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孫德娜(右)和夫妻歐陽奇共同讨論創作。 王昊陽 攝

中新網景德鎮2月17日電 題: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記者 王昊陽

初春,微寒。景德鎮市昌江區大美至尚陶瓷文化創意公司二樓的一間工作室内,空氣中流淌着舒緩的音樂,孫德娜靜坐工作台前,手持畫筆,在光潔如玉的薄胎瓷坯上勾勒紫藤花線條,繪出春天的盎然生機。

孫德娜是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也是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新彩花鳥”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她工于花鳥、走獸、人物,作品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孫德娜創作的陶瓷藝術作品,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王昊陽 攝

孫德娜正在創作的藝術作品名為“紫氣東來”。既是一件陶瓷藝術作品,也是一件實用的家居用品:台燈。

“先用刻刀在泥胎上雕出小孔,填上釉料,燒制成瓷胎後在燈光的照射下能呈現镂空效果,再在瓷胎上繪畫,燒制成成品。”孫德娜告訴記者,這件作品曆時一個多月,需經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陶瓷燈具上,米粒型的镂空圖案堆砌成低垂的花朵,在燈光的照射下透出富有層次感的光芒。瓷胎上繪有紫藤花、蜜蜂、黃雀,構思巧妙,錯落有緻,明暗相間,虛實結合。

放在案頭它是一件藝術品,接通電源就是照明燈具,它既是裝飾品,又是日用品,陶瓷繪畫藝術與燈具的光影結合,展現出獨特的東方文化之美。

“我們要讓藝術生活化,讓生活藝術化。”孫德娜表示,傳承非遺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創新的形式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讓傳統文化以清新而富有現代感的面貌在生活中鮮活地呈現出來,既有美觀性,又有實用性,更容易被現代人接受。

景德鎮這座有着千年曆史的藝術之城,是藝術家們向往的熱土。“我從小就喜歡美術,高中開始系統學習素描水粉。2005年考入景德鎮學院,在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學習。”孫德娜說,學習期間她對國畫花鳥更感興趣,就将主攻方向定為新彩,因為新彩繪畫顔料更靈活,可塑性更強,能展現油畫的豐厚和國畫的清雅。

“學習期間,除了吃飯睡覺,大多時間都在練習繪畫和書法,每年用壞幾十支毛筆。”孫德娜說,畢業後她留在這座藝術之城,潛心新彩陶瓷創作。

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孫德娜創作的陶瓷藝術作品《滿園春色》。 王昊陽 攝

創作之路充滿艱辛。一件作品,從泥胎到成品,需要一個多月乃至更長時間。

“先在泥胎上進行雕刻,再噴上釉料,燒制成瓷後進行繪畫,第一遍繪出初步的明暗關系,再上彩料,第二遍加深畫面層次感。”孫德娜說,制作鑲器成品率更低,泥坯在燒制過程中極易變形,顔料厚度要精細掌握,釉料中的油份多了,就會燒裂、脫落,導緻作品報廢。

“花鳥動物繪畫難度大,創作更要細心。動物的眼睛細小,對于細節表現要更加靈動,要分出層次,展現出活力和神态。”

創作之難,最難在創新。孫德娜表示,藝術家要承前啟後,融合古今,走出獨特的創新之路。

“有一次欣賞北宋王希孟的畫作,很受震動,畫中人物刻畫入微,飛鳥用筆輕靈,有展翅欲飛的感覺。”孫德娜說,他從中獲得靈感,研制出一套茶具,命名為“千裡江山圖”。

走近景德鎮非遺傳承人: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孫德娜創作的作品《紫氣東來》是一隻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台燈。 王昊陽 攝

在直徑僅為4厘米瓷胎上,用半刀泥立體雕刻工藝精雕山水,以纖毫之力表現出千裡江山的磅礴氣勢,并以影青釉着色,展現天地山河廣博之美。茶具燈光的映射下,明暗相間的透視感,竟讓方寸之間充滿雄渾之力。

問及創作最滿意的一幅作品,孫德娜表示,藝術創作永遠沒有最滿意的結果。“我創作了一幅作品,取名‘無問’,正在北京陶瓷藝術館展出,畫的是一隻從迷霧中走出的老虎,不問來處,不問歸處,隻是堅韌向前,這隻虎就是我自己,步伐堅定,眼神溫和而沉着,或許不知走向何方,但會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從事陶瓷繪畫工作十幾年,從釉下到釉上,從青花到顔色釉,從新彩、粉彩到琺琅彩,孫德娜都在不斷進行研究和技術創新。“未來的創作路上,我會堅守熱愛藝術的初心,把傳統工藝與創新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藝術作品,用藝術的語言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