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手藝人将燒滾的鐵水用木闆擊向夜空,瞬間綻放的美麗絲毫不亞于今天的焰火。米脂鐵水打花現已經成為米脂縣一種獨特的民間活動形式,而米脂縣的鐵匠艾繩軍也是目前榆林市鐵水打花的傳承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他的生活,了解鐵水1600℃背後的故事。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12歲跟随父親開始學習打花技術

據陝北有關專家考證,鐵水打花最初是道士們祈福的法事活動,後來流入民間,成為一項娛樂活動。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在明清時間,每年過年和正月期間或者官方士紳們有了重大喜事,比如金榜題名、升遷嫁娶、建新宅地都要出錢請師傅們打鐵花,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後來因為戰亂和災荒,瀕于滅絕。

“一千多年以來,這種技藝在米脂隻是師徒或者父子相傳,因為打花者需要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量,一度瀕臨失傳。”米脂縣文化局一負責人介紹,改革開放以後,米脂縣文化部門通過深入民間發掘整理,才使這一傳奇的民間焰火傳承至今。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艾繩軍(又名“艾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打鐵花”表演者,時至今日已有近50年的打花經驗,也是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米脂鐵水打花代表性傳承人。艾繩軍從爺爺輩上開始,一家人就開始操起打鐵的活計,他是從國中畢業後就跟着父親到處去打鐵,慢慢地學會了鐵水打花這門手藝。

“小時候我們家裡窮,為了謀生計我父親就讓我們兄弟五人學習鐵水打花這個活,因為隻有學會一門手藝,才有可能娶得上媳婦。”艾繩軍告訴華商報-二三裡記者,在那個年代,也隻有學會一門手藝,才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謀一條出路。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絢麗多彩的背後是1600℃高溫鐵水“綻金花”

“打鐵花”很有講究,要在一個寬闊的場地上,旁邊立一座熔化鐵汁用的熔爐,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裝進坩泥鍋,并化成沸騰的鐵汁。用一塊木闆,抓一把潮濕的鋸末,放在木闆的一端,壓實,用大拇指在鋸末堆中間捏一個小坑,舀兩勺鐵水倒在砵砵裡,向空中打去,非常壯觀。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2月15日正值元宵佳節,華商報-二三裡記者在米脂縣卧虎灣欣賞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焰火表演。隻見艾繩軍和其他打花者一樣,拿着盛有鐵汁的“打花闆”,迅速跑至開闊地,用力向上猛擊,闆上的鐵汁沖向空中後迸散開來。

路過的一位年邁者高興的說:“這才是最古老的鐵水打花,也隻有老艾家傳下來的正宗。”他的這一說法也被不少人認可。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鐵水溫度高達1600℃到2000℃,如果溫度不到打出的鐵花效果就非常不好,而且鐵水濺得不散,就會流到表演者的身上。”艾繩軍表示,但是這個不危險,是一個技術活。

據艾繩軍介紹,一場一個小時的鐵水打花表演,從購買生鐵、焦炭等材料,然後到裝鐵、燒爐要花上半天的時間。他常年表演鐵水打花,衣服和帽子上被鐵花燙的遍地都是洞。“鐵水打花在鐵花綻放之時會發出璀璨絢爛的紅色火光,這意味着一年的紅紅火火,一般用以祈福,祈禱一年的國泰民安,家庭美滿、平安喜樂。”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打花人:想找一個傳承人

米脂艾繩軍到如今已有近50年的鐵水打花經驗,伴随着時間的延續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經常會受邀到外地進行演出。然而歲月不饒人,已61歲的艾繩軍近年來感覺自己力不從心,經常要拿着鐵水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開闊地帶,對他來說已經有點吃力了。

而且近年來,很少有人去學,即便學習了也很少有人能夠堅持下來,文化傳承之路走的可謂異常艱難,這也成為了艾繩軍的一項遺憾。

鐵水打出“鐵花火雨”,記者揭秘1600度鐵水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下苦的生計,這麼多年來,幾乎沒有人想學這門手藝。”艾繩軍告訴華商報-二三裡記者:“但是隻要我還能動的了,就會堅持打下去,也會盡力找到一個傳承人讓米脂鐵水打花項目能夠延伸下去。”

華商報記者 楊虎元