即便有着百萬台的年銷量,但卻給許多車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造車”不僅是一門“生意”,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與舒心,在下一個“三十年”裡,希望一汽-大衆能夠且行且珍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