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作者:局小乖簡史

2021年6月,34歲的腦癱患者李麟青榮獲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博士學位。

蘇大建校以來,他是第一位獲得此學位的殘疾學生,在此之前他已經帶領自己的團隊合作研發了殘障人士專用的無障礙地圖。

一個腦癱患者怎麼考進蘇州大學成為博士的?又是如何想到要自主創業并開發這樣一款應用的?李麟青在他的人生裡給我們帶來了完美的答案。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01、“折翼天使”

1歲時别的小朋友已經可以運用四肢在地上歡快地爬行着探索世界的奧秘了,而李麟青卻絲毫沒有展現出任何的“運動天賦”。

家人擔心他是有什麼隐疾于是帶他去當地醫院檢查,可沒想到等來的檢查結果卻給他們深重一擊。

醫生拿着李麟青的檢查報告遺憾的告訴李麟青的爸媽:

“很遺憾的通知你們這個噩耗,你們的孩子被确診為腦癱。腦癱的主要表現是中樞性運動障礙,常伴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智力低下、語言障礙、感覺覺異常及精神行為異常等症狀。這個病症複雜,想要治愈很難,你們做好心理準備。”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李麟青的母親顫抖的接過就診單哽咽的問醫生:

“真的嗎?百分百确診嗎?他還這麼小,會不會是誤診,搞錯了吧。我們要求在再檢查一次,一定要再檢查一次,肯定搞錯了!”

這個剛剛喜獲麟兒不久的家庭,喜悅的氛圍還沒有散去,就一頭撞上了一團噩耗。

腦癱是無法治愈的惡疾,隻能做一些康複訓練,盡量避免全身癱瘓,想要恢複如初幾乎是不可能的。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李麟青的父母始終無法接受這個噩耗,他們帶着李麟青到處奔波去更大、更好、更權威的幾家醫院,可所有的檢查結果都隻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穩固這個壞消息,全國各地隻要他們能打聽到的可以治療腦癱的醫院都被他們跑遍了。

李麟青的母親傷感地說:

“當時真的被打擊的瘋了,始終不敢相信,于是帶着他到處跑,隻要聽說一點點希望我們都帶着他去嘗試,吃藥、氣療、針灸全部都試過,可是都沒啥效果”

好在李麟青并沒有“倒大黴”,并沒有到全身癱瘓的地步,隻是下半身無法移動。

談及自己的病,李麟青毫不避諱地坦言道:“腦癱分很多類型的,值得慶幸的是,我僅是小腦發育受到影響,四肢無法正常協調運動,但智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這個年僅1歲的孩子還沒有控制過他的雙腳踏上過土地,去踩沙、淌水,就永遠地失去了對雙腿的控制權。

在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弱勢群體,殘障人士。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李家人措手不及,李麟青的未來成為李父李母日夜懸心的問題。

他該如何面對生活,如何接受教育,該如何接受自己,都變成了他們心中的一塊大石,沉甸甸地壓在兩人心口。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終日淚流滿面對這個年幼懵懂的生命來說沒有任何助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他們既然把他帶來這個世界,那在他們能力範圍之内,一定不會讓他過得太過艱辛。

這是愛深重的親情,亦是對一個生命莊嚴的承諾,不随便放棄,更不會随意抛棄。

02、“學之不易”

7歲的李麟青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到了該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年紀。

李媽媽決定讓李麟青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去學校上學,雖然李麟青身有殘疾,但是他的智力水準是正常的,和普通的孩子沒有差别。

李母為了讓李麟青進入正常學校,找了很多家學校洽談,想了很多辦法,隻為把他送進校園接受教育。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最後,終于有一家校長松口答應了李母的請求,但需要李麟青滿足一個條件,通過該校的入學測試。

設定入學測設也并不是要故意刁難李麟青,隻是學校想要确認李麟青是否适合在校學習,是以都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問題。

李母早就親自為李麟青完成了相關的學前教育,是以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正式成為了一名國小生。

李家人大喜過望,對學校的寬容身懷感恩,特意請校方簡單地吃了個飯以表示感謝。

飯間李媽媽說:“他的智力是跟正常孩子是一樣的,是以我沒有放棄他的理由。”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秋季正式入學之後,李麟青每天都在奶奶的接送下開始了自己的國小生涯,老年人每天抱着孫子走在放學的路上都會問問他今天在學校一天的狀況。

老年人佝偻的身影和懷裡滔滔不絕的孫子,在夕陽下成為放學路上的一道風景。

小孩子見風就長個兒,李麟青10歲那年,上到國小五年級,奶奶已經漸漸地抱不動他了。

為了老小的身體健康,和上下學的人生安全着想,李媽媽沒辦法,咬咬牙辭去了自己工程師的工作,回到家接過了照顧李麟青的重任。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我永遠記得那天,蘇州下着特别大的雨又刮着狂風,我媽不好騎自行車,他就把我放在後座上她自己一點點往前推着,又要擔心我不小心摔下去又要推着笨重的車子,很狼狽,這種類似的困難每天都在上演,我媽不厭其煩的一直呵護着我。”

說起這些畫面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樣令李麟青記憶猶新。

為了友善李麟青上下學,一家人還遷居到學校附近,友善就近照顧他,以及應對一些突發狀況。

隻能被困守在課桌的方寸之間的李麟青,不負衆望的在結束中學課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的重點高中,并且在高中學習過程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李麟青雖然一直很懂事但是父母也時時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上了高中學習壓力一下子加大了,他身體又不好,抵抗力差,我很怕他承受不住。”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他這樣的特殊情況,有這樣的毅力到學校堅持學校,還能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李麟青的老師回憶道。

當時學校裡出了名嚴苛的幾位老師,提起李麟青都是一臉贊賞的态度,對他抱有很大期望。

“我的手指不如正常人的靈活,書寫上也有一定的障礙,我就反複一遍遍地練習寫字。”

不管身體上有多大的困難等着他去克服,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學習,放棄讓自己接受教育的機會。

平常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對李麟青來說卻要費不少力氣。“他看到一個東西,明明隻差一點兒,其它小孩兒伸個手就能拿到了,他卻怎麼都夠不到。”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高中三年都是李母抱着他去上學,課間同學背着他去上廁所。

聯考時,李麟青的考場在四樓,但是學校沒有電梯可供,李麟青的體育老師自告奮勇背着他進考場。

2006年聯考放榜之後,李麟青以優異的成績被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錄取,他的成績高出了當時江蘇省一本線40多分。

對于他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早在填報志願時李麟青就有了深刻的認識:“我的身體不友善,腿腳不能動,畢業以後也隻适合幹點‘動手的工作’,計算機就很符合我的要求,而且它以後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他的優秀與努力有目共睹,對于他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老師和同學并不感到驚訝,反倒是覺得欣慰:“他這些年過得辛苦,這是對他艱苦的人生的一點點回報吧。”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03、碩博連讀

大學期間,學校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特意為他準備了獨立的宿舍。班上的同學們也積極熱心地輪流來照顧他,按時接他上下學。

李麟青告訴記者:“學院為了我上下學友善,給我安排的課程都在一樓,學校還給了我們家一張私家車通行證,讓我們可以自由出入校園。”

大學期間,李麟青因為優秀的學習能力而獲得多個獎項“人民獎學金”“自強獎學金”“優秀研究所學生”等,以資獎勵。

大學畢業後李麟青繼續選擇留在母校攻讀了研究所學生和博士。

蘇州大學的黨委書記談到他對李麟青的印象時:“他承受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和難以想象的困難,也在同學們之中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從大學生一路逆襲到研究所學生,最後讀到博士學位,李麟青所面臨的困難是常人的幾倍,可是這個坐在輪椅上的男孩子就這麼堅持了下來,把命運打碎的禮物一件件縫補好,讓它重新煥發出光彩。

在蘇大度過的15個春秋,對李麟青來說意義莫名:“如果命運偷襲你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反擊他、逆襲他。博士畢業可能隻是一個開始,我可能就要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了。”

讀萬卷書的同時,李麟青也在踐行“行萬裡路”。他利用學校的假期,跟随父母或同學先後遊曆了20多個國家。

他的雙腿雖然被禁锢在輪椅上,但是他的靈魂卻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坐在輪椅上看向鏡頭的李麟青,看起來跟任何一個普通遊客沒有絲毫的差別,可在他的心裡,一顆夢想的種子在悄悄發芽。

他一面準備着自己博士的畢業答辯論文,一邊為這顆種子的生長收集着更多的養分。

小時候因為病情,父母總是操心他的未來,而現在他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建造一條屬于自己的“馬路”。

04、自主創業

早在他随着父母和同學在國内外旅行時,他便細心地觀察到一個問題,他發現大陸的很多城市雖然都建設有友善殘障人士出行的無障礙設施,但殘障人士的出行依舊要面臨不少困難,這一方面他有深刻的體會。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很多殘障人士不敢出門是因為,他不知道到達目的地之後是否友善。時間的成本、未知的迷茫,讓殘障人士士對于出行這件事變得特别沒有安全感,我要掃平這個障礙認知,我要為這一切做出一些改變”李麟青毫不猶豫的說。

2019年還在讀着博士的李麟青準備把自己的想法落到實處,他動員了五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開啟了一條創業之路。

小小的研究團隊開始着手研發殘障人士無障礙地圖。

為散落全國各地的8000多萬殘疾同胞,提供一條經過精心規劃後的,更加友善、快捷、省時的出行地圖,這就是他埋在心理的那顆小種子。

為了得到更精确的資料來完善他們的研究,李麟青和同僚們一有空就在蘇州城裡各處跑,大大小小的角落裡遍布着他們為夢想奔走的足迹。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李麟青使用的電動輪椅沒辦法進入普通的家用小轎車,是以他出行可選擇的交通工具隻有地鐵和公交。

開車隻要30分鐘的路程,李麟青要花上兩倍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這群熱血青年的不懈努力之下,2020年12月,李麟青的團隊上線了蘇州市的無障礙全景式地圖。

該地圖可以查詢蘇州等多個地區的一萬多個無障礙設施,并為使用者提供詳細的交通資訊和最優的路線規劃。

2021年李麟青推廣的這個項目被蘇州市政府列入實施項目,并正式在全江蘇省運作推廣。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在他們研發的地圖之上,蘇州的各個景點、交通樞紐和大型的購物商城的無障礙路線顯示得明明白白,并且覆寫了蘇州市所有的地鐵線上了無障礙通道資訊。

在被問及這樣做的初衷時,他坦然答道:“希望他們(殘障人士士)能夠更加勇敢和自信地走出家門,擁抱更廣闊的天地,尋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

2021年6月22日李麟青正式從蘇州大學畢業,并将榮獲博士學位,坐着輪椅的李麟青被老師推上講台。

他是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建校以來第一位獲得此博士學位的殘疾學生。

他早已不是籍籍無名的“病小孩”,他的故事在蘇大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早已認識這位和命運博弈并向人生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答卷的學長。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台下的李母激動地紅了眼眶:“終于等到了這一天!27年寒窗苦讀,對于常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易事,如今等來的這一刻,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當初她堅持送兒子去正常的學校接受教育,隻是不想埋沒了他的正常智力。

可是兒子争氣,不僅考了一個好大學,現在還有了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李母除了欣慰就隻剩下滿滿的感慨了。

05、還在路上

“于不确定中尋找确定”,畢業典禮上校長面對全校泱泱學子說出了這句臨别贈言。這何嘗不是李麟青這27年的辛苦寫照。

幼年即被病魔纏身,父母無法确定他是否還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過着平常人的生活。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童年艱辛的求學經曆,也讓周圍的人不确定他能在這條路上走到多遠,最後能得到什麼樣的成績。

圍繞在他身邊不确定的因素實在不勝枚舉,可他偏偏在這一衆負面因素中開辟出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确定”。

沒有辜負父母的生養之恩和老師的尊尊教誨,在長輩們的關心和呵護中打造了一片屬于自己的未來,造福了更多向他一樣的殘障人士士,彌補了社會的短闆。

“如果小時候,我的父母教給我的是,你不行,你做不到,那我肯定會變得自閉又狹隘。正是由于我的父母在我成長的一路上對我不斷地鼓勵和支援,讓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打敗了内心陰暗的那一面,不斷地引導我積極向上,這才成就了現子的我。我所有的榮譽,最大的功勞來自于我的父母。”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雖然身體被困在輪椅上,可是他的背上早已經長出了隐形的翅膀,帶着他的夢想,一路遠航。

生于斯,長于斯。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這個養育了他的城市。

2022年,他又準備聯合創辦公司,想要打造一款專門為殘障人士服務的創就業勵志綜合平台。

幫助更多有理想、有抱負的殘障人士士解決創就業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咨詢管道和資金,以及一些技術上的服務。

34歲腦癱博士李麟青:家人抱着上學、老師背着聯考,今讀博又創業

“我希望用人工智能和大資料分析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殘障人士士,讓他們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走出自己狹隘封閉的空間。”

随着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李麟青的夢想也在一點點擴大,大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之态。

他被稱為“腦癱博士”,這個曾經徹底毀掉他正常生活的病痛,現在也隻是他渾身光芒下暗淡的陪襯。

因為它李麟青曾經過得很糟,但“禍兮福所倚”李麟青因為丢失雙腿不能走的大路,現在被他自己一磚一瓦的重新修築回來,他以另外一種方式,急速行走在路上。

日子還長,且行且看。

參考文獻:

[1]靜靜.“腦癱博士”李麟青的心願:為8500多萬殘障人士服務[J].戀愛婚姻家庭(上半月),2021(11):52-54.

[2]劉穎.腦癱博士李麟青的無障礙之路[J].時代郵刊,2021(11):48-4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